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02:16: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概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使用原则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材料的特性,以下列出了不同场合压缩空气管道的管材推荐选用表,如表1所示[2],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2管径
当输送流体量一定时,管径选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合理性。管径小,介质流速高,管路压力降会相应增大,空压机的运行费用就会增加;管径大,空压机运行费用就会减少,但是管路初期投资费用就会增加。因此,为达到合理经济,设计者必须选择合理的管径。管路沿程压降是管径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确定方法就是根据管路流量及允许压降来确定管径,也可以根据管径和管路流量来验算压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定管径时应根据工艺设备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和允许的最大压降双重因素来计算。工程上管径一般可根据经济流速来确定,低压压缩空气输气干管一般经济流速取8m/s~12m/s。当与空压站距离近时,设计流速可以适当放大。当距离空压站远时相反,可以适当减小流速,增加管径。表2为国际上使用的压缩空气流速,表3为国内推荐的压缩空气流速,可供设计者参考。
3坡度与放水
压缩空气管道初期投入运行过程中,或是空压站气体处理不彻底,或是航空工厂非连续运行时外界含湿量大的空气侵入管网都会造成管道内积水,压缩空气管道中的积水如果不排除,一方面会加快管道的腐蚀,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压缩空气的品质,影响工艺设备的使用安全,造成产品的不合格。为了不影响末端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时恰当的放水很有必要。《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明确规定“设有坡度的管道其坡度不宜小于0.002”。在航空工业工程设计中,一般设计时管道都有坡度,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留给管道敷设的空间很有限,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别的专业管道共支架敷设。这时如果设计时只考虑有坡度时的放水,而没考虑现场施工的难度,结果就是现场很多情况都没按图施工,没达到设计需要的坡度,这也为以后气体品质埋下隐患。鉴于此,如果经压缩空气站处理的压缩空气压力露点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在沿程管道中不会有水分析出,对以上共支架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无坡度安装方式。但在具体设计时,为了增加吹扫效果,以及避免平时运行时可能侵入的水分,还需考虑如下两个因素:1)压缩空气沿程适当设置一些放水管,放水管上应设集水器;2)当管道为环状布置时[3],为提升管道吹扫效果应采用三通弯头等。这是因为当管路采用环状布置时,如果用普通弯头,会存在水压试验放水后吹扫不彻底、效果差的问题。
4布置方式
压缩空气管网压力高,泄露点多,泄漏量大,合理的布置方式直接决定着节能减耗,下面介绍布置过程应注意的主要几个地方:1)厂房内压缩空气管道布置形式一般为树形和环状形,考虑到厂房后期可能增加生产线,此时可能会造成某一支路气量不足,建议尽量采用环状形布置,方便以后改扩建。2)压缩空气干管应当避免出现锐角拐弯,压缩空气支管与干管应采用“鹅颈”形连接方式,避免主管路中冷凝物直接进入支管路中。在分支管路末端低处设排污口,方便管路中污物排放。3)为了降低局部阻力,尽量选择局部阻力系数小的管路附件和阀门[4],常开的阀门尽量选择闸阀等局部阻力小的阀门,弯头尽量选择弯曲半径大的机制弯头。4)如果厂房面积很大,管路很长,阀门弯头多,尤其又是三班制企业,在中班和深夜时,用户用气量大大减少,管网压降也相应变小,如果采用树枝状风管,不仅压降大,而且漏泄量也大。此时可以改为辐射状管网,在空压站内设置分气缸,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生产工艺的需求,调节供气压力和流量,既避免了非用气车间的漏泄,又可方便调节空压机的运行工况。
二、建设措施
(一)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工业工程专业新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往IE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先理论后实践教学顺序的课程设置体系局面。IE培养方案的修订须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在校应学知识的要求,以及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等,把这些需求做统计分析,在培养计划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且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参考国内外多个高校IE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攀枝花学院IE课程设置包含如下几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政治、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类、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工业工程学、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含必修和选修):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物流与设施规划、ERP原理与应用、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学、先进制造技术、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物流设施等)、各种实习等。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工业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性,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门类,让学生有选择地修习一些课程,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
(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梯队式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教师在实践能力上必须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在专业跨越上朝“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问题,编著教材或案例,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技术人员把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生产管理理念等相关知识带到课堂,实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共享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分批到国内高校或出国学习培训、进修,脱产学习与业余自修相结合等措施,促进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IE专业实验体系[3]包含: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工效学实验、物流规划与物流控制实验、质量控制实验、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实验、数控加工实验、柔性制造系统实验、生产计划和控制实验等实验单元,它们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习工厂、工程和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IE综合实验室,模拟现代制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IE特点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背景。