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11-28 06:11: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

篇1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四川美丰**实验学校工作已经一年半了,回想这一年半来的教学生活,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讨、学习的机会。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六年,刚刚走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听、说、读、写嘛,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开始教学,开始接触学生之后,我才感觉到,小学英语教学之路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好走。

教学伊始,我就遇到了种种问题。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英语总分只有50分(六年级只有20分),在学生眼里英语就是"豆芽科"、"杂牌科";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初中还要重新学英语,到那时我再认真学也不算晚;也有部分学生的潜意识里,根本没有把学习英语当一回事儿,有一名同学,在课后告诉我,他根本不想学英语,他说:"把中国话学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英语呢,我也不打算出国"。从家庭上看,我们学生的家庭大部分属于农村家庭,家长别说说英语,就是听得懂英语的都是少之又少,更何况辅导孩子了,所以根本就谈不上重视了。从环境上看,学生除了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外,基本就没有应用英语的地方,等等等等诸多原因,使我的英语教学开展起来非常不顺畅。

我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的延续上去入手解决。

一、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才能激活英语课堂;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善学。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喜欢某个教师,他自然就会对这位教师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刻意地追求"师道尊严"、一味地信奉"严师出高徒",那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表面的"平静"始终掩盖不了内在的"危机",师生关系有可能会变得"紧张"起来。对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信任是师生和谐的桥梁。平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和他们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久而久之,使学生真心地相信教师,心悦诚服地接收老师的批评和教育。第二,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利用课后的时间和学生多交流,谈谈他们心里的想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点他们喜欢的故事和笑话,这样学生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

我每周都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学习中的疑惑、还需要老师强调或单独辅导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统一收集,逐一翻阅,有的以书面形式回复,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有的在课堂上集中讲解,旨在加强拉近师生距离,把知识欠账消除在萌芽状态,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俗话说,"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少数学生英语发音不够准确,单词拼写错误、语法知识欠缺等情况,我也曾急功近利过,也曾叹气埋怨过,但都于事无补。在反思之后,我选择一种积极地心态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缺点和问题,不再去"斤斤计较"。因为我知道,如果对学生的错误百般挑剔,学生的自信心便会在教师的批评中一点点丧失,如此一来,英语教学必将面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困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我注重理性分析,辩证地看待,不给学生"泼冷水",通过循循善诱,在学生的心田播下自信的种子,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年级要重视,毕业班更应重视。

1、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此,我从小处着眼,不放过纠正每一个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细节和机会,从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小测验抓起,使学生知道书写不仅是写给自己看的,更重要的写给别人看的。如果字迹潦草,不规范,别人看不清楚,那就失去了他书写的价值,甚至在考试时因书写而失分。同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规范板书、规范作业批阅符号等细微处做起,让学生把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英语课文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适用于语文教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反复朗读,多多背诵,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在阅读、写作时,信手拈来,有话可说。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周两节的早读课及英语课上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放声朗读,并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习惯用语,熟读成诵。朗读和背诵中,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努力克服朗读拖音、语调平淡等问题。

3、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单词教学中,我采用拼读法和归类记忆法进行进行了教学。所谓拼读法,就是对一些和汉语拼音相近的单词,通过读音进行单词记忆,比如ruler、chair等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归类记忆法就是将一些含有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放到一起记忆,如brother、sister、father、mother都含有ther就可以利用此方法进行记忆。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单词记忆多了,词汇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明显提升。

大家都知道语言教学必须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只靠我们每堂课的40分钟远远不够,而其余学习时间很少有同学进行英语练习,所以英语学习的课外延续对于我来说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我利用每天一点半到两点这段时间,让学生来找我读英语、背英语,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我始终从事着这简单而又繁复的工作,虽然累,但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快乐着。

三、加强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

四、课后辅导、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

自然拼读法是通过学习和掌握26个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在单词当中的发音规则,了解字母、字母组合与发音的关系,学习和掌握英语拼写规律,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如在自然拼读法中,辅音字母b代表/b/,而不是读/bi:/;元音字母组合ai、ay等代表/el/,以及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看到一个单词,就能读出来;或者,想到一个单词,就能按照规律拼写出来,即做到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熟练掌握了自然拼读法,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能够更加有效率的朗读和拼写英语单词,同时也能减少错误率。随着近些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给予重视,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工作都事半功倍。以下就针对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度探讨和提出建议。

