时间:2023-01-20 17:30: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管理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虚拟现实系统的显示部分主要通过客户端引擎来实现,随着显示场景的不断增大,显示对象的不断增加,场景管理模块作为客户端引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设计场景管理模块的目的是在无较大程度视觉差异,不影响真实性效果的情况下人为的减少三角面数量,从而保证场景渲染的实时性,流畅性。
二、场景管理技术
在大规模虚拟场景绘制中,往往追求用最少的处理器时间和内存耗费创造出最有真实感的效果,因此,能否保证实时高质量的画面显示是虚拟现实图形部分开发成败的关键。对于高度复杂的场景,简单的图形硬件加速并不能满足虚拟现实的实时绘制需要,因而必须设计高效算法来进一步加速复杂场景的漫游。与一般的真实感绘制不同,虚拟现实中图形技术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可以适当损失图形的绘制质量。基于这一原则,虚拟现实中的图形技术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场景的几何组织与优化、场景多边形网格模型的优化、绘制状态优化技术、层次细节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快速可见性判断与消隐技术等。
在实时绘制的前提下,控制每帧画面绘制的多边形数目、检查虚拟现实中的物理特性以及管理网络吞吐量等,这就是场景的组织和管理。在整个虚拟场景中,用户的视角包括整个场景,它是一个未知的需要探索的世界,可能会包含室外场景的成千上百个对象以及室内场景中的几百个房间,甚至每个房间中还将存在几十个以至上百个物体,所有的这些室外室内的物体都由几千个或者更多的三角形组成,整个场景的三角形数目达到了几百万个[3]。如果没有场景优化管理,实时性根本无法保证。在多人在线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同样需要场景的组织和管理,对某个客户端而言,显然不需要不可见的物体的状态。
(一)可见性剔除。
可见性剔除技术是通过评估一个绘制元素或一组绘制元素的可见性或不可见性来快速地剔除不可见的绘制元素,从而减少送入绘制管道的绘制元素的数量,来达到提高绘制速度的快速绘制技术。
可见性剔除,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其重要性已广为人知。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图形学、虚拟环境、阴影测试、全局光照、遮挡剔除和交互漫游中已成为关键问题。视锥体定义了视点、视线方向以及广角,剔除算法就是要找到可见面,剔除隐藏面,为了减少绘制的元素,定义可见集VCS为至少在屏幕上贡献一个象素的元素集。
应用可见性剔除技术可将虚拟世界包含的全部绘制元素提炼为一个潜在的可见集。根据可见性评估的依据,可见性剔除算法可分为三类:视域剔除、遮挡剔除和背面剔除。
(二)几何剖分技术。
几何剖分技术是将场景中的几何物体通过层次性机制组织起来,灵活易用,快速剔除层次树的整个分支,加速整个场景的渲染过程,这种剖分技术木质上采用一种分而治之的思想。在场景的几何树形结构中,整个场景是根节点,根物体包含子节点,儿子节点又可以循环剖分不去。在构造场景几何层次树时,要保持树的平衡。最常用的场景几何剖分技术包括二叉树、四叉树、八叉树等。
(三)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也是场景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碰撞检测问题基于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两个不可穿透的对象不可能共享相同的空间区域。碰撞检测的基本任务是确定两个或多个物体彼此之间是否发生接触或穿透。即确定在某一时刻两个几何模型是否发生干涉。碰撞检测涉及到3D空间几何模型表示、分层数据结构、测试方法等,它实质上是通过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或重叠与相交情况来实现的。
碰撞检测根据其环境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碰撞检测和动态碰撞检测。静态碰撞检测是指物体的相对位置在空间的位置一旦确定不再随时间变化,这样只需在系统初始状态时进行一次检测即可,对于装配环境实时性要求不高。对于动态装配环境和动态仿真环境,由于物体处于运动状态,物体的位置不断随时间在变化,动态检测模型及算法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两种过程因其状态不同,因而算法也有所不同。
(四)入口技术。
入口技术根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邻接图,通过深度遍历建立起单元与单元的入口序列,从而得到单元对单元的可见物体集合、单元对物体的可见性集合。当知道某个物体归属的单元后,场景的管理变得非常容易。入口实际上建立了子空间之间的联系,即当且仅当存在入口的两个子空间中的物体才有可能是互相可见的。因此,判断物体之间的关系就只需要检查它所在单元和与所在单元存在入口关系的单元中包含的物体。在绘制时,可见性处理是迭代进行的。算法首先判断视点所在的单元,并绘制位于该单元中的物体。如果单元的某个入口平面位于视野范围内,那么与这个入口相关联的单元中的物体也需要被处理。如果与当前单元有入口关系的某个单元与另外一个单元之间也存在入口关系,那么在遍历时必须考虑这第三个单元,直到所有相关的单元都被处理完毕。
入口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快速,并且易于实现。在遍历时,可以将入口多边形的每条边作为视域四棱锥的附加裁剪平面,加入图形硬件的绘制流程。但是,入口技术不能解决多边形循环遮挡问题。这个缺点限制了入口技术的使用范围,也是入口引擎不能渲染室外场景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管理现代技术日益沿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系统思维对现代技术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现代技术管理加以简要解析。
1、技术的系统观
1.1系统观的基本内容系统观要求根据系统概念、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系统观着重从整体上去揭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关系、结构与功能。
系统观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这对于理解和处理组织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问题非常重要,非此不能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整体性能,更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出这种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加和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
系统观强调系统思维。所谓系统思维指的是,人们必须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辩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求达到对问题做出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1.2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学者认为:“技术是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社会、思维的方法的集合,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体系,即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按照这种观点,将技术理解为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那就是说技术不但是存在于自然的领域里的方法,而且也更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论证技术,都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片面地将技术理解为单一的工具,而要将技术的复杂性、系统性考虑进去,技术是一个与自然、社会和人类有着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技术。不仅仅将技术当成一种帮助人们的工具,更应看到他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系统。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技术系统由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组成。主体要素主要指参与技术活动的主体,人是技术活动的主体,是技术系统的运动核心。
第一,通过主体的活动,可以不断地利用客体要素、创造客体要素。
第二,主体要素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非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潜在方式于主体要素中发挥作用,形成潜在的、主体性的技术。客体要素是指技术系统中的以实体形态出现的物化要素。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均包含于客体要素之中。在这里物质可以作为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等作为客体要素的实体因素而出现,客体要素可以为生产提供方法、手段和产品。
第三,工艺要素。它是表征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结合方式和运作状态,是结构性技术要素。技术系统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的发明既需要工具、机器、设备等客体要素,又需要知识、经验、技能等主体要素,以及把主、客体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和方法(即工艺)。三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技术。只有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技术活动表现出有机的整体功能。
结构是要素在系统内部恒定的分布和排列,并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技术系统中,各个要素通过结构而组成技术系统整体,技术系统也通过结构而支配各个要素。同时,在研究技术系统的要素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学者将技术系统观主次化,即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谁为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者充分地论证了在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之间,即人与物之间,人掌握了技能,设计并控制了工具、机器,人的要素决定了物的要素;但是相反的观点则是,人的知识、手段是借助物而产生和形成的,没有物质手段的人是无用的。