通过大量现代IE工具和平台,以及各种工程实验增强IE专业学生的机械制造工程背景;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等实验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来,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设计,也就是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以具体企业为研究对象,到企业和IE工程师一起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从而促使其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内容的充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多元教学框架与立体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法逐步从“一本书,一只笔,一块黑板”原始的教学手段向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逐步由学校独立培养教育向校企结合,学校、企业、社会同时进行教学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如《工业工程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运用工业工程知识的案例;并提出一些生活中(如超市、快餐店、银行等)的案例,让学生做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测定、分析等,进而达到了启发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组织上,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班级式、小组式、独立式等;课堂可以在教室、实验室、工厂及工程现场,从而使得教学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如《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在讲“工厂布局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把学生带到工厂现场,以现场出现的问题运用书本理论如何解决相结合讲解,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上网自主学习,以此应对“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同时采用网络课堂教学,把课件、上课视频、思考题等上传到网络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将学科竞赛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参加全国IE大赛、全省IE大赛把竞赛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IE课程教学中,以此推动IE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建设IE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搭建IE专业的知识平台,把IE专业课程建成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视频课件等资源。教学平台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将老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以课程知识体系的形式进行信息动态集成,为学生和设计界同行提供了终生学习和经验交流的场地。
(六)教材建设IE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工程”又懂“管理”的人才,但教材并不是工程类和管理类教材的简单堆砌和组合,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内容之间交叉重叠较多、融入IE思想的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新组织,尽可能的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具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美工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新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注重实用技术,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美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整合统一,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美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以来没有较完善的系统教材,部分教材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技能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捕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应市场的变化、人才的需求适时编制行之有效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专业教师教学思维
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方法都是跟大学老师传授的方法基本相同,没有考虑到所面对的学生水平的差别,培养的目标不一样,教学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那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有适应职业学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新模式。同时,设计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在我国设计教育界极不深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学科专业的“双师型”人才的学术带头人。只有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加速和促进工艺美术教育知识结构人才的良性循环,为保证专业课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的互补式教学方法。是指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地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辟第二课堂,注重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亲身体验岗位环境,聘请用人单位、技术人员亲临讲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提高。
4.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改选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个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相关企业基本技能为主。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最终由企业方、学校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对学生实习结果做出具体评价并提出建议。
六、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比理论课的闭卷或开卷考试工作量大,组织难度更大。美工专业实践教学课考核应将期末一次性“全权式”考核改为“分层式”即多次考核。实施考核多次打分制,分层考核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由过去的横向评比转为纵向评比,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考核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考核进程中还要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选题要求,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从而让学生切实提高实践技能。
1商业街。这类改造主要是通过保留原有旧工业建筑以及街景,形成具有历史时代特性的商业街。商业街的改造模式注重历史原貌的还原,商业多以中高端餐饮、娱乐以及特色专卖店为主。
2购物中心。以购物中心为改造目的的旧工业建筑多位于城市较繁华地段,交通便利,而且有着比较大的体量,能够包容各式各样的商业业态。
3复合型商业。复合型商业主要是指改造后的工业厂房功能多样化、复合化,不只包括商业方向的改造,而且包含博物馆、城市公共空间、loft办公等方向的改造,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呈现,形成复合的建筑空间。这种类型的商业改造对建筑的结构要求较小,功能的组成上也比较灵活,改造后的适应性很强,因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改造形式。
影响商业改造的因素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项目本身的背景和规模、项目的周边环境、项目在城市的地理位置、项目的规划及定位、后期管理等都对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背景和规模。根据建筑的历史背景不同,商业的组织形式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历史悠久或建筑风格独特的旧工业建筑,适合改造成与旅游相结合的商业,上海1933老厂坊就属于这种改造形式(图1);而对于一般性的旧工业建筑,这些建筑有着一定的历史内涵,这类的厂房可以进行适当的保留而形成艺术区或者产业园,商业以附属型商业的形态存在;另外还有些改革开放后的厂房,这类建筑的价值不高,改造的尺度可以比较大,可以做商业卖场等。同样,旧工业建筑的规模对商业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商业组织对商业的规模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较小规模的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项目中,商业多组织成商业街或者复合型商业的模式,只有当规模达到足够大,才考虑商业中心的商业模式。
2周边环境。改造项目的周边环境直接影响改造型商业的形成,不同的周边环境意味着不同的人群结构、交通状况,针对这些社会因素,会制定相应的商业策略和商业目标,其商业的构成、商业的定位、和商业的比重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上海创意.幸福湾中的商业受周边商圈的影响,普通的商业模式已经达到饱和,但另一方面区域内商业餐饮存在一定的空白,因而以此为突破口,整个项目定位为"餐饮为主、娱乐为辅的商业策略,这样,通过商业的互补性避开了和周边商业的竞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图2)。