1自然拼读法应用的意义

1.1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是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英语是门初学的学科,因此会显得陌生;或者有的学生对自己不是很自信,因此失去了英语的兴趣。这时老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引导极其重要。老师应用有效而恰当的自然拼读法,不再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让英语变得充满趣味性,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这样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让英语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将英语带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英语贴近生活。

1.2增强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味的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没有选择全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也显得死气沉沉,并无活力。而如果有效的采取自然拼读法,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让学习自己找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老师以知识为联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契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求知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容易达到教学的初衷。

1.3完善英语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中,老师多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规律、套用模板,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刻板的情况中。但使用自然拼读法改变了原本的传统教学法,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事物,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且老师在应用自然拼读法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断的解决问题,从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如何更好的开展自然拼读法

2.1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常言道:“环境塑造人生”。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对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班级这样的小集体中,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在学习英语、应用自然拼读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激发学生的语感就可以从营造班级环境入手。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做关于英语26个字母的读法手抄报,并在班级的黑板或是墙上粘贴学生自己的作品;或者老师可以让对英语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定期做阅读经验交流,为同学们讲自己对某些书籍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在班级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且还能在班级内形成一种热爱阅读的风气,以此激发学生对自然拼读法产生浓厚兴趣,更好的应用到之后的学习中。

2.2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开展新型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同等重要的是老师运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说,老师可以采取使用字母与字母组合读音教学。字母和字母拼读教学是自然拼读法的基础,老师要先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还比如采取书写教学,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拼写能力包括对字母、单词、简单短语和句子的书写。总之,老师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在自然拼读法的实践应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2.3增强表达能力:英语学习与表达能力之间的关联度很大,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度,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读出来。在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们大声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并且富有感情。这样做不仅可以振奋学生上课前的精神,避免上课走神,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由此,学生的英语兴趣有可能被极大可能的激发出来。

2.4向学生设置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诵读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在学完一节课后,老师可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多交流这节课,还可针对这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其思想感悟。通过这样的提问与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文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不论是对激发学生兴趣还是提高学习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总而言之,自然拼读法对于像小学生这样的初学英语者作用极大,老师、学校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将这种英语教学法有效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去。

篇3

所谓教师培训,就是具有认定资质的机构,根据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基于特定的内容,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活动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教师培训的基本信条是“教师要成为主导的探究者”。

中小学英语教师陪训是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必由之路。对中小学英语教师陪训模式的研究是基于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和教育形势下,针对目前教师陪训中的不合理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实现英语教师个体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需要。

对学徒认知制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学者已颇有研究,基础理论较为成熟。将学徒认知理论运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一、认知学徒模式的理论视域

认知学徒最早由科林斯提出,该理论探讨了学科教学和差生改造中的作用,结合技术发展,探究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作用。柯林斯等人(Collins’A.1989)认为认知学徒制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将这四个基本要素组合在一起,即可为创设有效支持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提供有价值的思维框架。

(一)内容

1、领域性知识:包括概念、事实和程序性知识。

2、策略性知识:是指专家进行问题求解和执行任务时运用领域性知识的方法。

(二)方法

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六种:建模、指导、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清晰表达、反思和探究。

1、建模。这是展现专家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并解释理由。建模的目标是建构专家认知过程的心智模型,将其内在的认知过程和活动外显出来。

2、指导。在学生执行任务时,教师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指导,包括观察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暗示、搭建脚手架、提供反馈、建立模型、修正和提出新的任务等,以使学生的学习绩效更接近专家的方式。

3、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提供支撑,如建议、帮助、提供暗示等。

4、清晰表达。指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描述他们的思维过程,即将他们的知识、推理或问题求解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

5、反思。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其他学生和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以修正或启示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过程。

6、探究。学生运用与专家问题求解相似的程序或步骤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方法和策略。

(三)序列

认知学徒制认为.确定学习活动序列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

2、技能的复杂性递增。

3、多样性的递增。

(四)社会性

认知学徒制的社会性问题包括情景学习、社会互、内部动机激发、专家实践文化、合作和竞争等方面。

一般说来,认知学徒制包括如下基本步骤:

1、建模。

2、情景设计。

3、提供支架。

4、清晰表达。

5、反思。

6、拆除支架。

学徒认知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但,对于非任务型学习不一定很适用,在实际教学培训中需要斟酌运用。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

2001年,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小学均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经过十年的努力,各地小学英语教学均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在小学英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城乡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很多地区,有的学校教师没有接受过英语专业训练,缺乏英语知识、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亟待提高;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丰富完善;教师培训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要与时俱进,也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满足教师的主体需要。

三、基于认知学徒模式理论的教师培训模式的适用性

培训高索质的英语教师必须建构新的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要因目标、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必然呈多样化趋势。如对小学英语市级骨干教师采取开放性参与式的培训模式,对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采取注重培养英语知识素养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模式,对小学英语转岗教师则加强其专业英语知识,以集中培训为主的模式。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培训不仅要提高英语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关注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英语教师分析、反思和研究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还可采用演绎型模式、反思式、参与式以及逐级培训的网络模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另外,“跟踪培训模式”、“示范模仿式”、“三位一体”等模式构建了英语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认知学徒培训模式适合于任务型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小班教学;该模式需要重视建模和情景设计环节,突出教师的示范效果;教学内容难度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提供支架要及时、准确、适度;认知学徒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意识;清晰表达和反思是其重要环节,也是其突出特点。

四、基于认知学徒理论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基于认知学徒理论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考核等方面。

(一)培训目标

从教师个人方面来看,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而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师业务知识的培训;第二,教师技能的培训;第三,教师态度和积极性的培训。

(三)培训方式

基于认知学徒理论的核心在于情景学习、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和反思。英语教师培训必须围绕这三方面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英语知识、语言技能和教法等。接下来主要对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培训进行分析阐释。

1、情景学习

威廉姆(Clancy,W.J)认为,情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必须“情景化”或“与情景密切相关”的建议;情景学习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特别是人们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表征;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云集。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正如我们想象着什么事情要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谈什么和做什么一样。我们的行为建立在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角色之上;知识还应该是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的能力,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如实物、图片、音乐、幻灯、录像等),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准确地理解、掌握不同情景中语言的不同含义。

2、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

20世纪30年代,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列・斯・韦格斯基(L.S.Vygotsky)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的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搭建脚手架涉及的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提供的支持。这些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建议”或“帮助”。例如,在写作教学的互动学习中,教师使用的线索卡就是有形的支持,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为:八年纪上册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写作主题为:Read the information about Deng Yaping. The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er.

教学步骤:

(1)搭建问题支架,导入新课教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中国达人秀,引入断臂钢琴家刘伟,中国版苏珊大妈,朱晓明,小周立波,张冯喜,胖女孩蔡铀等名人,引发学生关于中国达人秀明星们的讨论话题。然后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以下问题:

a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videos?

b Who is your favorite star?

c Why do you admire him/her?

(2)搭建阅读支架 提供语言支持

Zhang Wei is a super star now.

He is a great pianist.

I like him very much.

But now we have another great pianist.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阅读材料,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完成。

(3)搭建策略支架 完成写作任务

呈现本堂课的写作主题:Read the information about Deng Yaping. The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er。

提出三点要求:一、仔细观察题目,注意全文时态;二、恰当运用一些关联词;三、文章句型结构多样化,条理清楚。

3、反思

反思的实施方法有:一、培养学生每节课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习惯;二、进行课堂经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反思兴趣。

通过培训教学实践,可以得出下面结论:

(1)情景教学广受学生欢迎。

(2)支架搭建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反思的教学环节更适合讲授课和非语言科目教学。

五、小结

教师培训模式范围广,涉及面大,本文只就教师培训的教学实施作了分析。认知学徒制的培训模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培训方式,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另外,该培训理论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对学徒认知理论的研究缺乏更多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明仁,周钧.教师培训的理念更新与制度保障――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综述[A].教师教育研究,2007,5.

[2]Collins,A.,Brown,J.S. & Newman,S.E.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M].1989.

