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18:0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毕业论文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求学网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求学网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谈一谈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物理实验教学为例)。
物理学是实验性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物理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可通过物理实验动手操作,对现象进行观察深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到内在物体运动规律,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一)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一种活动。它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感知与思维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观察不但要看,还要深思,在做物理实验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看现象,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深思,使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二)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顺利的做好一个实验,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深思、想象。譬如,高中第一册课本中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了伽利略想象的一个实验,把两个斜面对接起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问: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至让它成为平面,又如何?让学生根据理由展开想象。
(三)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要使实验仪器按人的指令运转,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认识仪器,还要运用物理知识调节、安装仪器。所以做物理实验一来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二来可以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理由,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开了高分低能情况的发生。以前,由于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评估,动手操作实验常被师生看做是与学科教学毫不相干的工作,弃繁从简,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操作技能。更有害的是,这种用不科学的策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作法,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误导,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有百害而无一利。例如电学实验中学生虽能正确描绘电路图,但到实际连接仪器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由。正负极接反,滑线变阻器接成定值电阻等等,多做物理实验就可以避开以上理由的出现。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尽力体现在启发式教学上。例如可采用多种实验策略,活跃学生思维.验证玻意耳定律这个实验中,仪器极易损坏,造成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提出理由启发学生用另一种策略验证。如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用水银封闭一定质量气体。不断旋转变化它与水平线间角度,找几个状态来验证。这样不但节约资源,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可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和处理理由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理由,使实验不能成功或出现很大误差。这就需要学生找出失败的理由,排除一切故障。如电路连好不通,则首先检查连线是否正确,然后检查是否接触不良、螺丝是否有松动等。
二、活跃学生思维,教会学生研究理由的策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小到纳米技术,大到太空飞船等。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便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重大转变,促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一改过去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播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如何自己通过实验、实践等去创造知识.要求有科学的态度,还要有创新和怀疑精神。要求有事业心,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进取心、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在实验中要注重学生研究理由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态度。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观察、查阅资料、大胆设想和科学的推理论证,提高了学习热情,热爱科学的情操逐渐滋生。这是一个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实验则是感性知识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必要环节。学生通过积极的深思、认真的分析,活跃了思维,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中渗透的其他教育
1. 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
吴歌是指吴语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沪等太湖流域地区的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谣。吴歌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喜用谐音双关语,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历史上称之为“吴格”。使用最鼎盛的两个时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时期,《子夜》、《欢闻》、《读曲》等数百首歌曲,都是这一类歌谣。其中《子夜歌》四十二首中一半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关语为“棋”,取其谐音为“期”。再比如“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春蚕”关“丝”谐“思”);“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芙蓉”关“莲”谐“连”) 都是这一类谐音双关语。而在《读曲歌》八十九首中,几乎三分之二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三更”关“夜”,“石阙”关“碑”谐音“悲”,“书”关“提”谐音“啼”。)又:“非欢独慊慊毕业论文格式,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由”(“双”关“两”,“灯尽”关“无油”谐“无由”)。更有谐音双关语加叹谓构成歌谣的:“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可见谐音双关语在当时的民歌中运用很广泛。而且同一谐音双关语在多种曲调中反复出现,某些意象关系相对固定,比如“芙蓉”关“莲”,“方局”关“棋”“,黄莲”关“苦”,“石阙”关“碑”等等,说明当时谐音双关语运用已经格式化,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歌谣语言表达方式。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体现婉转细腻的情感特征,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传情,以隐寓意,曲折诡谲,扑朔迷离,听众的思绪须得拐几个弯才能真正领会其本意,是这一时期吴地歌谣的重要标识。[1]
明代吴歌十分丰富,也喜用谐音双关语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如刘效祖《锁南枝》之“瞎虫蚁逃生,实撞着你线索。”等,然实不多见。唯近现的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之《山歌》,谐音双关语俯拾皆是。冯系江苏吴县人,对吴格谐音双关语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吴方言写儿女情长,成就极其伟大,是吴歌史上难得的好歌词。请看几首用谐音双关语写就的短 歌:[2]
睃
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谐“睃”)里来。
别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开舡。挟绢做裙郎无幅(谐“福”),屋檐头种菜姐无园(谐“圆”)。
旧人
情郎一去两三春,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门。将刀劈破陈桃核,霎时间要见旧时仁(谐“人”)。