3地理位置。旧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地理位置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周边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水准比较高,商业的形成较快,容易营造出比较成熟的商业氛围。另一种是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区,周边的城市居民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周边的商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如上海半岛1919,商业只占整体很好的一部分,虽然招商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但商业发展依旧很缓慢,这与所处的城市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图3)。
4整体的定位。在改造之前设计方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或基于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明确项目的实施方向,对整个项目有个基本的定位。整体的定位和规划对改造型商业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商业的类型、组织形式、规模大小也直接受到项目定位的影响。不同的定位其中的商业会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图4)和上海复地四季广场(图5),两者分别定位为文化产业基地和商业综合体,两者的商业组织完全不同,前者商业少,规模小,项目主要功能为艺术展示,商业辅助存在,而后者商业多,规模较大,项目以商业为主。
商业改造的空间布局
商业空间对商业位置的选择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便捷地可达性和良好的视野,能够让顾客方便、快捷的进入。由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呈多元化形态,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往往不只是商业,还包括办公、博物馆,甚至公寓等,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商业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的改造活动中,商业的空间布局有几种情况。
1“点”式布局。“点”式布局是指在以旧工业建筑群为改造目标的案例中,由于项目的定位为办公、艺术中心、城市游览空间等时,商业不作为项目的主体来进行设计,只是对建筑群中的一栋或者几栋建筑甚至是某栋建筑的一个小的部分来进行商业改造,以满足基地整体的需求。这类商业布局比较零散,但一般占据项目的交通便捷处或者是人流密集处,如上海八号桥案例中,商业位于基地的临街面和入口处(图6)。
2“线”式布局。“线”式布局多出现在以商业街为商业组织形式的改造项目中,商业沿着人流较多的市政道路布置,呈“线”型分布。这种布局可以形成较清晰的商业动向,也有着较好的商业氛围。如上海沃弗1864中商业以线性布置,沿街展开(图7)。
3“面”式布局。“面”式布局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独栋多层工业厂房,当商业与其它功能复合时,建筑的地面首层或下部几层改造成商业,而建筑上部多用作其他功能,这种布局使得建筑的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但这也使得交通的组织更加复杂化;另外一种则是改造对象为大型的工业区时,商业成片区分布,与其它的功能区分开来,如前身为金陵机械制造局的南京的1865园区,总占地21万m2,建筑面积10万m2,划分为科技创意研发区、山顶花园酒店商务区、科技创意博览区、工艺美术创作区和时尚商业休闲区五个功能区(图8)。
4“立体”式布局。在以综合性商业为改造目标的多层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中,商业作为唯一功能占据建筑的所有楼层。如由南京丝织厂和南京微分电机厂改造而来的南京恒鑫大厦,综合性餐饮商业分布在整个建筑内(图9)。
商业改造的建议
1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注重人在空间中的感觉。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是因为原有的工业建筑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无论是从空间的尺度上还是从各项配套设施上都不是为人服务的,忽略了人在其中的感觉。而现代商业建筑服务的对象是人,更加强调人在商业建筑中的感觉,因而需要根据商业空间的功能与需求进行适度的改造。此外,还需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2个性化。为了吸引消费者,营造独特的商业环境,现代商业需要有个性。不同的商业由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内容,对空间环境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因而,在进行内部空间改造时,应该根据各自的品牌文化特点,赋予空间以个性魅力。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理性推理判断、思考传承创新等,能够较深入地对管理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撰写格式不对、没有达到要求,论文价值不高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制度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还有指导教师方面的等等。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1.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
目前,一些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核和答辩走过场,要求过松,强调通过率,却特别强调就业率,因此,学生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在了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职业资格,花费很多时间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书,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没有压力,敷衍了事,应付过关,基本上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
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具有方向性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题大而空,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对实践中的一些管理问题没有亲身接触经历过,没有感性认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基本上都不懂,在选题上主要还是借助网络,东凑西拼;第二,选题难易度掌握不准确。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了解,选题时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没有对题目进入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选题不合适,容易出现难易程度不均的情况;第三,题目不确定,易变。主要表现在,学生选题一般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而毕业实习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如果学生实习的单位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选择题目不符,就难以搜集资料,另外,有些已签约的学生,就业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毕业论文与企业相关,学生就得放弃原来的毕业论文选题。
1.3毕业论文写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科研辅助部分,对于论文题目、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绪论部分和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答谢以及字体、符号、行距、图表的标注、公式的编写都有严格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思路不清楚,没有从发现存在问题到分析问题的原因到解决问题的脉络来写,语言表述不流畅,文字组织不规范,表现出较差的文字和工具使用操作能力。
1.4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
只有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的本质所在,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写出的论文才有个性。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论文基本上都是重复往届的题目,所研究的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分析方法简单,论文属于拼凑结构,没有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对问题进行挖掘和论证,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
1.5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投入不够
