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15:34: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类为填空题,设计了大约15小题,均为15分,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左右,主要考查的是科学教材中最直接、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覆盖面较广,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部分四年级学生把涉及到的“热胀冷缩”与“压缩空气”的填空题没有答对。
第二大类为选择题,为8个小题,满分8分,学生基本得分在6分左右。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缺少科学的类比和推理思维训练,加之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不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到位,学生盲目作出判断的较多。
第三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8分,共两个小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和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
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5分,学生得分基本在5分左右,失分很少。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时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实验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态度和习惯。
第六类为拓展延伸题,分值是5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试题,所以得分很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零分。
综合分析来看,本次测试较好地反映了四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了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平衡、实验条件的差异、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对科学教学的影响。
三、加强科学课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2.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是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还是以基础题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对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明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讲授或者让学生“读”、“听”、“记”、“看”就可以实现的。也许对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科学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增长智慧、增强才干、学会创新的重要途径。
4.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本次考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等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课后观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得分率都不高。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教学,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以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观察与描述的训练。从本次检测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描述前后不一,思维混乱,表述不清。由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述与交流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本次考试情况分析
1、各班平均分都不高,而且年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三年级的成绩要比其它年级成绩稍微好点。
2、各班优秀率都很低,而且高分很少。
3、班级中不及格的人数十分多。
原因分析:
1、四个年级中,三年级的成绩较好,五年级的成绩最不理想,本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较差,题目中大多数意思无法理解。
2、部分学生平时态度极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上课十分积极,但是后进生根本把科学当游戏课,上科学课的习惯十分不好。导致上课不认真,知识没掌握。
3、科学课让学生记和写的太少,学生虽然会讲了,但是却不会写。有些题甚至做过很多次的还是记不住。
二、试卷具体分析。
1、填空题失分很严重,人均失分5分以上。其中三年级填空题第一,二两小题差不多都做错。第一小题是书中的概念,学生并为记住。上课时老师强调不够。第二题学生审题不语,填空题失分这么大原因是学生背和写的太少了。
2、判断题失分也比较多,人均4分以上。
判断题一般都是知识的运用,学生科学概念掌握的不熟悉,那么判断题出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不过难度都不难,只要好好地体会运用,应该会有所改善。
3、简答题三年级第四题,四年级第五题,五年级第四题失分较多。
三年级对于题目意思理解不够,没有读懂题目意思,四年级在平时训练对于此科问题接触的较少,以后上课时,要加强此类型题目的训练。
五年级,由于学校设备不全,学生平时的实验一般是由教师讲授为主,动手机会很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
综合本次考试,各班失分都很严重,离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管理学生的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各班的科学成绩再上一台阶。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三)
一、总体情况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的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尚可,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的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二题,众里寻它我能行(判断题),满分18分,学生一般得分在7---10分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将本题当成了单选题来做,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失误。如第5小题的“土壤渗水能力排列”,“土壤渗水能力”是分组实验内容,学生对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知道得很清楚,但就是没有充分读题,忽略了“由低到高”,因而造成错选。
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的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的是微生物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火眼金睛判对错,(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4分以上,差错主要出在第5小题上,此外第3、第6小题也有部分学生答错。第5小题“土豆、萝卜都吃它们的根”应该是错的,因为土豆属于茎,而这在《根和茎》一课中已经说得很详细,但学生却将它忽略了,因而造成误判。第3小题“半夏是一种喜阴植物”课本上没有,老师对这方面知识也知之不详,所以造成知识点的疏漏。第6小题“肉食动物在十分饥饿时,也会吃植物,如香甜的水果”应该是正确的,在学习《动物的食物》一课时也曾引导学生做过讨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答错了。
第四题,连一连,找朋友,(简答题)。本题总分12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双基,抓住教材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阶段
1.进行分类统计。首先,找出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等反映全班考试情况的数字。然后,统计试题中每道题的失分率,逐项分析,了解学生对每类题型的掌握情况。最后,分析试卷中各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判断试题的难易度,给试题做出总体的评价。
2.分析试卷中典型错题。分析试卷中的错题可以初步认识哪些是薄弱环节,以便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对于典型错例要深入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
3.备好教案。备好试卷分析课的教案就是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讲解时不应面面俱到,逐题讲解,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讲解学生普遍做错的题目。
二、课堂分析的实施步骤
1.公布成绩。表扬学生。一份好的试题犹如一面镜子,能清楚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要求其力争更上一层楼;对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发现其闪光点,让其扬长避短;对于学困生,也采取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从试卷中找出其可取之处,肯定其成绩。