篇4

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教学实习”,除了“教学实习”,其他三个方面都偏重于理论,实践层面的教学技能鲜有涉及[1]。对于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有明确的要求[2]。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3]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1]。这个标准明确了师范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并举,强调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师范生的课程教学应理论结合实践,以教学能力为线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技能之一,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4]。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的,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必须增加实践机会。“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开设的目的为促使课堂教学结合实践基地的实训,实现课程内外一体化,让学生实践和体验英语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

1.以培养高职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为主线,课程教学和实践基地训练紧密结合,构建课程内外实训一体化的模式。

2.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协助)和引领,并利用必要的学习媒介和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社会互动中构建知识和技能。因此,本研究提倡课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与实训基地充分合作,探索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改革,以构建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的构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有大量的研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克别夫・特尼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6]。莫里逊和马肯尼亚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极为常见、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7]。国内学者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8]。旬渊则指出教学技能是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行为表现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9]。

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2]指出,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学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媒体使用技能、组织课外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

本课题根据以上研究,并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10]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说说、唱唱、演演”的要求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提出英语教学技能课程重点训练高职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此,该课程设计了五大教学能力的训练:英语儿童歌谣演唱和套用能力、英语游戏设计能力、英语教案设计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和英语说课能力。

二、调研阳江地区小学英语师资质量,定位专业职业能力

(一)调研的时间和目的。

1.前期调研

2011年5~7月,通过专业调研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岗位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对我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整等改革提供借鉴思路和参考依据。

2.后期调研

2014年8~9月,设计用人单位问卷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经过该研究培训的毕业生的教学能力。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主要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Delphi)和问卷调查三种调研方法。

1.文献法

主要为两个方面资料的查询,一是通过阳江市各县、区教育局查询我市目前小学英语师资的素质水平情况;二是研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英语课程标准》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相关文件,梳理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求对应教师素质的要求。

2.德尔菲法(Delphi)

为了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本课题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收集专家意见。受访专家共12位,他们分别是来自阳江市县区教育局的英语教研员、国家级和省级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等。专家们均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具有英语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至副高的职称,对该工作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熟悉、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通过专家意见收集,课程组了解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使用情况,同时预测培训师范生英语教学能力模式的有效性。

3.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根据施行模式和内容设计用人单位问卷和毕业生问卷,进行后期调研,了解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效果。

(三)前期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1.根据调研了解到国家英语新课标实施十年后,突出的英语师资的质量问题仍然制约着阳江市英语教学的均衡发展,全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仍占英语教师总数的1/3。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反映转岗教师的教学质量普遍不尽如人意,而且当年很多老师转岗教英语并非他们自愿。特别是经济落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小学,合格的英语师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在教师队伍中,需要补充经过严格训练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替换部分现有的英语教师岗位。

2.受访的专家共12位,他们一致认为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专业基础知识过关,教学技能也要扎实。专家们反映,由于缺乏足够的英语教学技能训练,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其中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分析小学英语教材能力需要提高;75%的专家认为毕业生把握不准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83.33%的认为毕业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需提高说课能力等。同时,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后需要很长的工作适应期才能适应小学英语教学,严重地削弱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缺陷,反映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学实践的比例太少。

(2)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模仿,真实的工作实践条件少,体现不出“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要求,难以培养真正的教学能力。

(3)评价方法单一,以笔试为主,不能实现过程评价,难以考察学生的教学能力。

(4)实训安排不合理,难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滞留在教师讲授、学生学的层面,缺乏学生做的过程。此外,没有紧密相连的实训基地,难以安排更多真实的实践工作。

调研结果表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缺失,弱化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实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

受访的专家认为下列课内课外模块训练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英语教学技能:(见表1和表2)

表1 专家对课内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各个训练模块的认可程度

表2 专家对课外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各个实训项目的认可程度

专家们认为,师范生要提高专业水平,教育见习应多听英语课堂教学,多看小学优秀教学视频,进行课堂模拟,互相进行试教、互相点评,并在课外实训项目中不懈地摸索与钻研来提高教学技能。因此,课程内外一体化对训练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对准职业能力的需要构建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模式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培训学生的教学能力。

根据调研结果,《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在内容上由理论加实践组成,主要由以下五个个模块构成:

1.儿童英语歌谣教学与套用模块。

主要训练学生熟练演唱小学阶段的英语儿童歌谣,并根据教学内容套编歌谣,灵活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效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歌谣Oldmac Donald,在教完动物单词后,可用这首歌做复习巩固,也可用在课前做warm-up(热身)活动,还可用于lead-in(导入)。例如:Today we’ll go to old Macdonald’s farm.Guess, what animals can we see? 教师还可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变换歌词,如把新学的单词和句型套入学生熟悉的旋律中,用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2.英语游戏设计模块。