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一般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承担至少3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教师还面临着申报各类教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等科研任务要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最多为6人,实际上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早都超过了这个,有些教师还要指导承担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到学生答辩,跨度达9个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任务巨大,学校在这方面恰恰缺乏激励机制,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为6-8学时/生,既是评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不起教师的积极性。
1.6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为了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高校都会出台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要求,但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在外进行毕业实习的时候,由于毕业实习属于分散实习,学校和学生的联系基本上是靠QQ联系,有些同学甚至还联系不上,指导教师很难有效地指导毕业论文。在相似度检测方面,虽然学校规定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30%,优秀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10%,但有些学生在提交检测论文时采用删除抄袭的内容,或者对已有内容增加标点符号、增加词语来应付了事,而作为指导教师和二级学院管理方,不易察觉。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法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关系着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关系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师生只有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2.1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必须掌握那些专业理论知识,怎样通过文献检索和培养文献阅读理解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在这点上曾尝试,它们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导师,在大二第二学期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针对学生许多薄弱环节,给学生增加一些讲座或课程,“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写法”、“统计方法应用”等。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申报校级和省级学生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学术训练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教师指导过多的学生,精力不够,很难达到对每一个学生精心指导,每个教师最多指导学生为6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性的作用,要定期召开论文工作进度会议,对于共性的问题,通过面向团队授课的形式来解决,同时,也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单独辅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把团队指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
2.2把握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重视选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以下原则:第一,专业性。学生选题要紧密结合专业,要把所学专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第二,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企业实践管理活动,要学会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识与经验。以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第三,学术性,毕业论文不等于调研报告,不能停留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上,不应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要从某种现象的出现,分析这种问题出现的机理,怎样解决。第四,创新性,创新不等于原创,本科生只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存在的问题,得出比较新的观点,或者通过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改进现有的分析方法,也能实现论文的突破,体现创新性。第五,可行性。要量力而行,考虑自身的知识功底,所选题目不能太难。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对于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时间阶段都应有要求,不能把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环节,走过场。学生在做选题报告前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自己的研究问题内容、研究方案与他人进行比较,在选题报告汇报时要详细解释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支持条件等细节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学生开题[4]。
2.3做好论文的答辩工作
制定规范的答辩程序,严肃答辩纪律。答辩前,由学校有关部门出具学生毕业论文相似检测度报告,符合要求的才有资格答辩。首先,由指导教师和论文评审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审查,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撰写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重新修改,并给予学生相应的修改意见。答辩时要有评分标准,答辩秘书要做好记录,对答辩小组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一一记录,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应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的创新之处,能够使答辩小组成员准确判断出论文是否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对于工作量较小、应用价值缺乏的论文原则上不准通过,限期整改。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论文的创新性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参加答辩的学生应该衣着整洁、大方,答辩区内禁止喧哗吵闹,答辩学生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答辩小组申诉,但不能在现场无理取闹,更不能语言不逊,出口伤人。
2.4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越强,对毕业论文越负责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就越高。学校要定期邀请指导经验丰富,指导水平强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对其他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践管理活动,丰富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还应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要求教师特别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培养当中,对于成绩好的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认真的老师实行指导导师淘汰制。
3结论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就业,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社会重视、学校重视、师生重视,通过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加强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论文的规范写作培训,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目标。
作者:王利 陆毅华 李养良 单位:九江学院 西安市韩森寨小学
参考文献:
[1]方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1,3:110-111.