陈昌曙、远德玉两位教授在《论技术》一书中,从现代系统论思想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指出了技术乃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作为过程的技术。技术系统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因此,技术是变化的过程,它的功能就是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理解成系统把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本领。技术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系统的功能。功能作为系统所具有的能力,必须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能力,体现着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转换关系。
1.3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是指技术系统作为具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技术系统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技术系统与环境的联系也是复杂的多样的。技术系统演化发展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决定了它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问题的多学科性和类似系统的关联,需要……社会科学学者和专门人员的跨学科合作……也需要工程学中的专家、系统分析者等的介入。”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技术是社会的产物。”技术系统的发展不能离开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对技术系统加以理解,才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技术发展,从而实现技术创新与革新。技术的发展是在环境的影响和选择下才得以发展;反过来,社会因素、外部环境等条件也受到技术的作用。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外部环境及自然的面貌,推动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技术系统是有机的系统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在各自孤立状态下不具有的新质。技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必须以整合的思维方式去考察技术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技术系统的整体行为决不是所有局部行为的简单相加,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不能简单地从局部的个别行为的细节去判断。
2、系统思维下的现代技术管理在面对现代技术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条件下,需要从系统思维中获得新理论和新方法。
系统思维对当代的技术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思维下的技术管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贯彻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思想系统思维下的技术管理要求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形成新技术综合体。综合的方法是从系统的总目标出发,合理恰当地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中的有关思想、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各种技术相互配合达到整体系统的优化。通常,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会创造出新的技术综合体。
2.2从组合技术管理向全面技术管理转变技术系统的复杂性证明了技术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广泛的认识到技术系统的复杂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必须认识到全面技术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用于现实实践活动的技术同样是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共同起作用的技术系统。因此在技术管理中,也要实现对技术系统的综合管理,既要重视主观要素,也要重视客观要素,不能顾此失彼。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系统观审视全局,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3立足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强调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系统管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效率和和利用资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杂性工程的整体化和综合化要求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2.4提高技术管理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技术是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环境中,技术也会改变,技术应用的领域也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在对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中,要注意把握企业中每个要素、每个环节的改变。企业结构的改变会带动功能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以发展的角度适时调整企业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
2.5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IT技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对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的挑战和新机遇,产生了对新的技术管理理念、手段、工具的需求。技术发展的系统性表明,技术及其活动是一个复杂系统,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与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来调节和控制,将维护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渗透进技术管理的理念中,达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鹏颖,陈凡。社会技术哲学引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秦书生,陈凡。复杂性视野中技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2)
1.1突出科室特点: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给患者带来舒适的感受,运用色彩的巧妙结合为患者带来家一般的温馨,用宝宝照片做展示,为患者树立成功的信心。随手可拿的宣传手册,第一时间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操作时要完全保护患者隐私,打消患者抵触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全方位提供人性化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辅助生殖技术的各个环节。
1.2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的标准是由制度评价的,是检查工作的依据,是医院正常运转的保证,也是消灭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根据卫生部要求,建立生殖中心工作人员行为准则、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室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仪器管理工作制度、材料管理工作制度、病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患者随访制度、工作人员自查制度等,从而规范了护理管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士每天的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1.3专科护士管理:根据卫生部对ART的要求,护理人员合理配备。制订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质量审核标准,根据审核标准定期对各个岗位护士进行质量控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保证护理质量。生殖中心护理工作相对复杂,对护理人员要求高。要掌握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生殖医学专科基础知识,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要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章制度等必备的专科要求。同时必须具备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注重专科护士的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每周组织一次专科业务学习、参加全科病例讨论及生殖医学技术学习班。为更好地开展新技术积极了解专科发展动向,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经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1.4患者的管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尤其在知道助孕结果不成功时,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因此护士要做患者的心理辅导师,提高沟通技巧,在每一对患者进入周期前,都要进行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这项操作必要性、可能承受的风险、本中心的成功率及每周期大致的费用和药物选择原则。同时建立身份认证制度,携带证件(双方身份证、双方结婚证、有效计划生育证件)原件,并保存复印件粘贴在病历上,以保护患者及其子代的合法权益。