主要训练学生设计各种英语教学游戏,如词汇教学游戏、对话教学游戏、课外英语活动游戏等,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例如词汇教学可以设计拍蚊子的游戏来巩固新教的几个词汇:老师把刚教的几个词汇卡贴在黑板上,老师读,叫到黑板前的几个学生拿拍子拍一下正确的单词,达到巩固音形一致的效果。

3.英语教案设计模块。

主要让学生分析小学教材,了解小学英语教案的基本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理解教案的写作基本原则,训练学生设计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词汇、对话、阅读教学等课型)的授课教案。在每一种课例教案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用具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

4.英语课堂教学模拟模块。

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词汇、对话、阅读灯等课型)的模拟授课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导入、提问、评价、调控、多媒体应用、指导活动、组织教学等能力。

5.说课模块。

让学生了解说课的含义、特点、意义和原则,了解说课对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出的要求;并掌握英语说课讲稿的要素及撰写方法以及英语说课策略。通过说课训练,提高学生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通过儿童英语歌谣教学与套用、英语游戏设计、英语教案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模拟和说课五个模块的训练,学生能熟练设计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授课教案和说课稿,独立组织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学生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套编歌谣,设计教学游戏,创设课堂和校园英语学习环境,添加小学英语教学活力。因为各个模块的训练都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展开的,每次作业,都是先通过小组练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到班里汇报比赛(每次代表是不同人),每一模块的评价都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形式,充分培训了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结合实训基地,精心设计课程内外一体化实践模式。

人类的认知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社会实践是认知的目的、基础和检验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的发展不仅仅通过信息的积累,更是通过在个体参与的实践共同体中交流、分享、共同构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发展观认为,教师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在与他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审视自己的知识、教学观念,重塑对教学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培养教师职业角色[11]。总之,课程内学的内容,是课外实践的基础;课外实践的反馈信息,促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因此,本研究结合《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课内教学展开,在学院的精品课程平台上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http://221.5.51.173/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2344068&menuNavKey=2344068),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传优秀的资源和小组在微格教室的授课训练录像、教案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平台互相观摩,互相点评。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信息即时反馈”是一项重要的微格教学步骤,它包括“录像重放―自我分析―评价讨论”三个环节[12]。通过指导老师及同学的反馈评价,使授课的师范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学生自我监控、师生共同监控的双保险,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及培训效率。

同时,该课程的设计以教学能力为线索,利用我院的附属学校的教师资源、兼职教师资源和实习单位的教师资源,实行“双导师制”,施行课内实操和课外实训一体化,施行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见表3)。

表3 课程内外一体化实训施行表

备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于1998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有44个教学班,学生2339人。

学生入学的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夯实理论、专业知识,也为教学技能训练打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从入学的第三学期一直到毕业,我们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进行课程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课内模拟与课外见习/教育实习相结合、优秀生实习与全体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等。

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我院附属学校见习,初步感知从一年级到七年级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能力。第四学期开始外语教学理论学习,理性认识小学英语教学,同时开始选拔该年级优秀学生轮流在课外担任附属学校的助理班主任和助理英语教师,协助班主任和英语教师开展课外辅导、课件制作、家访等工作。在这一学年内(第四、五学期)采用轮换的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第五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在微格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包括英语歌谣、英语游戏设计、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和说课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同时先安排部分优秀生实习,具体的做法是:优秀学生先到实训基地实习或到农村小学支教两周后回校以班为单位进行实习经验交流,《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指导老师将已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分到班里各个模拟教学实训小组,带动其他同学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接着系里组织该年级的学生举行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同时选拔学生参加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六学期采用两种实习形式全面铺开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做到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主要安排到我院附属学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安排校内外指导老师进行到位的指导。分散实习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在学院和系的协助下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主要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指导,学院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则通过走访、电话、电邮等形式进行跟踪指导。

由于建有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不仅在校内校外都随时可以利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平台查找需要的教学资源或者展示自己的优秀课例、教案等,为师范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为下一届学生的实习前教育提供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这正符合David 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需要反思和内化,学习最好的结果是产生行动的方案,并将方案化为一个个小的实施细节加以落实[13]。