冯梦龙运用谐音双关语更活,有的经过扩充令节奏更加活泼。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笋出头再吃你逐节脱,花竹仿子绘竿多少班(《作难》)。”又:“好似黄柏皮做子酒儿,呷来腹中阴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肠(《思量》)。”另外毕业论文格式,谐音双关语大都用在短歌中,长篇山歌如《笼灯》、《门神》等却很少见。这说明谐音双关语最适用于独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前人对此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将《吴声歌》中所用之谐声字概括成两大类.第一类,同声异字以见意者,如 “藕”为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 ,以“题”“蹄”为“啼”,以“梧”为“吾”,以“油”为因由之“由”,以“棋”为期会之“期”,以“堆”为“涕”,以“箭”为“见”,以“篱”为“离”,以“博”为“薄”,以计谋之“计”为发髻之“髻”,以衣裳之“衣”为依旧之“依”,以然否之“然”为燃烧之“燃”。第二类,同声同字以见意者,如以布匹之“匹”为匹偶之“匹”,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消融之“消”为消瘦之“消”,以光亮之“亮”为见亮之“亮”,以飞龙之“骨”为思归之“骨”,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结实之“实”为诚实之“实”,以曲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药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曲名之“叹”为叹息之“叹”,以曲名之“吟”为之“吟”,以“风”波“流”水为游冶之“风流”,以围棋之“著子”为相思之“著子”,以故旧之“故”为本来之“故”等。此外,还有以二字声音相近而谐声以见意者,如以“星”为“心”,以“琴”为“情”之类皆是[3]。王运熙先生《六朝乐府民歌》中的《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将谐音分成“同音异字,同音同字毕业论文格式,混合”三类加以论述,同时还论述了六朝时期普遍使用谐音双关语的社会风气,并由此上溯到《诗经》与《史记》,论述了双音谐字的历史渊源,颇为详尽[4]。可以说,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已成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
2.交际翻译理论(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即“译者应该将原语文本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的传递出来。”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交际翻译把翻译的重点转移到原文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译文中再现的过程和结果上来。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来,译者有权力纠正或改进原作的逻辑关系,用优美的语言替代原文中晦涩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复和冗长之处,修改或阐清术语。译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将脚注中的内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际翻译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并且还能产生和原文一样的语势[5]。
3. 谐音双关语的翻译
谐音双关是利用字或词语的语音条件,使某些字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双重意义。英语和汉语双关在格式和修辞作用上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表达方式等不同,英语双关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翻译。但是,笔者认为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可以实现谐音双关语的恰当翻译。下面以笔者曾参与编译汪榕培教授主编的《吴歌精华》(英汉对照)[6]一书中处理谐音双关语的例子来论述。
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所以除了首先要尊重原文的意义之外,还要回到译作的读者这个中心上来。而《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编译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否则,中外读者往往不知所云。事实证明,我们的翻译为吴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传作用,因为吴歌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知晓它了,正因为此毕业论文格式,国家已于2006年把吴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来看书中几例:
例1: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子夜歌》)
译文:I love my charming sweetheart all the more/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 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即“女方所爱的男子”,这里我们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 man)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了,同时,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me押韵,整首诗形成abab的韵式。
例2: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
译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 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谐音,指被女性所钟爱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仪容的意思。“莲” 谐“怜”,“莲子”即“ 怜子” ,译成口语就是“ 爱你”。这首歌曲显然是女子的口吻,“ 乘月采芙蓉”者,乘月会情郎也,“夜夜得莲子”者,即每个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爱的机会,这两句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在翻译这首诗时,我们同样把它的两层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译出来了。
例3: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山歌?睃》)
译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So you won’t escape from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 So love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丝”、“思”谐音,“眼”双关“网眼与人眼”;“梭”谐“睃”,又与前文“眼”相呼应。冯梦龙有赞语道:“眼上起,梭里来,谐音双关语最妙,俗所谓双关二意体也。”此诗原文只有四行,但译文却有六行毕业论文格式,因为我们把最后两句所隐藏的谐音双关语也译出来了。因为译文的读者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译成Fish won’t escape fromthe mesh,/ And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们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觉咦立冬,/风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麦牵来难见面,/厚纸糊窗弗透风。”(《久别》)
译文:In spring,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whole year. / “It’s hard to see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bit of news from you,” I’ll say to mydear.
在这首《久别》中,最后一句“厚纸糊窗弗透风”意即“没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们直接把这句背后的谐音双关语翻译出来There’s not a bit ofnews from you,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总之,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但是在把吴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这种谐音双关语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我们根据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原则:“译者应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合符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而我们编译《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林.六朝民歌之“隐语”及其遗韵[J]. 中国音乐,1998,3.
[2]冯梦龙,等.明清民歌时调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陈跃进.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J]. 社会科学战线,1996,6.