2加强设备、特殊耗材、重要药品管理
2.1设备管理生殖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如显微操作系统、程序冷冻仪、CO 培养箱、B超机、负压吸引器等,应有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编排序号,定设备养护手册、使用流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长期处于备用状态。
2.2特殊耗材管理由于ART治疗的特殊性,操作时使用的一次性耗材比较多,价格昂贵,所以手术时应做到无菌、无毒、无味及无过期的原则,例如一次性穿刺取卵针、人工授精管、胚胎移植管、胚胎培养皿等。应遵循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专人管理、定时清点、用后补充,保证耗材的正常使用。出库入库的数量要准确,保证无积压、无过期、无变形。并定期进行质控,以保证患者安全。
2.3重要药品管理患者进入周期后要采用促排卵方案,比较常见的有长方案、短方案、抑制剂方案等,注射这些方案的药物一般比较昂贵,一旦用药不能无原因终止,为了避免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失和经济上的浪费。生殖中心应对储存的药品单独管理,建立登记本,记录好药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原有量、使用量、剩余量、护患双方同时签名。
3特色专科护理管理
3.1特色的操作技能护士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操作,还要协同医生熟练进行卵泡监测、人工授精术、B超引导下取卵术、胚胎移植术、多胎妊娠减胎术等。积极配合新技术的开展,以适应生殖医学前进的脚步。
3.2特色的健康宣教要将宣教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不孕不育患者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情绪上有焦虑、抑郁和对成功期待。ART治疗过程复杂,每个环节要求高,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妊娠结局的失败。所以护士在生殖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护士角色,更是心理指导者、疑问的解答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除患者心中的顾虑。详细说明(药物诱发排卵时、B超监测卵泡发育时、注射HCG时、取卵时、移植胚胎时、多胎妊娠减胎时)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了解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受很多因素影响。使她们既有成功的信心,又有接收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夫妇有面对现实的良好心态。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12-01
桑树属桑科桑属,其生长的桑叶是家蚕的重要饲料,树干是制作家具、农具、建材等的重要材料,桑皮可用于造纸,桑葚可食用或制成饮品[1-2]。夏季是桑树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加强桑园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与品质,而且还可以促进桑园的可持续生产[3-4]。桑园夏季管理要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如降水量、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程度等,结合桑树生长期、长势、叶质、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等进行管理工作的调节与使用[5-6]。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现将桑园的夏季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桑园规划与土墒整理
在桑园前期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势地况、地质水文、土质状况选择和规划桑园,包括设定位置、栽种密度、桑园功能分区等。桑树适宜栽种在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值在4.5~8.0的中性砂质土壤中,同时要求栽植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不存留积水、光照充足、通风性良好、附近无工业污染。选好栽种地区之后,对土墒进行整理。土壤是万物生长之本,为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存环境。为确保栽种桑树的土墒质量,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深耙,一般在45~50 cm,疏松土壤,增加蓬松度,加强土质的通风透气性能,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土环境,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丰富土壤营养,促进根系有氧呼吸与营养的吸收。在深翻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杀灭病虫害,清理园中垃圾、石块与杂草,细化土质,将土地整平。对于土壤过于潮湿或黏重的地方,可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2 桑树品种选择与栽种
桑树品种的选择首先应该以适地适树为原则,然后根据品种的生物特征特性如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果实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养蚕技术和规模,选出适宜栽种的品种,最后根据树种适生性能选择是直接栽种还是嫁接改良。栽种桑树时,为保证桑园内部的通风透气性能,增加光照程度、降低郁闭度,应将桑树株距保持在长1.3~1.5 m、宽0.6~0.7 m、深0.5~0.6 m,栽种密度应在1.2万~1.5万株/hm2,以保证既能充分利用园林的空间与光照,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桑叶产量。栽种完毕后浇灌定根水,施足底肥。在后期生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缺株、病株、小老树以及死株桑苗,及时进行清理、移栽以及补栽,确保单位产量以及苗木生长一致,便于统一管理。
3 树形培养与蚕桑夏伐
在桑树生长未定干之前,要对桑树的主干高度进行控制,剪去上部苗干,避免树木徒长,保证主干生长的营养供给。树形培养与夏伐工作可同时进行,根据春蚕用叶需求量调节工作,应尽早且及时,因为夏伐推迟1 d,秋季桑树生长时间就要缩短1 d。夏伐工作一般选择在晴天进行,在春蚕5龄期开始边吃边伐,将离地面30~40 cm的蚕桑枝条剪伐,保证树桩营养充足且促进新枝生长、增强树势、增加桑叶产量。夏伐应结合病虫害防治边采叶边伐条,将病虫枝、坏死枝、干枯枝、老枝、垂枝、细弱枝等一并伐掉,把剪伐的桑枝条及时清理出园区,以减少病虫害寄生、繁殖与传播。剪切口要保持平整光滑,减少蚕桑伐条的伤口面积,避免损伤树皮。对成林阶段桑园采用齐拳剪伐,以形成桑拳,缺拳少条的桑树,要选强壮枝条培植新拳。家蚕5龄期后蚕上簇结束,夏伐工作结束。
4 疏芽管理
夏伐后,桑树会萌发大量新芽,为提高桑叶利用率和促进蚕体健康,应根据伐条先后、桑树品种、栽植密度、树龄树势、肥水管理等因素进行疏芽工作,确定单株留条数目。进入6月新,待芽长至7~10 cm,可进行第1次疏芽。进入7月,待新芽长至15~25 cm,可进行第2次疏芽。在7月中旬,需要用叶的前10 d左右,要进行摘心,以促进桑叶成熟,保证成熟度一致,并且可以增加叶片数量以及单叶重。疏芽的原则应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内留外,一般总条数在10万~12万条/hm2为宜,做到桑树枝条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条数适当,通风透气。
5 肥水管理
进入夏季,桑园的土壤应保持含水量在70%~85%,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梅雨季节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甚至出现积水现象,桑树涝渍,破坏根系生长,所以要及时清理污水、淤泥与杂物,畅通排水系统,保持园区土壤干净、清爽。如果土壤过于干旱,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导致树木干枯、桑叶硬化早、发黄脱落,枝条短小提前封顶,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减少桑叶产量,应及时浇灌,并蓬松土壤避免土地板结。施肥管理主要是在6—8月桑树进入快速生长期,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40%~50%,应以粪肥、灰杂肥、堆肥、厩肥、饼肥、尿素、速效肥等为主,增加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主要采用沟施和穴施的根系施肥,以保证肥水的充分利用,减少流失。施肥一般分为2次,一次是夏伐后,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另一次是饲养夏蚕后主要以速效肥为主。除此之外,还要配以根外喷肥,对叶背喷洒氮、磷、钾等元素追肥,也可结合除虫,提高桑叶质量。
6 夏耕与除草
在5—6月中旬,对土壤进行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一般深度在10~15 cm,注意不要伤害到地下根系。杂草的生长不仅与桑树争夺肥水,抑制桑树生长而且还导致桑园病虫害的发生,要结合园林管理工作定期除草,还可以使用敌草隆、灭草隆、氟乐灵、草甘膦、2甲4氯、百草枯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将药液喷溅到桑树的枝叶上。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可以结合夏伐、施肥、翻土的过程进行,以减少劳动强度。夏伐时,可选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敌畏加辛硫磷稀释液喷洒,主要是桑拳部位和桑园周围,以防范天牛类害虫,同时还要结合人工对蛀孔位置的钩捉与刺杀工作。桑尺蠖、桑螟、桑蓟马、桑象虫、桑毛虫是影响桑叶产量的重要虫害,多发于多雨季节,主要以咀食叶肉为主,严重影响桑叶品质,可以在冬季对幼虫进行消灭,以降低虫口基数,及时清理虫蚀叶,用石灰泥浆封住树体裂缝和蛀孔。可采用灯光诱杀、束草诱杀、捏杀幼虫、保护天敌等方式,也可选用乐桑乳油、毒死蜱乳油喷洒桑拳、枝干以及裂隙处进行药物防治。桑疫病是桑园多发的病害,可选用兽用盐酸环丙沙星持续喷洒进行防治。除叶面喷洒外,还可以选择土壤撒药的方式,在病发季节使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干细土撒入桑园地表,可有效杀死桑瘿蚊。在治疗与预防病虫害时,要注意药物残留,确保安全使用。
8 参考文献
[1] 郭杰.夏季桑园高产管理技术[J].致富天地,2011(7):45.