(1)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供电企业公司化改革过程中投资主体分布情况具有共同的特征:国有独资企业偏多,国有股一股独占,股权结构失衡;股权流动性差,相当一部分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动等。并且,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代表。因此,供电企业公司制改革中的投资主体分布特征也可以表述为投资主体的单一化、集中化和非人格化。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政企难以分开;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健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等。为此,供电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就应在提高自身素质、消除一些政策壁垒,创造适宜的法律环境的基础上多渠道吸引投资者。
(2)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广大供电企业都有可能在国内国际更广泛的投资者中源源不断地筹到长期资金,求得迅速发展。但必要条件是要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说,供电企业要想从全球资本市场中获得充分的资本支撑。它的治理结构就必须是可以信赖的,能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理解。并使投资者的合法投益得到可靠的制度保障,治理结构可以代表企业的市场形象,良好的治理结构有助干提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从而有可能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为此,供电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遏止国有资产流失。供电企业公司制改革,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企业存量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量。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此,供电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就必须坚持维护国有资产权益这一重要原则。3发电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企业改制的时机和目的要规范化。改制时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四个因素:企业条件、政策环境、实际需要、利弊得失。如果企业条件不具备,政策环境不宽松,发电企业改制的内在需要并不强烈,改制后弊大于利、失大于得,既不能卸掉历史包袱,又不能获得多元投资的改革效应,改制的时机就不成熟。条件不成熟而硬行改制,就是时机选择不当。企业改制的目的主要是逐渐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自主自立走向市场,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改制的目的明确,时机选择恰当,是改制动机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2)平稳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为了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减轻企业的历史包袱,平稳推进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产业定位。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能力、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主导产业——电力供给,确定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明确主业、辅业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分离的具体产业、业务和单位。其次,搞好企业内部重组。围绕主业和辅业的划分,企业要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重组。最后,处理好母子公司关系。除了全资子公司外,改制后与原主体企业除了产权关系外,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建立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原主体企业仅以出资额为限对改制企业行使股东权利、承担出资人责任。改制后的公司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管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由行政性管理转变为股权管理。
(3)树立市场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电作为商品不仅是电能、热能等物化产品,而且也应包括与电有关的科技成果、信息、方案设计和软科学产品,只有建立这种范畴下的电力商品市场。才是完整的市场。电的商品化还反映在价值与价格的相对统一上,电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电力销售企业必须公开上网电价和用户的用电电价;供电企业根据上网电价,随时调整自身供电运行经济状况;用户可以依据用电电价制订最优用电计划和调整用电结构,通过电价这一杠杆将发、供、用各方联系起来。在建立电的商品化意识的过程中,供电企业仍需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与发电企业联合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联盟,推行合同化发、供、用电三方的买卖关系,逐步实行完全市场化。目前,供电企业经营环节还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为电力用户提供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容忽视的。供电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的一部分,不能只注重追求企业利润,还应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树立用户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应有更高的标准,必须坚持履行优质服务的承诺。
参考文献
[1]韩筱雯.电力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4,(6).
[2]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 丹 杨柳清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污染物排放时空特征
山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特点,利用变异系数和集中率来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工业主要污染物占较大比重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产生量时空和行业分布特征。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和“离散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其计算公式为:CV=σ/μ(1)式(1)中:CV为变异系数;σ为标准差;μ为平均值。变异系数可以度量不同单位数据的变异程度,反映不同系列数据总体均值在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可以分析不同污染物的空间离散程度,初步判断不同污染物在空间的不均衡水平[3]。地区和行业集中率集中率表示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较大的前几位地区或行业占总量的份额。集中率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地理或行业的集中程度[4]。其计算公式为:CRn=ni=1ΣSi(2)式(2)中:CRn为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较大的前n位地区或行业占总量的比重之和,其取值在0~100%,取值越大,表示污染物越集中;n为地区或行业个数,本文取n=5。空间变异分析由2001-2010年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图6)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不尽相同。工业SO2排放量变异系数由2001年的32%连续下降至2005年20%后,2006年骤然上升1倍多至42%的最高值,2007-2010年又缓慢回落至40%,表明山东省工业SO2排放量各地区变异程度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异系数较为稳定,由2001年的48%逐年缓慢上升2009年的56%的最高点,2010年回落至5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平稳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最高点76%连续10年下降至2010年的60%。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各地区变异程度较稳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各地区变异程度逐渐扩大。区域集中率分析由图7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5位地区集中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来变化不大,基本在40%~60%。从统计数据看[5],2010年山东省SO2排放量最大的城市是淄博市,占全省SO2排放总量的12.0%,潍坊、济宁、德州、临沂和烟台位列其后。这6个城市SO2排放量之和占全省排放总量的接近一半,达49.0%;2010年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潍坊市,为19754万t,其它排放量较大的城市依次为淄博、聊城、德州、枣庄和济宁,这7个城市的废水排放量占当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55.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从各地区的排放情况来看,由于当地电力和矿采业较为发达,烟台市和济宁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直居全省前列。2009年,这2个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982和1971万t,两市之和占山东全省产生总量的26.1%。行业集中率分析由图8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五位行业集中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来一直维持在60%以上,集中度较高。其中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行业前5位集中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除2003年和2006年集中率略有下降外,其它年份均明显大于80%;工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行业集中率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在70%以上,其它6年均在60%以上。从统计数据看[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SO2排放量一直居山东省各行业SO2排放的首位。尽管山东电厂脱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省内电厂普遍投资安装了较为先进的脱硫设备,但2010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SO2排放量仍为759078t,占当年全省SO2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达57.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SO2排放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占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34%和7.10%。排放量排在前3位的行业占全省SO2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70%;造纸、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工业废水高排放行业。从主要行业的排放情况来看,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3位的行业均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10年,这3个行业的工业固废产生量分别为5068、3161和1657万t,分别占工业固废产生量的33.5%、20.9%和11.0%。