2.小组讨论。尝试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方法,在小组中先行讨论难点及重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质疑,这就要求讲解的学生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随时启发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思考,指导学生对以上解决的问题尝试归纳规律,使知识提炼升华。教师可适当地进行补充,在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
3.深化理解,联想拓展。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就可运用“以一题扩多题的放射式”来进行试卷分析。分析的内容要反映英Z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点,而应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点,以达到举一反三、联想迁移的目的。如在出现一些常用词组时,一定要求学生联想到类似的结构和能够与之相对比的结构。如在试卷中出现play football这一词组,就要求学生想到类似的词组play cards、play ping-pong……然后,与词组play the piano进行比较。(play+球类与play+the+乐器。对比记忆。)
三、课后温故整理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命题则是考试的首要任务,要命制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在技工学校还没有统一的试题库,只能依靠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总结出一套出题的经验来判断试题的质量,有时候所筛选的试题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别情况下会出现试题偏难,或者试题太简单的情况,严重的会出现错题,或者所包含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教学的基本要求,考试成绩不稳定,学生反映试题太难或者太简单,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试卷分析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试卷分析是对试卷的实践检验,对成绩的分布规律有效的检验,对有系统偏差或不合理的成绩对应的试题进行替换,使其达到合理。
就印刷技校专业课来讲,一直都是人工命题。人工命题命题者脱离不了主观因素,可能会不自觉地习惯某些题型,如果要使试题有一些创新,更是绞尽脑汁,同时还承担着试题是否存在“缺陷”的巨大风险,而专业课教师大都承担了很多课程,命题工作量大,各种问题显得非常突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1],印刷技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改革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中发挥重大作用。我通过教学实践,利用4项量化指标分析讨论了考试命题的规范性和试卷质量的科学性,为印刷技校专业课试题库的建设提供了必要基础。
1.试卷评价的量化指标
试题的评价方法有很多,而针对一般专业课的考试情况并结合技校课程的考试特点,以试题的难度、覆盖度、区分度和信度[2]作为量化指标,来进行命题与试卷质量分析。
1.1 难度
难度分为试题难度和试卷难度。试题难度是指单个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的计算公式为:
下式计算得到试卷的难度:
式中N为试卷的难度,范围一般为0―1,分为四个区间:易(0.001―0.3),一般(0.301―0.6),较难(0.601―0.850),综合(0.851―0.999)。各试题的难度应基本满足以下比例:易15%,一般45%,较难30%,综合10%。
1.2覆盖度
试卷的覆盖度是衡量考题在考试范围的广泛程度。首先统计出本课程的考点,考点数量的分布应当根据教学大纲中各部分的学时数的比例确定, 然后列出每个试题所包含的考点,最后计算出整个试卷的独立考点和每个考点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试卷覆盖度,FV为第i个试题的考点数目,FM为课程总考点数目。试卷的覆盖度一般要达到50%以上,覆盖度分为四个等级:小,1%―30%;一般,31%―65%;大,65.1%―85%;强,85.1―100%。在考题中应该有一定量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这样可以提高试卷的覆盖度。
1.3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是衡量试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区分程度的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数拉开距离。如果试题的区分度高,不仅可以区分出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微小差异,快速精确定位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试题的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第i个试题的区分度,PH为总体得分前27%的学生第i道题得分的平均比例,PL为总体得分后27%的学生第i道题得分的平均比例。则整个试卷的区分度由下式确定:
式中Q为试卷的区分度,n为试题总数。区分度的理论范围为-1―1,具有正常区分度的理论取值范围应该大于0,如果某一题的区分度小于0,则说明答对该题的差生比好生多,这样的考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问题,会降低此次考试总分的准确性,应作为无效题去除。区分度分为四个区间:小,0.05―0.25;中,0.251―0.35;大,0.351―0.5;强,0.51―1。试卷的区分度应满足以下分布:小,30%;中,40%;大,20%;强,10%。
1.4信度
信度为表现在同一考试在不同时间上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在正常的考试过程中,成绩的分布应该呈正态分布,比较多的分数应当聚集在平均分附近,高分和低分的数量不应太多。在信度分析中,以5分为一个区间(100分制),计算每个区间的人数,得出成绩分布图,依据参数估计理论,以一次考试为实验,利用有限样本估计总体样本的取值是否合理,在统计分析中,均值和方差极为重要,其计算公式如下:
状,同时还要对均值进行置信空间估计。在假定成绩为正态分布的前提下,满足一定概率下的置信区间为:
式中n为有限样本的值,σ为标准差,t为与给定概率的有关参数(α=99%时,t=2.861)。
2.试卷的质量分析
以印刷技工学校《印刷色彩学》为例,采用难度、覆盖度、区分度和信度四个量化指标,对一次考试的试卷进行试题分析和考试成绩的试卷分析[3],以下为相关的图表。
根据数据的统计情况,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规律,由于采用有限样本的统计结果,概率在99%下的置信区间为(61.89, 69.20),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3.结语
专业课教师在多年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储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考试题,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教学资料。通过对命题和试卷质量的定量分析,教师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发现在教学和命题过程的不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为专业课试题库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减少教师在命题过程中的大量投入,加快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2.
传统的试卷分析课是拿着一张样卷,逐题讲解,很少用新授课或练习课的慎重态度来对待。由于对“分析”的心理重视程度不够,对“分析”的侧重点把握不到位,对“分析”的行为选择不当;导致结果是下次再出现该类型题的时候错了的学生再次又错了。结合日常教学,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上好小学数学试卷分析课。
一、全面分析,胸有成竹
(1)考前必做;这方面主要指教师一定要将试卷认真的做一遍,这样才能对试卷的总体情况有全面的认识,有时能第一时间看到试卷中的错误,及时修正,避免学生产生困惑或走弯路,同时可以在难题处标上着重号、在易错题上圈出关键词;
(2)考后必改;亲自改卷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哪些得分率高,哪些失分较多,失分的症结所在等。在改卷的过程中可以做以下两方面工作:
①偶用批注。标注计算公式,当学生仅仅是因为没有切实记好公式而出错的时候,教师批改时可以随手标出公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拿到卷子后马上认清自己的错误所在。
圈该关注的地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幅地图上1厘米代表400厘米,它的比例尺是(1:40000000)。
批注的运用,能让有一定领悟力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思维的盲点,及时醒悟,轻松的改正错误。
②多用评语。幽默型:例如,请将昆明、杭州和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按从高到低排列一下。结果一学生排成-20℃>0℃>15℃,这时就可以给评语:-20℃的温度最高?老兄你想穿着短袖感受一下不?再如,有学生将题目里盐与盐水的比看反了,结果算出来1千克水需要5000千克盐来配制。我就在她的试卷边写上:天啊,这是盐水?只见盐来不见水啊!
警醒型:例如,3.2升=(3)升(3200)毫升,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在旁边给出这样一组:3.2升=( )立方分米( )立方毫米
3.2升=( )立方分米=( )立方毫米,请仔细观察,它们一样吗?
反问型:例如,将一个高6米的圆锥型橡皮泥捏成与它底面一样大的圆柱,捏成的圆柱高(18)米。这个情况写这样一句就行了:那么高,你认为可能吗?