[2] 黄礼萍,何静.夏季桑园管理综合技术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2(2):20.
[3] 胡金寿,余根龙.夏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J].蚕桑通报,2011,42(3):53.
桑树管理的任务是保持桑园株数齐全、树形整齐、条数适当、树体健壮,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日光能,提高光合产物以及发挥土壤肥力的最大效益。夏季桑园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疏芽
桑树夏伐后,一般萌发新芽较多,在新梢长到20~23cm时要进行疏芽。春伐桑树在春蚕期疏芽,夏伐桑树在夏蚕期疏芽。疏芽留芽程度应根据桑品种特性、栽植密度、树形种类以及肥培水平确定。一般江浙一带蚕区的桑树条数以12万条/hm2比较适当,肥水水平高的可多留,肥水条件较低的可少留些。在确定总条数的基础上,就可根据每公顷的株数,决定单株的留芽(枝条)范围,进行疏芽。
2夏耕
通过土壤耕翻,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孔隙度,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空气和水分状况。由于土壤空气和水分条件的改善,能增强桑树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能力,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丰富了根的营养。另外,耕翻还能杀灭部分害虫病菌,还有清除杂草的作用。夏耕在桑树夏伐后,即5月底6月初进行。耕翻深度为10~13cm,以不伤根系为宜。总之,夏耕可起到疏松土壤、抗旱保墒、消灭杂草的作用。
3除草
杂草有极强的生活力和繁殖力。桑园滋生杂草后,会消耗土壤中的大量养分和水分,影响桑树生长。杂草又会助长害虫和病菌的滋生蔓延,为害桑树。因此,清除杂草必须及时进行。夏伐以后,特别是在黄梅季节,是杂草生长的旺盛时期。因此,及时除草可间接起到追肥、治虫的作用。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特别是夏季雨后更要及时除草。
如果桑园杂草较多,可使用化学除草剂。现介绍目前桑园除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如下:
(1)敌草隆。属于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用有效成分20%的可湿性粉剂7.5kg/hm2,溶解于2 250kg水中喷洒桑园地面。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有79%~95%的防除效果,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药效可保持45d以上,对桑、蚕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2)茅草枯。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为白色粉末,含有效成分85%,易溶于水,吸湿性强,对人畜和蚕较安全,用量为11.25~15kg/hm2。每千克加水200~250kg,喷洒杂草茎叶,除草效果可达90%,药效可维持30d以上。
(3)灭草隆。属于内吸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其除草效果比敌草隆有更大的灭杀性。用有效成分25%的成品3.75~7.5kg/hm2,溶解于2 250kg水中,喷洒地面,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药效可维持60d左右,对桑、蚕均安全。
以上除草剂在桑树夏伐后,桑树未萌芽前进行喷洒,可有效地防止杂草滋生,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4施肥
夏季气温高,雨水充沛,如肥料供应充足,则桑树生长迅速。6~7月份的生长量占整个夏秋期的2/3以上,需要养分最为迫切,为争取桑园高产,必须重视夏肥的施用。如果肥料不足,则桑树生长缓慢,枝叶生长差,条短叶小,硬化早,不仅关系到当年夏秋期桑叶产量,还影响到第二年的春叶产量。因此,夏伐肥施用量大,约占全年施肥量的45%左右。重施速效肥,但夏季气温高,有机质肥料在土壤中分解也快,因此也可配合施用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分2次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磷钾肥偏重。第一次在5月底6月初施入,施人粪尿37.5~45t/hm2或复合肥600~750kg/hm2;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施入,施碳铵225~300kg/hm2。
5排灌
二、适时修剪整形(图2)。在冬季,牡丹处于休眠状态,此时进行修剪对牡丹无不良影响,有利于来年牡丹复壮和开花。对牡丹进行修剪,遵循的原则是要使全株枝条长短疏密适度,便于通风透光。可在保持株形匀称优美的前提下,大刀阔斧剪除主枝周围从地面发出的萌蘖枝及植株上的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在修剪整形时须注意,对有花芽的粗壮枝要全部保留;对只有口十芽而无花芽的枝条要剪去细弱枝,保留粗壮枝,这样来年牡丹花大色艳。
三、冬季要适当施肥(图3)。牡丹是喜肥花木,及时施肥很重要。实践证明,由于牡丹在冬季处于休眠期,因此,即使施入较多的肥料,也不致产生“烧根”现象。但为了安全起见,施肥应施适量的半腐熟的饼肥或人粪尿,施肥数量应量苗施用。2年~3年生的牡丹每株可施饼肥150g或人粪尿200g;4年~5年生的每株可施饼肥200g或人粪尿400g,6年~7年生的每株可施饼肥300g或人粪尿600g;大株牡丹适当增加施肥量。在以有机肥料为主的情况下,每株掺入30g~50g复合肥,肥效更佳。施肥时需注意应在距牡丹主根20cm~25cm处两侧挖10cm的浅穴施入,肥料勿直接与根系接触,以免“烧根”。
前言:鸡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以一些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是现在餐桌上常见的肉食之一,鸡蛋富含胆固醇,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15%左右,是中西餐的重要原材料,这些餐桌上的重要食物都来自于鸡。所以当今鸡养殖行业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人们对于这些食物的健康性越来越关注,使得鸡养殖的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革,有传统的注重高产的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品质和健康的养殖方式,各大养殖场都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控制。
1. 鸡场的建设
1.1鸡场布局
鸡场的布局是养鸡场建设之初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保证鸡场布局的合理,就应该根据具体的地势条件和风向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方位,一般来看,鸡场都选择建在地势较低的位置,而且一般位于居民及员工生活区的下风方位,以防止废弃物和气味的污染。
1.2鸡舍选址
首先,鸡舍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在上文的布局中已经提到,主要就是选择低地势和生活区的下风方向。除此之外,就要考虑一些鸡舍选址的具体问题,鸡舍需要选择在气温变化不剧烈,而且通风良好的地理位置,虽然鸡舍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位置,但其一定应该可以满足白天鸡舍采光的需求。为了满足鸡生活的必须,我们可以适当的鸡舍内部增添一些取暖和通风的设备,以便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一些鸡舍建在林地或山地旁,而为了防止一些鸟兽的侵入,鸡舍的建设要加固【1】。
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鸡养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养殖密度过小就会造成场地和资源的浪费,而养殖密度过大,鸡群的粪便排放量增大、二氧化碳的产生增加,清理工作不及时就会使鸡舍的环境变差,影响鸡的健康。另外,养殖密度过大鸡自身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有限的饲料和水不适于鸡群的抢夺,而且一定范围的鸡数量过多,其互相往往进行一些啄羽、啄肛等行为,也会增加传染病的发生率,对鸡群的健康不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传统的经验和科学的分析对养殖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3. 补充光照