给水排水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水回用、环境保护及市政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设中,加强实践教学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实习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通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的分析,反映出在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教学形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相冲突
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偶有脱轨,这样就会影响实习质量。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实习,使实习时间分布贯穿于大学各个学习阶段,在总量上延长实习时间,在安排上突出阶段性和延续性的结合。对有理论基础的专业教学课程应安排在实习教学前,这样能使学生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来解决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将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使实习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锻炼其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的选择受经费影响
由于教学经费不足,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的需要。实习经费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钱就不能选择最优的实习地点,就不能保证有充足的实习时间、质量和效果,所以要在实习经费的管理上加大力度,使有限的实习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实习教学形式单一
高等教育实习教学改革要有创新、有突破,以实效为准则,开展不拘形式的实习教学。为配合国家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应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支撑学生的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参与开放性试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中,实习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前述问题,在实习教学组织管理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实习教学过程
实习质量是实习教学的关键,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来保证。在实现实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实纲、实习指导书、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的规范统一,以及实习成绩评定办法、标准及实施细则的制定等。通过实习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使得在实习过程中有章可循,为严把实习质量关打下良好基础。
1.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使实习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以使其端正态度,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实习任务。
(2)完善实习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实习内容的变化,对实习中所运用到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要作充分的准备,以弥补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的不足。
(3)利用现代音像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实习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及实践体会,分析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专家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不但增加了实践知识,而且从专家身上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全身心投入实习的热情,从而形成了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实习氛围。
2.实习实践阶段
实施带队教师负责制,明确带队教师的职责。还要设立定期检查制度,着重检查学生实习日记的记录情况和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
3.实习工作的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
实习结束前,每个实习学生都要写出实习报告,每个指导教师都要写出实结,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并由实习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小组依据成绩评定原则,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定。
实践证明,通过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大提高了实习质量。(二)拓宽实习渠道
实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习基地的选择既要考虑巩固基本理论,综合所学知识的需要,又要顾及到实习经费影响。因此,必须拓宽实习渠道,确保实习顺利进行。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选好实习地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次高校与企业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动力机制,实现双赢,一起把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好,这是搞好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选好实习地点,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动力机制,才能把实习基地建设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多种模拟设施的建设,以补充校外实习条件的不足。由于在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能包括社会生产的全部,这可通过建立校外基地来弥补校内基地的不足。这些教学基地的建设,扩大了我校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广大学生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
这个资料库主要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影音资料、实习参考资料和实习思考题等。通过多种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很好地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教学大纲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的指导实习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实习均应有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在实纲中针对实习名称、目的、任务、内容、时间、参考书、方式及成绩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实习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定期修订,不断丰富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2.加强实习教材的建设
实习教材建设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必要编写面向21世纪的实习新教材,应该组织有关院校共同编写适合本地区实情的新教材。编写教材是反映和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主要形式,编写教材既能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又能反映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因此,针对不同实习阶段的教学,建立相互配套的实习指导书是实现实习教学目标的关键。
3.制作影音资料
影音资料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可以丰富教学实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解决专业教学实习的难点、疑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是教学实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制作影音资料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同时还可以进行CAI课件的二次开发。根据不同实习阶段的教学要求,在生产单位拍摄具有专业代表性的素材,进行计算机技术处理,制作一套内容丰富的实习影音资料。
参考文献:
(二)工程项目设计的不合理性在项目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有些项目建设单位为了尽快获得投资的回收,使得勘察设计的周期过短,造成设计工作的方案不够合理。并且一些设计单位在设计工作当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态度缺少严谨性,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格,这就出现了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状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投资。而且有些设计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以及规定进行设计,或者对某项具体设计方案没有进行比较从而导致设计的变化,造成工程项目概预算的超限投资。
(三)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在项目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研究不够深入和详实,所编制出的工程造价预算中出现了偏差的现象,无法全面而真实的、正确的预测工程实施的费用支出情况。由于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工程造价预算,在现实工程工作中就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超预算行为成为建设中迫不得已的办法。要想改变这些错误倾向,就要充分利用同类工程技术指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二、工程概预算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概预算内容与编制不完整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加凸显出了科学严谨的工程概预算在整个工程建造的过程当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完整的工程项目概预算除了施工图纸、定额与相关规则之外,还需要用数据表的方式来呈现概预算。然而现阶段,不少准备施工或者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其工程概预算的内容都过于粗制滥造,不够完整细致,存在着众多的多算、漏算等问题。这样既影响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又会对整个工程在投资以及施工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样也缺乏相对应的审查和管理制度,其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成。
(二)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混乱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的标准内,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从而达成特定的目标。但是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当中缺乏连续性与程序化,有一些工程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就私自扩大工程规模,甚至个别工程项目采用先开工再审批概预算的方法,这样也就导致了工程概预算失去了其控制整个工程整体走向的意义。同时,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程序方面也不规范,这样做会使得整个审批过程或者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从而导致整个工程概预算无法发挥管理工程项目的作用。
(三)不合理的工程设计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决定工程项目好坏的重要阶段,它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少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效益,会缩短设计与勘测的周期,工程设计人员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的勘测与工程设计,这也就难免会导致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出现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此时,在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当中,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补充,以确保整个工程的继续进行,并且确保不会出现工程质量隐患。同时,一些负责工程概预算的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与素质,这也会导致工程概预算当中经常出现一些漏洞。从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也同样影响了工程概预算工作的进展。
(四)建筑工程结算管理不给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施工项目建筑工程采用的结算方式都比较简单,大都存在以下问题:施工项目建筑工程结算概念不明确、目标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清楚等现象。施工项目建筑工程结算工作由各项目部门自行安排,使得结算不够及时,甚至经常到工程完工一段时间或者好几年之后结算工作还未完成。而且项目结算出现误结、重结等浪费现象,造成建筑工程成本费用总额超出预支。成本核算的不及时,还会导致项目阶段成本数据失真,从而使建筑工程公司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三、加强企业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一)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熟练的掌握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全面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都要认真的掌握。作为建设单位的预算合同人员应该掌握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流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预算中不常遇到的边缘工程问题,或是对自己经验不足的问题不急于作定论,要向现场的工程师进行咨询。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提高计算机在概预算编制中的使用情况由于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任务急、工作量大,时间紧的工作,因此在预算时,很容易出现漏算、多算以及重复计算等情况。因此在概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这大大减轻了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在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三)完善工程造价以及设计制度招投标工作是完善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各工程单位必须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因为它是工程概预算的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认真组织概预算及实施定额研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应建立原始记录。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建立权威的工程造价信息分析,加强优化计价方法,充分合理的选用评标办法,从而做好工程概预算工作。
(四)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适应市场和新型施工管理体制的需要,就要运用科学的现代手段,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行业管理部门如果能对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归纳并且整理,这样,就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的重复劳动,推广先进经验。企业应该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且执行的方法,使施工组织设计能更好的服务于施工项目管理之中的整个过程,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1.1毕业实习成了毕业环节主要影响因素
面对择业的巨大压力,多数同学忙于就业、实习、面试等,毕业论文处于从属地位,工作单位要求实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学生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做实验,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2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影响教学质量
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学生要花很多时间进行考试准备,最后录取比例很低,考试的多,就业的少。在本来就不是很充裕的毕业环节中再花这么多时间应付考试,对毕业环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3毕业环节监管体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院校侧重目标考核而忽略过程管理,这是造成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1.4导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
一个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加之本身精力有限,投入不多,甚至有些老师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管理学生。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2.1调整、规划毕业环节进度
多数院校毕业环节在第八学期进行,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等影响其质量。我院从2012届学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时间调整至第三学年的期末(即第六学期末)开始,至第八学期期末,时间跨度为整整一年,期间还包括寒、暑假的时间,不同学生可以按不同的需求灵活安排毕业论文时间。比如,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末就开始毕业环节,包括寒暑假的时间均可利用,这样在第八学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工作或实习。而考研的同学在第七学期可以集中精力复习考研和进行一定的毕业环节前期工作,如文献查阅、外文翻译等,到第八学期集中时间和精力做论文研究。
2.2建立毕业环节实习基地
毕业环节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办学的先进经验,选择企业中有指导经验的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合作导师,结合企业的技术难点开展毕业课题的立项工作,增加实战经验的同时提高毕业论文科技含量,同时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合理选择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基地,能够很好地解决毕业和就业的矛盾,以毕业环节促进就业、就业再促进毕业环节,双向促进实现共赢。我院食品科学专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娃哈哈、农夫山泉、贝因美等大型食品公司,有力促进了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提高。