这三种不同的点评方式,能调动学生一些比如快乐,懊恼,遗憾等情绪变化,心有所动才有行动,因为这些语言是有个性的出现在某个学生的卷子上,就仿佛是教师一对一的跟他们对话。所以一定会让他们特别专注和慎重,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3)改后必析:①题型结构及难易度分析:试题总体是偏难还是适当,题目中哪些属于难题、哪些属于中档题目,哪些属于基础性题目。试卷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各类题型,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及灵活拓展等方面的内容比例。②编者意图分析: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着重分析学生的错题中,编者是想让学生掌握哪个知识点,达到怎样的技能技巧。③各层学生成绩情况分析:这一块指的是根据学生平常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以及思维能力情况,在本次检测中应该达到的水平,有特殊的情况,如超常发挥的或是发挥失常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或进行记录,方便与学生的个别交流。
二、点评多样,心有所得
1.给予心灵的满足
在试卷讲评中,发挥自身的记忆优势,讲到某个题目及时的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同时对于比较容易却因马虎而出错的学生也给予语言上的警示,让他们引起重视以后不再犯错,当然对于学生来中说,激励是最主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心理干预方式于试卷讲评中。激励方式不限于语言,还可以借助以下形式:
(1)学生自己制定的等级方式。不再用“优,良,及格”或是“A、B、C”等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己制好每个级别,然后交由老师去实行,他们借用动画片和游戏里过关的等级来定,将学习融入玩的境界里。
(2)试卷上的激励性语言。常在他们的卷子上写着“小伙子,好样的,再接再厉啊!”或是,“我感受到了你的努力,答的真好,帅哦!”有时候是“退步了,记得加油啊!”写这些话,其实费不了多少时间,但如果你留心一下学生在看这些话的表情,你会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莫忘技巧的总结
(1)解题技巧的总结;这一方面主要让学生总结如何应付每一个题型,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争取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尽量避免因为粗心而造成的错误。比如:
填空题:能有过程的写出过程;
选择题:必须先有自己的结论再从选项中选择;
判断题:如果认为它是错误的,你一定有反例来证明它的错误之处;
计算题:注重检查,而且一定要盖好原先的结果,再算一遍,一旦发现问题还要再算一遍,切忌一错就改。
解决问题:学会从条件里读出它所隐藏的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并学会将结果放回到问题里当成条件,看看它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2)避免个性错误的总结;每个学生出错的知识点各不相同,出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簿弱的点在哪里,尽量在下次的测试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检查,多放时间,避免错误的再次重演。
一、调查目的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世纪社会消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局限于教师课堂传授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教师应从传统的局限于教师课堂传授的角色向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转换。顺应这种需要及教育部新课程的要求,东方高中已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年有余。教师们对这一角色的转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在教学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解教师角色的转换的实际情况,问题及困难是什么,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帮助老师成长,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4年4月。
三、调查对象
学校部分老师。
四、问卷内容
针对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我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及职业定位的转变三个方面,设计包含26个题目的调查问卷,让教师在认为符合自己情况的题后进行适当的选择。
五、调查结果分析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总体上看,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都有较好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逐渐树立起来。而且教师的认识开始逐渐统一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轨道上,不再是单一地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新的质量观正在形成,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对“你觉得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好处在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尽管还有24的老师更重视学生的成绩,但高达76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见表一)。
在对“教育中不应有差生或后进生的想法,学生只是发展水平和个性潜能的差异,不应有‘好’‘差’之分”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尽管有27.7%的教师表示不赞同,但高达72.3%的教师表示赞同(见表二)。
表一 :你觉得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好处
表二:对“教育中不应有差生或后进生的想法,学生只是发展水平和个性潜能的差异,不应有‘好’‘差’之分”这一观念的看法
此外,70%的教师认为,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成为教学重点。
2.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跟以往单一的老师主讲、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不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许多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精心的组织与安排。老师也一改以往备课只备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调查发现,77%的老师把创设课堂情境、设计课堂活动流程及师生互动安排包括在备课任务之内(见表三)。
表三:你觉得备课时有无必要包括创设课堂情境,设计课堂活动流程及师生互动安排
当然,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组织作用,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协调组织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2)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调查显示,89.2%的教师认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扮演“传道者”的角色,更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承担起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这一新角色。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见表四)。
表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八成以上的教师不再只是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督促完成(见表五)。86.7%的教师会指导并促进学生整理错题,建立错题本(见表六)。
表五:目前以学习单为主要教学资料的课堂上,你认为所教学科学生的课堂笔记
表六:你觉得说教学课学生的正题本(错题集)具有情况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的教学形势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不是教师滔滔不绝演讲下的顺从、痴迷的受众,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建构者。调查显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90%以上的教师会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并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体验探寻知识过程的快乐(见表七)。当然教师会参与到讨论中,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平等中的首席”。
表七:回答学生提出问题的做法
在对你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中,尽管有17%的教师依然使用讲授法,但高达83%的教师使用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以学生遇到困难时的点拨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供帮助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见表八、表九)。遗憾的是,由于某些条件所限,使用案例法、研究性教学法及社会实践活动法的教师还比较有限。
表八:你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表九:你的课堂教学过程
(4)教学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表十清楚地表明有六成以上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教材式课程的使用者,而是要努力做一个课程式教材的生产者、创造者。几乎半数的老师制作学习单时,不再生搬教材,而是根据考纲和学生需要重整教材内容,成为课程的主体,使得教与学变得灵活、生动、充满活力(见表十一)。
表十:你对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态度
表十一:你在准备学习单时的主要依据
(5)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在对“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的问题的回答中,50%的教师没有选择考试成绩,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成绩,而且看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身心素质是否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掌握等情况。教师们的测评内容趋向全面,测评方式也更灵活多样。因此,41.5%的教师认为,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但不是评价的重点(见表十二)。
表十二: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
3.教师的职业定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除了只有2.6%的教师会放弃问题之外,97.4%的教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有着清晰、强烈的教科研意识。这其中又有76.5%的教师能够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共同研究。
而且调查显示,我校教师不再仅满足于参加集体备课教研。在此之外,他们还自主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地有所创造,尽量做到教学相长(见表十三)。
表十三:除了参加集体备课教研外,参加教研活动的其他主要方式