通过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设计和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无缝结合在课堂模拟教学和真实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在师生的共同评价中,学生不断地反思调整,逐步具有组织教学活动的英语教学能力,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的要求。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效果。

1.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检验课程训练模块的效果,本研究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探索考试形式“岗位任务化”,即把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学生的职业岗位任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成立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训练模块)设计游戏、编写英语儿童歌谣、设计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等。每一模块的评价都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建立和生成对教学的深刻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能力,缩短课堂模拟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之间的差距。

2.后期的调研结果分析

2014年10月,课题组在2012、2013、2014届毕业生(参加过课程内外一体化所有项目的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81.67%)。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外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帮助,该课程的评价体系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毕业生认为非常有帮助的,教学内容在实习中可以马上使用的课内教学模块中英语教案设计占93.88%(46/49);英语课堂模拟教学占100%(49/49);认为有帮助的英语儿童歌谣教学与套用占71.43%(35/49)、英语游戏设计占79.59%(39/49)和说课占93.88%(46/49)。

毕业生认为非常有帮助的课外实训项目为到实训基地实习(2周)或顶岗置换,支教(2周)占97.96%(48/49)、教学技能比赛占93.88%(46/49)、顶岗实习占95.92%(47/49)。毕业生认为这些实训项目能快速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其他实训项目也被毕业生认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教育见习占75.51%(37/49)、附小教师的教学助理占100%(49/49)、网络教学平台占65.31%(32/49)等。

2013年课题组于附属学校当教学助理的调研学生中被附属学校的领导教师认为胜任助理工作、非常有帮助的占92.57%;同一年顶岗支教的农村小学领导和教师的调研学生中被认为支教学生胜任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的占100%;因教学优秀被支教学校推荐上校级或区级公开课的学生占93.75%。

所以,本课题根据阳江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人才的需求,紧扣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特点,探索具备开放、互动、课程内外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可以有效构建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四、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要立足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加大实践,才能有效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教学中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线索,把该课程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模块,紧密联系实训基地开展课外实训项目,探索并实践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体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一体化的模式,较好地弥补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教学现象,有效地训练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构建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实现以最短的时间从入职的“适应期”过渡到“成长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教学能手。同时该课程网站可以为全国的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技能学习平台,提高其职业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研究提高毕业生的认同率,而网络教学平台的材料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可会,谢幼如.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优质案例库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

[2]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S].199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6号.

[4]刘宗南.微格教学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6.

[5]牛义,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6]胡淑珍,陈钧.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丛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7][日]井上光泽.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J].高教研究:中日教师教育交流专辑,1998:1-3.

[8]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9.

[9]旬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25-33.

[11]邓晓芳,刘芝花.试论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伴录像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有效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篇5

各单位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扎实工作,乘势而上,确保全年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教育局将根据节点计划,加强对各单位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附:崇明县教育局*年重点工作和节点计划

1、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编写“科教兴县”行动纲要:2月下旬至3月底前期准备工作;4—5月起草;6月征求意见、送审批准。

2、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1)校长职级制评审工作:一月份全面动员,领取有关申报表格;二月份完成一级及一级以上校长的材料报送及专家评审工作;三月份完成一级及一级以上校长的审核工作,并完成二级及二级以下校长的材料报送及专家评审工作;四月上旬审核委员会完成所有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启动校长年薪制试点工作。

(2)人才引进工作:1—3月赴外省市和本市师资专场设摊招聘;4—6月面试;7—9月材料上报,办理商调、报到等手续;11月至年底启动新一轮的人才招聘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1—3月“名师论坛”规划阶段;4月选派部分外语骨干教师赴国外专业培训;5月开展“名师论坛”专题活动,评选德育骨干教师;7—8月选派部分外语骨干教师赴国外专业培训,聘请外籍教师来崇培训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10月“名师论坛”专题活动。3月中、下旬开展“热爱本职、安心海岛、奉献崇明教育事业”巡回演讲。3—6月,完成寄宿制高中、崇明二中招聘教师工作。

(4)职改工作:5月高级教师职聘对象进行教科研成果鉴定;7月中级教师职聘对象进行教科研成果鉴定,初级教师职务聘任;9月各级各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测算;10月高级教师职务批聘对象评审并上报;11—12月中级教师职务批聘对象材料评审。