2.3实践本科硕士联合指导体系
目前,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个别指导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相当。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联合指导、协同促进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我院以全国的“挑战杯”、校“运河杯”,院“昂立杯”为平台,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让大部分学生在大二暑假就进入实验室,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前锻炼。到大三真正进入毕业环节时,在研究生、导师双重指导下,大大推动了本科生毕业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毕业环节质量。
2.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院从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监控措施、评审机制、答辩等方面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毕业环节过程管理体系,学生毕业环节的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学院在相关毕业环节教学改革项目的引领下,充分研究毕业环节的教学规律,借鉴兄弟院校的相关经验,制订提高毕业环节质量的对策,加强教育,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5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其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毕业环节质量。因此,加强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和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年青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指导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
2.6强化过程管理和督导
毕业环节开始之前进行资格审查,即到第六学期结束如已获学分累计小于100学分者,不能正常进入毕业环节阶段,按自动延长学制处理。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设计)。这一规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毕业环节整体进程的安排,毕业环节指导委员会和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成员基本每月集中抽查一次,每周各自分头抽查一次,包括学生出勤、实验记录本、实验进度等等。做到周周有检查,月月有汇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对在实习基地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学院制订了《校外毕业论文教师调查表》和《校外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情况调查表》,定期对每位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外毕业生调查摸底,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2.7改进导师评价体系
考核是实现过程控制的有力手段,而论文评审则是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的论文评阅都是同组教师自由交换,相互评阅。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学院特地开发了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匿名评审系统,建立了评审教师库,制订了匿名评审程序。评审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审阅匿名的毕业论文,既方便快速,又客观公正,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影响。
2.8创新答辩模式
目前,多数院校采取小组形式,组内优、良、中、差之间平衡,欠缺专业内部整体考虑。我院在小组答辩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革,要求每个小组长严格把关,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导师记名记分形式来确定成绩,有争议的及最差和最好的学生参加大组答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全小组和全大组答辩带来的弊端。
一、当前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工科本科阶段一个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近年来,对我校本科毕业生走访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倾向,出现了相应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倾向。
1.毕业论文和学生实习相冲突,学生投入毕业论文时间减少
近几年,我校扩招后,学校非常关心学生就业问题,所以在毕业前安排一系列的实训和实习,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时间经常达到6个月左右,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回校做毕业论文实验的时间大大缩水,有的学生甚至毕业论文实验就一两天结束了,这样为了就业、就好业、工作、考研等因素,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一味地应付了事,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2.教师应付了事,对学生毕业论文投入精力不足
高校教师任务日趋繁重,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同时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工作任务,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时间不多了,同时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工作和校外的业务,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验指导不多,关心不够,治学不够严谨,教师的懈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3.其他因素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除了上述主要的原因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室资源不足,本科生数量太多,导致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根本用不开,还有实验室药品不足,即使本科生想做科研,进行详细的实验,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实验经费不足,必备的实验药品不足,根本完成不了预期实验。这些都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的原因。
二、我校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情况
1.精心选题,教师为学生选题严格审查
毕业论文选题,我院近几年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题目若干,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题,双方在兼顾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熟悉领域对学生悉心指导,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了其毕业论文质量,又跟学生配合其学习的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这样的毕业论文实验出现了双赢,学生爱做,教师爱指导。
2.建立完整的毕业论文的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加强和完善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学校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论文,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考研及就业时间,使得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实习都不发生冲突。学院不放过学生进实验室的每次机会,让学生尽早定题,利用学院的实验室开放的机会,利用大学生自主创业机会进入实验室,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内容,利用这样机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不但不耽误毕业实习就业时间,为考研也赢得了时间,同时此时进入实验室,避免毕业时期高峰进入实验室,设备药品不足的缺憾。
(2)教师注重全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验。从文献检索,毕业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毕业论文实验记录,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毕业论文的总结等各个环节着手,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实验理念,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同时教师全程指导又避免学生抄袭,锻炼了学生专业基本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导师制度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阶段应用。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可以加长,在一年或者两年时间内完成,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专业课,一边做毕业论文实验,本科生采用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一样,实现导师制度,学生在学习和毕业实验期间听从实验导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实验项目中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这样本科生培养模式,即发挥了教师学术优势,又有利于指导学生。
本课题结合我院工科学科的特点,对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探索,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我院工科本科生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和毕业论文质量,从而达到推动考研与就业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鹏芬,徐晓梅.大学理工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研制.云南大学学报,2008,(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