但调查发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还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参加过省、市县(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项目的教师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3.9%,甚至有14.2%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教育科研项目。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经费等的限制,教师们参加外出学习、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机会有限,同时图书等研究资源的不足也成了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绊脚石。某些教师的新教学理念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组织的教学改革,很少有外出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见表十四)。
表十四:你所拥有的较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来自于
4.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推进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教师从改变自身做起,自觉地把科学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不实现观念的革命,教师角色的转换只能是一句空话。调查发现,尽管某些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新观念,并针对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尝试。但是我们也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受陈旧落后教学观念的深刻影响,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尽快转变和更新观念。
①目标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掘他们(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促进他们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摒弃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中心、把考试作为教学杠杆和法宝的错误观念;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鼓励和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②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改革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尊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讲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师生共同探求真理,共同制订班级管理计划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发展,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③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由单纯的育人者向既育人又育己的可持续发展性学习者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更应该身先士卒,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我们所说的“育己”就是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职业实践中对其完美职业形象的探究、思考和塑造。
(2)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者,不仅应该具有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具备相应的教育科研能力。由调查可知,只有两成多(28.6%)的教师能够经常阅读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期刊报纸,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几乎从不读书看报,完全是用教科书教学,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要切实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其专业化程度。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①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充分发挥本校的师训资源,把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有效地促进本校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请进来”,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传经送宝;又可以“走出去”,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交流会,或者到兄弟学校取经学艺;更可以以师带徒的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尤其是那些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教师的带头作用,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员共同发展。
②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或发展的培训制度。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学校应制订有效、持续的教师培训计划,保证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开发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式,同时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精”“用”。“新”是指观念新、信息新,有新课程实验推广中的新鲜经验。“精”是指课程内容是基础性、发展性的,课堂讲授少而精,给学员留有充分时间和空间。“用”是指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授人以渔,讲究实效。
(3)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对学校教师评价,基本上是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指标的综合量化进行考核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教师评价的终极标准还是落在“绩”即“教学成绩”或者说“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的硬指标,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好,则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对其综合评价就低。在这样一种评价制度下,教师如何心甘情愿地转换传统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难怪有41.5%的教师认为根据成绩排名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这不难看出教师难言的苦衷。
因此,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必须真正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重结果、重评比的单一教师评价体系,建立重过程、重发展的多元教师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合理、准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评价几乎是教师评价的全部的这一状况,切实重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与职业.2008.4(11)(总第579期).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性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认知范围较狭窄,对许多科学知识的理解难以仅仅通过授新课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时组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所经历的探究实验和科学活动,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科学知识结构网络,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应帮助学生深化已经形成的科学概念,在科学知识的适当拓展延伸中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科学复习教学的优化策略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复习教学的效果,必须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富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纠正认知偏差、共享学习成果等几个关键性环节。
1.巩固基础知识
巩固基础知识是小学科学复习教学的第一目的。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不是固定和僵化的,而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现状、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设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复习教学中巩固基础知识环节,坚持照顾全体、目标多元、分层教学的大方向,将知识点区别性地划分为基本、发展和提高三个层面,对应学困生、中等生和优异生,合理解决复习教学要求的统一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例如:在复习“杠杆是怎样工作的”时,把①认识杠杆,知道杠杆上的三个点,会判断工具是不是杠杆,知道杠杆省力作为基本层面知识点;把②通过整理、分析实验记录杠杆尺平衡获得的数据,掌握杠杆省力的原理作为发展层面知识点;把③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作为提高层面知识点。这样的分层次基础知识复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目标、学有所获,在各自不同的平台上和谐发展,促进了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相应提高。
2.完善知识结构
小学科学复习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要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整理,让学生获得新的信息,萌发新的思考,实现新的发展。以此,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纳、整理、分析、编码,把学过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在知识条理化、丰富化的基础上浓缩提炼,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进一步概括、深化。例如对于“地表的变化”一章的复习,就要将“多样的地表形态、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卵石的形成、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四节的内容放在一个平台上,启发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连贯起来,构建起“自然因素(水力、风力、温度、动植物生长等)+人为因素(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城乡建设、生活习惯等)地表形态变化”的因果关系线条,形成提纲挈领的知识浓缩“版块”,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理念。