光照可通过促进鸡雌性激素的产生来增加其产蛋率。所以,在蛋鸡的养殖中应该适当的补充光照。但是光照强度过大对鸡的生长及产蛋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补充光照时应该合理。一般产蛋期的鸡每天光照14个小时左右为宜,每天自然光照射为10-12小时,所以一般只需补光2-4小时。一般我们多采用一次性补光的方法,可以选择在天黑后或者天亮前进行,其补光的效果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补光的光照强度对鸡的生长影响也较大,光照太会引起啄羽、啄肛等恶癖的发生,不利于鸡群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对补充光照的光强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经验,一般以每平方米鸡舍面积2~4 W 的灯发出的灯光为宜。
4. 喂养方式的多样化
鸡的科学合理的喂养是保证其品质的重要措施,鸡一方面从食物中获取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鸡也要从食物中获取热能以维持体温。日常饲养中,我们主要就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小麦、玉米等天然的粮食中含的蛋白质有限,为了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豆粕等蛋白含量高的物质,或者一些加工过的有机饲料。加强饲料供给管理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保证水的供应。如果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春季养殖,一般需要加大饲料的供给量,而且除了可提供蛋白质的饲料成分外,还应该加入一些含糖的高能饲料,以满足鸡通过食物来获取热量。
5. 加强疾病预防
鸡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的发生是直接影响鸡群健康,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饲养中应该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消毒,并积极做好免疫和药物预防。
5.1加强日常的管理与消毒工作
为了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在养殖管理中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减少疾病的发生。其重点内容就是鸡舍的日常清理和消毒工作。鸡的排泄物发酵会产热,而且往往有刺激性气味,容易滋生细菌和虫类,不利于鸡的健康。所以,养殖管理中应该严格的定期清理,同时保持鸡舍的干燥和运动场地的平整。另外,为了防止细菌滋生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消毒。主要就是向鸡舍中喷洒一定浓度的消毒剂,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通过杀死致病细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但是在消毒时,消毒剂的选择和用量也是关键,应该选择一些刺激性小的消毒剂,以免其渗入皮肤,残留在鸡肉和鸡蛋中。而消毒剂的浓度也需经过严格的稀释。
5.2做好免疫与药物预防工作
对于鸡群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免疫的方式进行预防,现在市面上有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的疫苗,养殖场应该选用专业的免疫机构定期对鸡进行免疫,以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另外,一些细菌性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的定期投放来达到预防的目的【2】。养殖场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多发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饲料中加药的方式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而在用药时应该针对不同生长年龄的鸡制定不同的给药计划,科学合理的进行药物预防。
结语:综上所述,要想保证鸡的品质及健康,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品种的鸡的生活习性我们应该有简单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再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应该以保证其生长生长繁殖为主要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相关免疫工作,来确保鸡的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并确保人们的食用安全。
一、RFID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echnology,RFIDtechnology)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和阅读器(Reader)、RFID中间件和RFID应用系统软件。
在RFID系统的应用中,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表面或内部),一旦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体进入读写器可识读范围时,读写器以自动无接触的方式将约定的信息从标签中读取出来,从而完成自动识别物品或者自动收集物品标志信息的功能。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非接触识别;无需“视线”所及,可以穿过水、油漆、木材甚至人体进行识别;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二、瓶颈分析
尽管RFID技术有着这样那样的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然而,RFI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是想象的那样顺利,成本、技术标准、市场需求、专业人才等都可能成为RFID技术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和应用瓶颈。
1.成本
这是制约RFID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RFID的成本不仅包括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等,而且还包括管理软件的升级费用等。
RFID标签想要到广泛的应用普及就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仅有利于RFID标签的普及还有利于开拓新的RFID应领领域。一般认为价格在50元以上的标签,主要为应用于军事、生物科技和医疗方面的有源标签;0.7元~7元左右的常为用于运输、仓储、包装、文件等的无源标签;消费应用如零售品的标签在0.35元~0.7元。标签价格将直接影响RFID的市场规模。
2.技术标准
业界公认,当前制约RFID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技术标准。
首先,电子标签标准全球互通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主要体现在编码不一致。日本有UID、欧美有EPC体系,中国有自己的GBl8937-2003(NPC)。编码系统本身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其次,RFID五大标准组织也存在利益之争。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EPC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实力相对占上风。而AIM全球自动识别组织、ISO、UID则分别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IP-X标准组织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
再次,全球现有117个针对数据交换的RFID协议标准。协议过多过滥,导致术语不统一,限制了标准在实践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
3.市场需求