[4]王运熙.六朝乐府民歌[M].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偏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工商管理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论文写作等个性化教学模块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理应受到重视并被高质量地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等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一度引起工商管理本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争议。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提升论文质量乃至学生专业素质将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及毕业论文定位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
工商管理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管理、营销、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说其性质是主要面向工商企业的应用型专业[1]。当然,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不同特点:(1)不同专业面对的管理对象或环节有所差异,但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存在共性;(2)不同类型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各有自身特点,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如侧重信息管理、交通管理或工程管理;(3)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所差异,分精英型、大众型和技能型。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主动适应创新驱动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需条件。工商管理作为文科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环节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生产实践、会计全真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假期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参与的学生范围和时间、投入的精力、分析的系统性等方面相对有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使学生对工商领域内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并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对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管理。鉴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性,除传统学位论文外,毕业论文还可采用案例研究报告、企业(项目)策划方案和社会调查报告等应用型研究报告形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某高校2011—2015年工商管理专业的750篇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访谈调查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突出问题。
(一)应用性研究报告欠缺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传统型学位论文和应用型研究报告两种类型。2011—2015年该校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分别为73.7%、67.5%、69.2%、62.8%和63.2%,应用型研究报告分别为26.3%、32.5%、30.8%、37.2%和36.8%。虽传统型学位论文的占比略有下降,应用型研究报告占比略有上升,但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远高于应用型研究报告,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的性质相悖,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类型的应用性问题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实证研究较少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规范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在被调查的论文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达406篇(占54.1%),其次是调查研究方法(占27.5%)(见表1)。学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励的,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调研工作较为肤浅,缺乏科学性。比如,大多学生只是粗略调查案例公司的总体概况,对公司内部具体的运营模式、管理结构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剖析。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倾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提倡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然而在学生实际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却很少有人(约占1.5%)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三)内容缺少创新
访谈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否认自己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复制他人文献的行为。其中,近半数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大部分是抄袭的,其余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抄袭必然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运用,而这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所调查的论文来看,学生大多从管理学中比较宏观的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角度写作,很少就其中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创新之处。
(四)格式不够规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都会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虽然各高校对此规定略有不同,但都旨在规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框架、格式等,遵循这一规范与否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高校对本科论文管理的严格程度。然而在被调查的论文中,论文的格式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本科毕业论文要有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讲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论文中,存在有背景无综述,有综述无方法,甚至不分二级标题,把这几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写的情况。此外,被调查的论文在字体、排版格式等方面不统一,使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格式上缺乏规范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不少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调查发现,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动员时,到会的人数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2/3。按照相关安排去做的学生的比例较低,许多学生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程序和进度,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态度。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研究工商管理问题的文章随处可见,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找工作也挤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2],有些学生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拼凑毕业论文。
(二)教师指导不足
大多数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都采取导师制,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年扩招,很多学校一个导师需要指导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如果对每位学生都很细致地指导,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在指导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不足,约有10%的学生认为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教师对论文指导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充足且有耐心的。虽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教师指导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投入有待加强。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有必要学会利用数据库资源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并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便较为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有效地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课程。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助于企业(项目)策划方案等应用型报告的设计。然而,部分学校要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相关课程,要么课程的开设由于缺乏应有设施和师资条件而流于形式,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在查阅文献以及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障碍,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论文质量监控不到位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建立论文质量监控制度,包括课题申请、开题、中期考核、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论文全过程控制程序,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相互牵制制度,学生教育系统评教制度甚至教学督导制度,但制度形成后面临的是实施问题,没有执行机制的制度是不完整的,而制度执行效率也取决于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构成,过于复杂的制度因其执行成本过高而导致执行效率受损,对论文内容、答辩程序等方面的监控不严[3]。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本科论文涉及的表格过多,指导教师忙于应付,实际指导论文的时间被压缩,为减少麻烦而放任学生答辩全部一次通过;过半数学生认为答辩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最后都会通过,甚至在答辩前都已经知道答辩的问题,论文质量的监控不到位。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本科论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以及提高论文质量至关重要,重点在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的改革。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突破原有知识传授体系的隔阂,遵循课程间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主导型”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新体系。毕业论文教育相关课程应包括专业导论、文献检索、社会统计、专业英语、商务沟通、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和专项训练等有关课程体系:一是在专业导论课中,针对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的情况,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力图对学生论文写作产生正确的导向;二是增加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报素质,包括搜索、获取、整理、吸收、引用、应用有关的科研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加常规统计软件和数据库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实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系统学习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从根本上纠正印象型、感觉型、单维性思维模式,提高专业英语素质,有能力阅读外文文献;五是开设商务沟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实用性课程,并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六是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注重提高该类课程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七是加强专项训练,面向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能力的专项训练,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引领者。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差强人意。因循守旧的传统式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观感受,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包括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安排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5]。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基于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优势资源要素协调互补[6],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工作底稿加强论文指导
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控制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论文指导,在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过程中,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为了便于记录教师指导和加强考核,可设计并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汇集一定期间调查搜集的资料,为取得一定数据而进行调整、试算和分析的一种表式。它用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咨询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也是有关论文创作和指导的一种考核工具。
(四)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控制
答辩环节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答辩中,每个组按答辩成绩排名次,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被淘汰,需要参加第二次答辩;在二次答辩中,成绩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的论文,需经集体讨论是否能最终通过答辩,如若集体讨论确实认为不合格的则不予通过,学生需要重新撰写论文并在1年后参加答辩。这将加大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并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一些学校现采用论文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打分,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方便学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抽评,使得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促使教师加强指导和学生认真撰写。
参考文献:
[1]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孙玉华,彭文钊.俄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指导:问题与对策[J].中国俄语教学,2014,(2).
[4]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学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1)明示时间节点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愈来愈突出,越来越多想要边工作边充电的成人学员选择了网络教育。通过论文写作,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归纳水平,学会构架论文写作体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进行网络教育的机构,也要根据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搭建符合需求的写作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洪建峰.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视大学毕业论文系统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