3.纠正认知偏差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是在所难免的。小学科学复习就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中出现的偏差,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要发现学生的认知偏差,采取灵活的专题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先结合复习内容设计一系列的专题检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解答检测题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并针对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进行评析,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初步反馈。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以查缺补漏为目的的试卷,让学生在解答试卷中实现定向复习和定向突破,在试卷的定时定量解答中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建立“典型错题集”,启发学生学会利用错题资源来弥补认知“缺陷”,切实提高小学科学的复习效率。
4.共享学习成果
新课程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了小学科学复习教学中的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提高是践行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分享他人的学习经验,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来激活发散性思维,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引导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资料,定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同学间学习成果的共享来推动课程复习的高效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努力实现小学科学复习教学吸收精华、固旧纳新、集思广益、开拓思维的既定目标。
目前教育信息处理方法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普及和应用情况不甚乐观:大多数的教师对诸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较复杂的教育信息处理方法知之甚少,没听说过如难度分析、信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等常用教育信息处理方法,而只是在每次考试后进行简单的名次排序和求出平均分,并且这项工作还多是由学科课代表手工完成,费时费力,很难对表象数据潜藏的实质性内容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实证分析,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形成了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手段改善,教学信息获取和教学策略制定的瓶颈。因此,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教育信息处理方法并应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成为当务之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与测试相关的教育信息处理方法
教育信息处理是一种基于信息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新学科分支。在教育信息处理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方法、概念是基于信息科学、系统分析、控制理论和数理科学所发展起来的。由于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对它的分析便是要针对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反过来评价和指导以后的教育过程。所以,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指导教学、准确评估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试成绩是有关测试的教育信息中的一种。与其它教育信息比较测试得分具有量度较高、清晰等特点,易于比较分析。因此根据测试信息的特点和处理的目的,可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处理。主要的方法有:
1.信息理论法。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以信息理论来研究教学过程是教育信息处理的重要内容。以信息理论作为指导,通过信息量的计算,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研究。
2.系统分析法。在很多情况下,教学系统是一种定性系统,我们可利用系统科学中有关定性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图作为工具,对这种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
3.模糊数学法。教育信息往往是一种模糊信息,利用模糊教学的方法可对这种信息进行处理。
4.数理统计法。教学实践中,更多地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最为常用的就是多元分析法(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系统,为了研究和评价这种系统,使用单变量法,即一个一个变量单独地进行分析、处理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对这多个变量综合地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当一次测试结束后,要计算得分的平均值,偏差,要计算各门课程的相关系数,要做出得分的分布。
二、Excel在在标准化测试分析中的应用举例
1.学生成绩分析应用举例
最常见的成绩分析是求出合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如何用Excel进行学生的成绩分析。
首先选定五个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平均分”、 “优秀率”“合格率”“最高分”和“最低分”。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1:2) ”(数字1,2代表单元格编号,确定指定范围,以下同此解释),按回车键得出平均分。用复制公式的方法横向拖动鼠标得出其他学科平均分。在对应单元格中应用公式=COUNTIF(1:2,“>=85”)/COUN TA(1:2)计算出优秀率(此处以85分以上的成绩为优秀)。用复制公式的方法计算其他学科的优秀率。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同样,以 60 分以上的成绩为合格,可以计算出合格率。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1:2) ”,回车后得出各学科的最高分。用复制公式的方法得出其他学科的最高分。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MIN(1:2)”,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各学科的最低分。这样就完成了对学生成绩的分析。
分析学生的成绩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标准差。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在教育科研中,标准差大好还是小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但对于学生的成绩来说,如果标准差很大,表示学生的成绩过于两极分化,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是有问题的。另外,这时学生的平均分数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了。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讨论如何用 Excel 计算标准差。
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标准差S”。选中相应单元格区域,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合并居中这三个单元格。确定“标准差S”为活动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弹出“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下选择“统计”,在“函数名”下选择“STDEVPA”,单击“确定”后,窗口弹出“引用区域”对话框。在“Value1”中输入指定单元格区域,单击“确定”后显示出成绩的标准差。用复制公式的方法,拖动鼠标得出其他学科成绩的标准差。如图1所示:
2.学生测试试卷分析
历经每一次像中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之后,教育管理部门都会组织专家对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希望从试卷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和考试改革工作。试卷分析是根据考生的情况对每一道题逐一进行分析。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标准差、难度、区分度和信度。下面就介绍如何用Excel来对试卷进行分析。
目前考试的题型中主要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从测量的角度来讲,由于题型的不同,计算这些指标的方法也不同。所以这里为方便起见,不对某一整套试卷的所有试题进行分析,而是对客观和主观两种类型的题目各举一道来说明问题。
假设在一次500人规模的考试中,从中随机抽取50人的试卷为样本(过程略),现对该试卷的其中两道题进行分析(其中主观题分值为5分,客观题的分值为2分)。在工作表中输入以上指标。如图2所示:
难度在是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难度过大或过小对于一般的考试都是不合适的。一般来讲难度适中(P=0.5)的试题对学生的鉴别能力最强。在出试卷的过程中,出题的难度选择往往要跟考试的性质有关。如对于高考来讲,难度就要根据当年的录取率来确定。在计算难度系数时,要考虑题型的不同。对于客观题来说,考生要么得满分要么得0分,它的记分方法是“二分记分法”。它的难度系数是通过率,即作对人数与总体考生人数之比。而主观题由于存在从0分到满分的多种可能。它的难度系数是总体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分与该题满分之比。先计算客观题难度系数。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B2:B31,“0”)/COUNTA(B2:B31) ”,按回车键得出该客观题的难度系数。在对应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AVERAGE(B2:B31)/5”,按回车后得出该主观题的难度系数。
和计算难度系数一样,区分度的计算也因题型的不同而不同。在教育测量理论中,把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对于“二分记分法”的客观题来说用点二列相关,对于主观题来说用积差相关来求其区分度。点二列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现在我们需要分别求出答对该题的学生的平均分和比率。复制相应单元格区域,打开“Sheet 2 ”工作表,将数据粘贴在工作表中。在 F1 单元格中输入“作对客观题总分”,在 F2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B20,D2,0) ”。意思是在 F2 单元格中显示答对客观题的学生的总分,如果做错则显示“ 0 ”。在显示出第一位考生的总分后,用复制公式的方法,拖动鼠标至 F31 处,则在 F2:F31 区域中显示出所有答对该客观题的考生的总分。在 D34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D2:D31)/30 ”,按回车键得出全体考生的平均分。在 F34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F2:F31)/COUNTIF(F2:F31, “0”)”,按回车键后得出答对客观题考生的平均分。在C3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F34-D34)/D33”,得出平均差与标准差之比。在C3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OUNTIF(B2:B31,“0”)/31 ”,得出答对人数比例。在F3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1-C36”,得出答错人数比例。在 C37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35*SQRT(C36/F36) ”,算出点二列相关系数。