我国企业应用RFID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到应用后的效益。从成本价格层面讲,相较条码成本过大、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RFID的普及,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技术层面讲,RFID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RFID产品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工艺还比较粗糙,其功能、式样、体积、重量、色泽、手感、安装等有待优化,读取识别率低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对RFID的现实需求不旺的局面,进而阻碍了RFID技术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促进作用。
4.专业RFID技术及应用人才匮乏
RFID有关的技术开发、系统设计品工艺、实验测试、项目实施、销售推广等人才匮乏,急需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
RFID是一个设计多学科、多组织、多部门,并与社会相关机构密切相关的高度综合性和高度专业性的高科技行业,无论是从提供者的角度还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RFID技术应用的培训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当客户准备实施RFID项目时,必须理解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可能选择,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实施RFID应用项目的相关知识,确定所采用的RFID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业务需求。通过培训,客户可以了解真实的RFID的世界,掌握在企业实施RFID应用系统时所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RFID技术应用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可以考虑如下对策:
1.成本对策
一是要认识到RFID技术和条码技术的应用将会。条码的低成本应用已被广泛推广,特别是低值消费品,射频标签的成本目前还不适合低值消费品的单品使用。从成本来看,RFID标签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并且还会继续降低,更何况市场是可以细分的,在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市场中,成本看来并不是主要问题,可以先用起来。
二是勿以成本忽略RFID技术的价值。若将RFID技术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中,执行相关流程的控管效率提升,如此一来,即使每个RFID标签价格稍贵,对企业来说仍有其导入价值,成本并非技术导入的关键因素,重点则在于其应用的价值。
2.标准与技术对策
(1)正确处理标准与应用的关系
标准与应用的关系有些像鸡与蛋的关系,应用需要标准,反过来,标准也需要应用,因为标准的形成就是成熟技术的概括和总结,没有应用哪里会有技术的成熟?所以在实践中,一定会是应用与标准经过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在二者的关系中以应用为本,标准依赖应用的成熟度逐步完善起来,逐步形成体系。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些标准可以先启动,例如频率标准,具体的一些操作标准例如对于识别距离、速度、数量的误差标准等。
(2)积极应对技术的变化
加强应用测试从现在就开始对RFID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不过可以在小范围内计划实行,这样,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直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只是一味地等待观望会使自己在竞争中落后。时刻保持在该项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并对其改变适时做出战略调整。
(3)加强RFID应用测试
虽然RFID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且已在物流领域投入实际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例如,多个物品堆积时,由于相互干扰而造成识别率低所带来的防碰撞问题;多阅读器多通道同时读取时,物品群的去重问题;RFID在安全架构方面的问题(如防止标签的复制问题和标签自毁问题);由于电子标签所附物品的介质不同对无线信号的干扰造成的性能下降;液态媒介对电磁波的吸收问题、金属媒介对电磁波的反射所造成的RFID阅读失效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应用前、应用中不断进行测试。
3.市场需求对策
总的来看,物流领域的用户对于RFID的发展是很关注的,但是也很务实,需求需要培养。但是要注意的是,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之上的,信息共享的链条越长,RFID就越有用武之地。而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即供应链机制。因此,可以说培养RFID的市场是一个培养供应链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的集约化过程。这也说明RFID的应用应该在那些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首先突破,在那些供应链基础较好的领域先用起来。
4.人才培养对策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社会培训、院校培养等途径培养RFID技术的专业人才。另外,为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可以结合我国现有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着手开发RFID技术职业资格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凡从业人员上岗,必须持有此证。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相信这样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
参考文献:
[1]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06(1)
小陶镇芦柑高产示范园现有面积3.344 hm2,2 720株,分布在海拔420~460 m的坡地上。2009年总产为253.032 t,平均产量75.667 t/hm2。果大质优、美观鲜艳的一、二级果占91.3%。经测定:果实含固形物11.75%,总糖10.26%,还原糖4.09%,酸0.69%,固酸比率17∶1。现将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土肥水管理
1.1改良土性,翻动土层
高产园定植前40%为中稻田,其余为旱荒地,土壤酸、瘦、黏。据测定,10~30 cm土壤有机质为0.99%,全氮0.08%,全磷几乎没有,全钾0.65%,总孔隙度39. 2%,pH值4.3。这与柑桔根系对土壤的要求有矛盾。为此,在定植前挖大穴(长、宽、深各1 m),定植后,在2~3年内扩大定植穴(深70 cm,宽视台面、长看材料而定),用山茅草改土,分3层与生土混合。在山茅草上撒壳灰(每50 kg茅草用壳灰0.9 kg)。这不仅可促进填充物腐烂;而且可中和土壤酸度,又可供给柑桔钙肥。在初步改土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套种豆科绿肥。一年春、秋两季,叶茎翻埋归园,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值。改土后,测定土壤有机质达2.51%,全氮0.27%,全磷0.06%,全钾1.2%,总孔隙度58%~60%,pH值6.5。进入结果后,随着果树大量结果,土壤养分不断地变化,为了稳定土壤肥力,一方面通过施肥补充,另一方面坚持每年在40~50 cm土层内埋青草或绿肥1次。
根据柑桔喜新土的特性,在定植后第8年开始隔年客土。客土材料多为疏松的砖壤土,每株250~500 kg,在7月上中旬雨季未结束、根系第2次高峰期之前进行。此期客土,不但有助降低土温和保水,而且可以防止根系浮生和生机衰退。客土前先行松土锄草,撒上壳灰1 125 kg/hm2。这样有利于形成广、密、匀的根系,总根量比未客土的增加1.93倍,为形成高大树冠奠定基础[1-2]。
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坚持1年深翻2次(5月分和采果后),松土锄草2次(7月和9月)。5月上旬深翻(深度20~25 cm)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发生。据挖根观察,一条径粗0.4 cm的老根深翻切断后,发出3条径粗0.1~0.2 cm的新根,总长度78 cm,最长的一条达36 cm,并长有几百条须根。另外,还可抑制夏梢早抽发,减少生理落果,产量比对照提高4.2%。采果后深翻(深度15~20 cm)切断部分根系,可抑制生长,提高树体原生质浓度,促进花芽分化。据试验可增产3.3%。
1.2增施有机肥,改变施肥方法
高产树结果多,消耗养分、水分也多。增施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相配合。为了保持健壮树势和较高的产量,使柑桔各生长期都不缺肥,改重肥少次为薄肥勤施,改施化肥不开沟为开沟,改沟施为放射状条施,改一年分3次施增到施5次。第1次在春梢前(2月上旬)施催芽肥,施人畜粪5 kg/株加尿素250 g/株、过磷酸钙500 g/株,促使春梢强壮增加花量,提高花质,减少落果;第2次在5月上中旬结合深翻施尿素150 g/株或复合肥250 g/株,以补充树体开花时消耗大量的氮素,提高坐果率;第3次在7月上旬施花生饼2.5~3.0 kg/株、尿素250 g/株,促发秋梢和加速幼果膨大;第4次在9月中旬施尿素250 g/株加复合肥500 g/株,以壮梢壮果;第5次在采果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尿素250 g/株,以恢复树势,保持绿叶过冬。此期施肥经常遇旱,坚持先浇水后施肥,减少伤根,以提高翌年产量。
1.3科学管水
小陶镇高产示范园年降雨量虽达1 500~1 700 mm,但分布不均匀,80%的雨水多集中在4—7月,8月后雨量减少,9月至翌年3月多为干旱,此期正值柑桔秋梢充实,果实迅速膨大和花芽分化。为确保高产,采取树盘覆盖和人工浇灌等。每隔7~10 d浇1次水,每次喷2 h(相当于7 mm降雨量),直至旱情解除。采果后至开花前,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下时,需给予供水,使翌年花量适中,畸形花少,坐果率高,产量稳定。高产片芦柑园大部分台面宽度在3 m以上(2.7~3.0 m仅占37.2%),并用石头垒护,基本可控制水土流失。
2加强树冠管理
树冠结构是决定单株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丰产树冠,立体结果,是丰产栽培的重要措施。柑树幼龄阶段注意丰产树冠的培养,以抹芽代替修剪,用5~6年的时间培养低干多主枝、上小下大的谷堆形树冠,因势利导,保持3层6~7个主枝。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主干高度,芦柑可留33~40 m2的主干,然后选留3~5个生长健壮、方位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各主枝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采用短截夏梢、挖上促下的方法培养树冠基部的枝梢,主枝最低部位与地面距离50~60 cm为宜。太低操作不便,太高不利于培养,充分利用空间谷堆形的丰产树冠。主枝分枝角度小的采取吊、拉的办法,使基角保持40~50°、腰角60~70°。定植后的第2年摘除全部花蕾,摘除主枝上过密的芽,以免扰乱树形。第3年后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保证有一定的结果量和庞大的树冠。大年树以夏剪为主,冬春修剪为辅。夏剪在大暑前7 d进行,主要短截树冠中上部外围径粗0.5~0.8 cm的衰退营养枝或过密的结果枝,让其抽发早秋梢作为翌年结果母枝。剪量看树而定,树高4.5 m,冠幅5 m×5 m掌握30~40个剪口,每个剪口可抽发2~3条早秋梢,有40%~50%翌年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开花结果。冬剪主要剪除枯枝、撕断枝和生长弱的结果枝,适量保留尚有结果能力的内膛枝。小年树以去冬今春回缩修剪为主,即在采果后至春芽萌发前采用波浪式回缩当年结果的径粗1~3 cm的枝条,让其抽发春梢,剪去的枝条不超过全树的1/7。由于树冠顶部枝条的回缩,养分比较集中积累在中下部的枝条上,促进花芽分化,构成中下部枝梢结果,实现小年增产。结果适中的树,以轻剪为主,尽量保持较多的枝叶,使一部分枝条开花结果,一部分成为营养枝,达到年年高产。
3保花保果
小年树做好保花保果工作,有助于稳产。保花保果,首先要保叶,试验表明柑桔的开花结果与上年的树体贮存营养关系很大,而且柑桔有40%的氮贮存在叶片内。对于树势健壮,花量少的树,要使其多结果,应缩小叶果比,不采取喷洒生长调节剂保果,而是通过5月深翻柑园,抑制早期夏梢抽生,减少生理落果;同时在花谢后幼果蜡质未形成前喷波尔多液护果,提高坐果率。对于树势弱、花量少的树,要多抽生枝条,保持一定叶果比;对于当年树势弱、产量高、估计翌年花量少的树,可在采果后喷洒600倍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增加花量,提高花质;还可在幼果转绿前喷50 mg/kg九二,促进幼果加速膨大,提高挂果量。
4病虫害防治
高产园由于春末夏初多湿,夏秋高温炎热,秋冬干燥,冬春暖和,因此发病早,虫害多,危害猖獗,一株树上往往多种病虫交叉。为了把病虫防在前期,治在最小范围内,抓住越冬相对休眠期,春季始发期和秋季流行期进行综合防治。明确各期的重点,主攻病虫的对象,讲究防治效果,集中力量防治。如树上有疮痂病又有螨类,即采取自制的铜皂液喷射,既治病,又抑杀螨类,成本低,收效大。对于害虫的抗药性,采取自制的石硫合剂、松脂合剂、波尔多液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的方法,提高杀伤效果,保护枝叶生长和果实发育,基本上做到果实未染病,产量高,品质好[3-4]。
5参考文献
[1] 劳秀荣,杨守禄,李燕婷.果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S6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36-01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名“岩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其为温带树种。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则多行盆栽。笔者将桂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单干桂花栽培技术
1.1采种 桂花9~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 d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1.2育苗 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25cm,幅宽10—12cm,播种300kg/hm2,产桂花苗37.5万~45万株/hm2。播种前将种脐朝向一侧,覆1~2cm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1.3养护
1.3.1中耕除草。目前大多数苗圃采用人工中耕除草方法。在以主干为中心1m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机械中耕是用小型拖拉机进行。一般行距1m以上的大苗区,可用机械中耕除草。小苗区每月可进行2—3次。另外,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都应进行中耕松土,以利于苗木生长。
1.3.2水分管理。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1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可根据天气状况和立地条件,适时进行浇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减少树苗的水分蒸发。另外,为了促进桂花提早开花,在9月中旬,花芽开始萌动时,应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桂花大苗在正常的养护期间不需要大量浇水,在特别干旱的夏秋季节可适当浇水。桂花不耐涝,排水不良会造成大量落叶,根系腐烂甚至死亡。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1.3.3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3—4次。早春,芽开始膨大前根系就已开始活动,吸收肥料。因此,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秋季桂花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补充营养,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1~2次。新移植的桂花,由于根系的损伤,吸收能力较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均再覆土,根系不宜直接与肥料接触,以免伤根,影响成活率。
2 受冻桂花的复壮
2.1防寒 露地栽植的桂花,在北方耐受的最低温度为-5~-8℃,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桂花就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因此,应选择向阳背风的地方,再加人为的防冬保护措施。桂花的冬季保护,每年要在冬至过后,人为地用草绳捆扎树干,或用其他保暖材料将树干包裹。在最冷的时间,可用透光的塑料膜将桂花的树冠包起,注意留透气孔,使桂花安全度过冬。