计算主观题的区分度用的是积差相关,它可以用Excel中的“ PEARSOM ”(皮尔逊) 积差相关函数计算,也可以直接用“工具”菜单下“数据分析”中的相关系数来计算。单击“工具”下的“数据分析”命令。选择“相关系数”选项。
单击“确定”后,在新弹出的“相关系数”对话框中“输入区域”栏目中输入要进行相关分析的两组数据的地址“$C$1:$D$31”。在“分组方式”上选择“逐列”。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并输入要输出的地址“$F$33”。单击“确定”后,Excel就在F33单元格里自动计算出相关系数。
试卷的信度是同一测验(或相同的测验)对同一组考生多次施测,其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测验的可靠性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rtt=(n/n-1)*(1-Σ62i/62) 公式中,n为该试卷的题目总数,6i2是试卷中每一道题的方差,62为所有考生分总分的方差。
用上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这一套试卷的信度来。教师可以对日常测试的试卷进行此类分析。
3.推断统计分析应用举例
在教育研究中,往往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就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推断。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用 Excel 进行统计推断。
(1)利用 Excel 进行方差分析
例如,从不同等级的五所中学同一个年级随机抽取3名学生,数学统一测验结果如图3所示。问五所学校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击“确定”后在“方差分析”对话框中输入或选择如图4所示的数据或选项。
单击“确定”后,Excel自动计算出分析的结果,见图5。
(2)利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现有10名学生,他们在一次测验中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如图6所示。现分析两变量是否成线性关系。
单击“工具”菜单下的“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回归”。单击“确定”后,弹出“回归分析”对话框,在“回归分析”对话框“Y值输入区域”输入$C2:$C11,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 $B$2:$B$11。在“置信度”栏目中输入95%。在“输出选项”中选择“新工作表组”。勾选“正态概率图”。单击“确定”后,Excel自动在新的工作表中计算出回归分析的结果,如图7所示:
三、结束语
Excel作为一款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在商务办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强大的处理能力,把人们从制作表格、分析数据大的繁杂程序和中解脱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除了常规的办公应用之外,在学生标准化考试的信息处理和分析方面也能大显身手。其人性化的界面,简易的操作方法,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广泛的普及程度更有利于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学科教师掌握和使用,提高教育信息处理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沈浩.Excel高级应用与数据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半年,任教初三(1)班化学,初一(2)班生物;下半年,任教初一(4、5)班、初二(1、2)班生物;担任初中生物学科备课组长。
工作中我严谨务实,倡导活动,注重联系实际。
拿到教材,我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这样教学时就能纵观全局,处理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备课时,钻研教材,研读教参,构思课的结构。怎么引入?课的程序怎么安排?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什么组织形式?准备哪些教具、实验仪器、材料、挂图?有疑问的,及时向同行请教,或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研究学生,分析学情。预设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问题。上课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授新知识;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演绎知识产生的过程;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分层次设计作业。涉及基础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等部分。学困生可以只完成基础题。及时批改作业,有批注,有时面批。反馈及时。订正作业有二次批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拟制试卷,组织考试,批改试卷,评讲试卷,检测教学效果。
我所任教的生物、化学课都是直观性很强的科学。要完成生物、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完成。一直以来,我总是想法设法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让他们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感性认知入手,再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理性知识。活动方式有观察、实验、讨论、游戏、调查、辩论、查阅资料、动手做、竞赛、分析等。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科学素养。
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生们能认识到生物、化学科学知识的价值,能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我任教的化学学科在中考中成绩优异;生物学科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浓厚,能自觉学以致用。
认真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了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成绩优秀;参加了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成绩合格;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教育网上法律学校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学校培训,考核优秀;参加了通州区教育局、装备室组织的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训,成绩合格。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备配置不足,使用率不高
纵观现阶段用于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教学设备,硬件设备上主要以专业科学教室、电子计算机、电子展台、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为主。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江浙等发达地区,基本都设立了专用科学专用教室以及仪器室,同时也配备了电脑,但在一些乡镇这是望尘莫及的。此外,对于新型的交互性电子白板,更多老师对此更是一筹莫展,缺乏相应的培训指导,导致了使用率低,将此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科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针对性不强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曾多次开展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培训,针对教师在备课、上课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图片的编辑、美化、拼接、边框制作等。但是,这样的培训活动面向的是全体教师,而没有针对性地分学科进行培训,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的运用,对于专业化比较强的科学课来说,在教学过程中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某些专用仪器的展示、使用等很难在课堂中运用电子白板,并用到实处,因此,从真正意义上说,电子白板的引进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其实与普通的多媒体教学不分上下。
二、活动内容与策略
(一)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大部分课时都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学生亲自试验操作的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对于一些在课堂中无法完成实验的课时,如,凤仙花的种植、蚕宝宝的养殖、水的三态变化、宇宙单元、复习课等,单凭教师的讲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口述能力,还考验学生的听课热情,干巴巴地讲解在科学课堂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他们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记忆率单听、单视收到的效果完全没有视听相结合的效果好,数据如下:
认知心理学记忆率的研究发现:3小时后的记忆率和三天后的相差很大,从单听、单视和视听分别为:70%、72%、85%与10%、20%、65%。
(二)策略
以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第一课《蚕卵中孵出新生命》和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为例进行实验探究。选取301和302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注:301班和302班两个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上课的积极性等各方面都相差不大),实验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后运用试卷检测的形式换算成记忆率,所得的差值即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301班作为实验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方法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微小的量放大
如:将蚕卵、蚁蚕的外部形态放大,利于学生观察。
2.利用现代教育放慢速度便于观察
如,将蚕宝宝的蜕皮过程展示。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验前的操作规范演示
如,养殖蚕宝宝时的前期准备工作。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记录实验过程
如,将蚕宝宝一生的过程用录像的形式展现,特别让学生关注在蚕宝宝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蜕皮。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讲授蚕宝宝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亲自完成周期的过程,突破重难点。
三、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较,并计算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记忆率差值,该差值即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从而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学习、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中运用的最新动态,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作出更高的成效服务。
(三)试卷检测法
通过试卷的形式论证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试卷分析是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对试卷结构、学生考试状况的一种综合分析。具体地说,就是对整个试卷考试的目的、考试的知识范围、知识点的分布、重难点、考试的题型、考试的分值、考试的难易度、学生得分失分情况所做的分析。
试卷分析是提高命题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试卷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教学测试的反思、对教师教的反思和对学生学的反思。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试卷分析,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是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认清试卷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试卷分析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卷分析的考察性。试卷分析是考试体系中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命题考试试卷分析试卷讲评等几个环节。试卷分析在考试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考察性可从四个方面来说:一是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二是也是考查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三是考查命题者,对于命题者来说,通过试卷分析能找到命题中的不足,提高命题的质量;四是检查学校教学质量、反映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重点是考查教师。通过对试题的知识面、难度、题量等特点的横向、纵向比较,教师能及时发现试卷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反映本学科特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对试卷编制的合理性、客观性做出正确的描述与判断。通过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对于课标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答题中的问题,确定试卷讲评的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教师要经常做好试卷分析,有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便查缺补漏,对症下药;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试卷分析的反思性。试卷分析具有很强的教学反思性。作为教师本身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应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修正、提升教学的技能与水平,这是对前一阶段“教”与“学”的情况的反思,对本次考试的反思,同时也是对教师命题水平的反思。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有助于充分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试卷分析的必要性。试卷分析本身就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四个方面。试卷中还保存着大量可以用来研究关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情况的宝贵资料。通过试卷分析,主要为了掌握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各课程的教学动态,从中发现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找出对策,为今后指导教学、教学评价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试卷分析,教师还可从中了解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差距,可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这些信息的反馈对师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与学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做好试卷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试卷分析的重要性。它能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促使教师进一
步提高命题水平,使命题制卷更加科学、规范;通过检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它还能为学校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
试卷分析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延伸拓展原则、反思调节原则、“三结合”原则等。
一是针对性原则。要看对象,有针对性。对象不同,分析内容的侧重点与方法也就不同。例如面向领导的试卷分析应简明扼要。无论命题说明、考试情况,还是取得成绩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今后对策,都不说过程与细节,尽可能地长话短说、简明扼要,少而精。定性的要有观点,定量的要有数据和结论。面向同行老师应详细清楚。命题说明就需详细、深入、具体。但也要有观点、有见解地讲解题目当中的技巧与策略。对各题的得分、丢分情况需都做详细的统计分析,甚至与预期的互相对照。面向学生的试卷分析,要向学生宣讲本学科的试题说明,顾及各学科是否均衡,让学生认真审查自己得分和丢分情况。多多给予指导,帮助考生找到努力方向,并建立起信心。
二是及时性原则。每次测试后立即着手进行试卷分析,趁热打铁,能对所教学生的考试情况保持清晰的印象,既便于老师本人分析总结,又能让学生及时知道分数并明了正确答案及出错的原因。此时,学生对试卷内容及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仍记忆犹新,就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三是延伸拓展原则。一是延伸学生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需认真分析试卷涉及的知识点,为弥补学生的知识面做好准备,并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二是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三是试卷分析需有理论指导,主要是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以便分析评价时站得高一点、更深入一点。
四是反思调节原则。教师在试卷分析中需进行认真的反思,细致阅读试卷,钻研学生的答卷,反思学生的失分知识点,进而认真剖析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
五是“三结合”原则。试卷分析要做到“三结合”:一是教师分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不仅教师要分析,学生也要进行试卷分析;二是“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如同年级比较,与兄弟学校比较,与以往考试的比较;三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既要计算出每道题的得失分率,也要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三、试卷分析的写法
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报告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即试卷总体评价(命题评价)、学生考情分析、改进教学措施等。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总体评价即试卷综述、试卷概况,是指分析试卷的类型与特点(考试类型、范围、时间、分值,试题命制、试卷页数、开/闭卷等)、试题的结构(题型)、知识点、分值及其分配等。对试卷的评价,从考查知识点、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予以介绍。一份试卷能反映该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初中语文试题,一般分为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写作占分比例最大(占整卷的40%以上),其次是阅读、积累和运用。
1、试题的结构——题型
如填空、选择、实验与探究、作图与简答、综合与计算等。如果试卷中有学生未见过的题型,就应该特别作一说明。重点阐述有几大类题型,各种题型所占分值比重,什么内容为考察重点,所占分值较大。
2、试题涵盖的知识点及分值
涉及所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其所占的分值比例。这是试题分析的重点。考查侧重于哪些
章节,哪部分内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哪些是书本直接知识,哪些是延伸拓展的;哪些是已接触训练过的,哪些是初次见面接触的。
3、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考察点对应
每一个小题与考察点的对接。各种题型在教材中的章节分布,是否覆盖所有章节?有哪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是否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察是否都能够兼顾到?
4、试题的难、中、易比例
通过对每一道试题的具体分析,可以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以及考的方式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试题本身的难度、深度是否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相符,有无偏题、超标内容;较易、适中、偏难的题各占的百分比,试卷总体难度如何。如期中、期末的8:1:1,中考的7:2:1,竞赛的5:3:2等。注意题量大小与难易程度的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试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有无偏题、怪题等。
5、揣摩命题意图
弄清一份试题的命题意图,能纠正教师对教材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树立全局观念,开拓视野。
每次命题时,都必须设计好一份“双向细目表”,表上较详细地分列了各小题的分值及考点,其目的:既让命题时心中更有数,让各知识点较平均合理地分布同时又突出重点、难点;又便于检查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中的缺陷甚至盲点。其实,试题分析时仍需对照“双向细目表”。
(二)学生考情分析
学生考情分析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具体分析,介绍考试成绩的总体概况、学生试题分析。包括学生成绩统计、优势与不足及其原因分析等。
1、成绩统计
成绩统计即考试结果的数据统计,是指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此项工作最实用、最直观,对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非常必要。数据统计力求认真、细致、准确和全面。对学生的全部试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得分率等,其中平均分、及格率是两个重要的数据。为了更细致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逐题计算出得分率,按分数段统计人数。这是试卷分析中最重要、实用的一项工作。另外,也可以进行抽样分析,只是准确性略差一些。主要内容包括:
①年级、班级人均分。主要是“一分三率”统计。“一分”即班级平均分——指某学科参加考试学生成绩总和除以参加考试学生总人数所得值。它能反映出本班在对比班级中掌握知识的层次。“三率”即及格率、优分率(90以上)、低分率(30分以下):及格率(%)是及格人数除以实际参加考试总人数再乘以100%,一般为卷面总分的60%的分值分数为及格;优分率(%)是优秀人数(一般为卷面总分90%的分值分数)除以参加考试总人数再乘以100%;低分率(一般为卷面总分数30%的分值分数以下)除以参加考试总人数再乘以100%。“三率”计算分别是及格人数、优分率、低分人数除以班级人数乘以100%。优秀率和及格率能帮助教师确定今后的教学方法,优秀率低——促优,及格率低——扶差。此外,还有参考率(%):实际参加考试人数除以应该参加考试人数(本学年初人数)再乘以100%。
②最高分、最低分,具体说明各是多少?
③各分数段人数(每10分一个分数段),各个分数段有多少人?