2.2复壮 如果地栽桂花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而受冻,就要根据受冻害的程度采取一定的复壮措施。如桂花树的叶片被冻干,枝条未冻死,开春后可人为地摘去干叶,给其薄水施肥,施肥时要适量加入硫酸亚铁。如果枝条被冻死,剪去冻死枝条,然后施肥,促其抽枝生芽。如果整株桂花被冻死,选择在嫁接口上端将冻死的树干锯掉,加强水肥管理,促其重新生长新枝。
3 桂花叶枯病的防治3.1症状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斑块,边缘深褐色,后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出现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造成叶片组织大面积坏死,干枯苍白,光合作用受阻,生长势减弱,开花稀疏,甚至植株僵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3.2防治方法
主管单位: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徐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9943
国内刊号:32-1735/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图分类号:TB4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企业信息化系统作为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工具和企业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在运行中累积的包括企业的经营计划、知识产权、生产工艺、流程配方、方案图纸、客户资源等各种重要数据成为部门、企业的宝贵资产,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数据一旦损坏、丢失、泄漏或篡改,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安全影响。
企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信息安全是基本的保证之一。为确保信息资产安全,很多企业都制定了“硬件备份、分权分域、多层防御、等级防护”等等信息安全技术目标,并且逐步落实。与此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体系达到先进水平,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安全整体水平也是同步发展的;而必须建设和落实与之相适配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其逐步纳入到企业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当中。
信息安全风险和措施概述
企业信息化系统在为企业带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等益处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而且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范围的提高与扩大同步增长。
(1)接入和访问方式多样化带来全网性风险
U盘、便携电脑、无线网卡、智能手机的普及加剧了病毒、蠕虫和间谍软件等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而且对网络、系统、应用、信息的破坏程度和范围持续扩大。
(2)来自外网的攻击始终存在,攻击方式向更高阶段演化
和其他企业网一样,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也一直面临着来自Internet和其他第三方对接网络的外在威胁,并且很容易跨域突现。在攻击手段上,攻击者已经从以往直接针对网络和系统的普遍攻击,转向了对更高层次的Web应用、信息数据的重点攻击。
(3)安全意识和相关培训不到位
职工信息安全培训普及和素质培养方面却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信息安全意识不均衡情况也普遍存在。
(4)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尚未成熟
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企业普遍存在过于依赖于技术保障,而管理保障和制度执行相对薄弱等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还是沿袭传统组织架构,并没有咨询过专业安全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的意见,仍由档案部门、调度部门兼职负责,而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安全部门,从而造成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
从业内最佳安全实践来看,要想建立完善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就要使之贯穿于整个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过程。一般说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6个主要环节:
(1)信息风险评估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在企业、组织内部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信息风险评估机制,明确信息风险评估由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重点解决什么等问题。这一环节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有哪些威胁会对企业信息真正造成影响、风险水平该如何确定。
(2)信息安全计划:它是在信息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宏观安全战略与现实情况得出的,明确了信息安全工作应该“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
(3)项目管理:无论安全工作是内部人员来完成还是与专业安全公司协作来完成,每一项信息安全工作都可以视为一个安全项目。所以,还应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发起、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
(4)运行维护和培训:对企业信息的运行维护监控过程大部分是程序化和其他一些较为细碎的工作。同是,除了执行命令、填写表单以外,还需要通过各类培训教育让各级职工,尤其是掌握核心业务数据的岗位人员时刻保持风险预警意识。
(5)信息安全审计: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明确对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和信息的检查周期、审计方式、评审制度等内容,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信息安全管理漏洞和缺陷。
(6)持续改进计划: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威胁和不断严格的合规性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企业、组织需要对信息安全过程、方法、程序、操作指南持续改进。
图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节构成示意图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内容
从当前来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操作流程组成,二者各司其职,又互为补充。
首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公司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管理职能,针对各种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的资源制定的相关要求、政策。管理制度通常由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和解释,是职能化、专业化的直接体现。
其次,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是根据一定的管理目标,对系列相关活动顺序和操作规则的规定。通常管理流程会贯穿若干部门,使用相关资源,是流程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现。与管理制度相比,管理流程更注重过程管理,通常会使用一些流程测量指标,作为衡量效率和判断是否合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