④各题得分情况(要求按班级随机抽取50名左右学生作为样本)。各题得失分及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每小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各分数段中这种题型失分的情况,是否带有普遍
问题。每道题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说正确率是多少?各个分数段中的学生在这种题型中的得失分情况,是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学生答卷分析
分析学生答卷在于准确掌握全体和个体的学习状况,方便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教法,因此,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评价等技术手段做出结论十分必要。分析时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占有的第一手材料越充分越好,紧密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避免空泛。
①试卷难度。全班学生得分人数除以全班人数,或者说全班学生的平均分除以试卷总分,就是全卷实际难度值,难度值在命题评价上又叫难度系数(介于0和1之间,即难度p的取值范围0≤p≤1)。站在答题角度上实际就是得分率。一般来说,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在0.65-0.75之间。有部分学生的确对于难度较大的题是“一筹莫展”的,这类学生可让其在基础部分下功夫。
②学生卷面情况分析。学生答题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失分原因,是避免以后重蹈覆辙的好办法。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教师、学生,还是教材、试题,亦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生“学”的方面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原有的知识基础等,更多的失分都是在非智力因素上,诸如没有认真复习记忆,书写潦草,粗心大意,答题欠规范,看错题目,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等。归咎一点便是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状况,下阶段学习应注意什么。主要是教师从“教”中找原因: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待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等。既要分析课堂管理是否到位,教材是否熟悉、深入钻研,讲解是否深透、传授是否到位,学生失误是否能有效纠正,课后的跟进做得如何,教学方法是否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责任感是否存在问题……;同时也要分析:考得好的题与教学的相关性,采取过什么措施;考得不好的题有什么疏忽;哪些题是教学未注意或未重视的。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有助于我们教师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方法。③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优势是指学生在此次考试中好在何处,不足则是指学生考试中存在的缺陷,如对典型的试题要列举错例、错误人数,并列表记录。对错题不仅要统计,更重要的是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才能真正以考促学。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是概念法则不清,还是计算能力薄弱,是单项知识没掌握,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改进教学措施
改进教学措施就是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分析试卷后找出改进的措施,帮助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命题制卷能力,这是试卷分析的最根本目的。如同医生诊断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疗。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教学计划、措施。计划、措施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试卷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具体实际,科学的制定改进措施。教师应心中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如果是学困生问题就提出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订出提高成绩的措施和方案,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拟定目标和策略。
1考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
我们都知道,考试具有诊断、测评、选拔三大功能,考试成绩常常用来检测评价师生教与学的情况,用来选拔优秀人才,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它的激励功能。笔者2014年起主持省级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的研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县49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汇总结果见表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看出,在满分100分的考试成绩中,成绩为80分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具体表现为自信、轻松、快乐、爱学习等的,比例高达97.60%;在这一分数段学习态度消极的只占1.40%;相对应的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考试成绩在10-30分时,学习态度仍然表现为轻松、快乐、自信、爱学习等的仅为4.81% ,表现为痛苦、恐惧、厌学等的比例则高达92.38%。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考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驱动功能。
2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考试成绩现状调研
考试是否充分考虑了其激励功能呢?课题组对2012年全县小学六个年级秋季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调研,见表2:
从表2看出,语文科均分最高的是六年级的63.11,最低的是三年级47.07分;数学科均分最高的是一年级的60.22,最低的是四年级45.46分。比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表(一)问卷分析研究结果,以上考试成绩起不到ρ生应有的激励作用。
3科学制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
进一步调研了解发现,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平时使用的单元、期中和期末测试卷绝大多数来源于外购,这些试卷中不乏优秀试卷,但是多数题目陈旧、题量过大,容易使考试偏离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课标的要求,有的外购试卷由于教材版本和学生基础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难度过大,所检测内容严重偏离师生教学实际。少数学校期末考试也组织骨干教师命制试卷,但往往都是下载或照抄,东拼西凑组卷,考试针对性不强。考教脱节,学考脱节,以考代教,盲目训练,苦了学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学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实验教学比起书本知识的了解更加看重试验技巧和能力的培育,教育改革之后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开始在小学课程中应用。
一、小学科学的现状及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是指小学生进行相关科学基本原理的基础实验,其实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实验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众多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存在着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为题可以列为以下几点:
(一)重进度,轻效果
在我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中,有着很多有违师德的教师。这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顾教学质量,忽视教学效果。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时,往往照本宣科,只是敷衍的把教学流程走了一遍。而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老师,草草的把实验完成,长期以来对教育产生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重形式,轻过程
中国的教育特点是受应试教育,一些老师认为小学生学会了书本的知识,能够在课下会答题、期末能考试就可以了,科学实验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课余游戏而已。因此,对老师来说,科学课堂实验只是一个形式。在科学课堂实验中,教师只注重科学实验的表面形式,草草布置实验任务,并不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及实验结果。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实验时无从下手,吵吵闹闹,而且对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来说,这样的无序课堂还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重个体,轻集体
在课堂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都不会进行实验,偶尔会出现两三个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快速的完成教学要求的一系列任务,而且对于一般的问题也能较好的回答。虽然这种情况会让老师感到高兴,但是一个隐藏的问题是,老师往往容易忽视那些实验冻手能力差的学生。在别的学生的沾沾自喜时,他们却仍然什么都不会,而且缺乏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内向的学生变得更加内向,而那些已经会的学生却在占用机会。长此以往,这些内向的学生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无论什么小组活动,都指望着其他组员来进行组织,最终脱离了教学目标。
(四)重结论,轻异常
所谓“异常”是指,很多科学实验中,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不同等因素而出现的实验结果偏离学生的预期结果的现象。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在检测自动笔芯导电性的实验中,比较粗的自动笔芯导电。但是特别细的自动笔芯由于电阻大检测结果为不容易导电;电磁铁实验中,电磁铁没有磁性,吸不起任何铁质物质,通电后电磁铁能够吸起回形针,断电后铁钉已被磁化,断电后仍然会有一两个回形针吸在铁钉上;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将烧瓶装满液体放入热水,水柱中的液面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现象。面对这些很容易解释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给出含糊不清的答案,或者闭口不答。
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演示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课余时间利用充分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相较之有限的课堂时间,课余时间较为宽裕,也方便安排,教师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之后,可以定期地安排学生在课余时候集体到教室内或者专业的实验教室中,有组织地进行实验。这样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实验,而且也有宽裕的时间观察反应,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因为是非上课时间,学生的心态也会有变化,他们在没有时间限制的范畴内,思维会更加活跃,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针对实验安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有安全隐患的实验中降低单次进行实验的人数。较少的人数会降低教师监管的难度,当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事故。同时,减少人数就意味着会有一部分不参与的人在周围保持关注,那么操作者的注意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使实验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适时把控教学节奏
在授课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的反应过分热切的时候,教师应当予以提醒,最好是用别打扰到其他班级上课的方式,让学生不会产生过热反应,以至于当实验结束后学生依然在思考有关实验的部分,以至于跟不上后面的教学。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教学的时候,光线的变化因为和学生的日常贴合,又类似受人喜爱的彩虹,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关注。在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此时,教师应当通过学生发言的方式,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连接起来,让学生发言成为一个过渡,流畅地将教学再次回归到书本上,这样学生的思绪就不会一直停留在实验教学阶段。那么,在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不会产生副作用,也就不会削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提前量,也是给学生的肯定。学生在明确了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后,就会在积极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也不会对实验技能无法在考试中使用感到灰心。教师还可以在对考试试卷的后期分析中,点出实验教学在试卷上的反应,虽然学生无法直接用自己的实践能力获得分数上的提高,但是也要让学生看到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上的反应,让学生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实验教学对小学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大步跨越,也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培养方式。但是在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常常也会出现负面的影响。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从而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