3、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责任人:黄强执行人:基教科)

(!)“二期课改”工作:3月中旬召开“二期课改”工作会议;10—11月,分别召开中小学实施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双语教学现场教学研讨会。

(2)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校本研究,聚集课堂教学。3月10日—3月31日组织发动;4月1日—10月31日校级活动;11月1日—12月31日县级活动;2005年1月总结表彰。

(3)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月启动“十佳德育干部”、“十佳班主任”“百名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和班主任技能大赛,9月分别进行表彰和经验交流。

(4)切实提高3—6岁幼儿入园率:3月做好《上海市0—3岁幼儿教养方案》的解读工作;4月做好《上海市托幼园所办学等级评估标准》解读;5月组织获2003年终考核优秀奖的单位开展展示活动;上半年召开一次0—3岁婴幼儿启蒙教育现场会。启动幼儿园达标建设工程,3—6岁幼儿入园率达92%。

(5)努力提高小学教学质量:3月下旬召开小班化教育现场研讨会;4月开展新基础教育结题研讨活动;5月召开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六月召开二期课改工作推进现场会,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研讨活动。

(6)改善学校周边环境:3月完善工作网络,明确职责、任务、工作目标;4月召开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会议;4—12月分别开展网吧整治活动;4月专项整治校园50米内小摊贩;10举行青保干部培训班。

4、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1)完成村校撤点:2月底完成规划论证;6月底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7月底前完成校舍资源的调整、扩建;8月底初步完成村校撤点工作。

(2)完成“五四”分段:2月完成调查摸底、分析论证工作;6月完成师资调配和设备调拨;8月底完成。

(3)组建“崇明二中”:2月下旬确定办学规模;9月新生入学正常运作。

5、大力发展成职教育

(1)紧缺人才培训:第一季度培训200人;第二季度培训500人;第三季度培训1000人;第四季度培训300人,全年合计培训2000人。

(2)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第一季度培训1500人;第二季度培训2500人;第三季度培训3500人;第四季度培训2500人,全年合计培训10000人。

(3)林业培训:第一季度培训150人;第二季度培训250人;第三季度培训350人;第四季度培训250人,全年合计培训1000人。

(4)建立竖河职校教育联合体:3月形成方案;5月完成。

6、推进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

(1)寄宿制高中建设:2月底完成各主体建筑填充墙砌筑;3月初启动体育场地及人工河等附属工程的招投标工作,3月底完成征地吸劳养老对象的安置工作;4月初各项附属工程全面开工;5月底各主体建筑完成安装及粉刷量的50%;6月底完成各主体建筑的粉刷与安装任务;7月底刷好各主体建筑的内外涂料;8月上旬完成“后三通”工程;8月中旬项目全面竣工。

(2)东门中学建设:2月底完成二期各主体工程的安装与粉刷任务;3月底启动体育场地、水电、道路等附属工程,完成征地吸劳养老对象的安置工作;4月底刷好二期各主体工程内外墙涂料;5月底各主体工程全面竣工;6月底曹家河整治工程竣工;7月底项目全面竣工。

(3)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硬件建设方面:2月底完成调查摸底;3月份完成规划论证及计划制定工作;4月份完成校舍修理及设备采购的报批手续;6月底建设工程项目启动;8月底完成修理项目,年底完成设备装配。教育教学方面:3月召开重点建设初中校长会议;5月举行一次加强初中建设现场交流会;10月举行一次加强初中建设现场交流会;11—12月举行一次加强初中建设现场交流会,并对13所学校进行中期检查评估。

7、做好依法治教工作

(1)加强对乡镇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工作:3月完成《目标责任书》的修订和签约工作;7—8月进行中期随访督查;12月进行年终考核评优。

(2)加强审计工作:1—2月做好有关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收支审计;3—12月完成40所学校的财务收支审计;做好有关学校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3—4月对有关单位进行专项回访检查。

篇6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每学期二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使老师的业务达到规范化,全面化,力争使学校通过市级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基于“有效教学”的常态课堂。

4、切实做好各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力争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5、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培训学习活动,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6、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严把教学管理的规范关,推进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1、严把备、教、辅、批教学常规管理关,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本学期,学校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二次(期中和期末)细致的检查,每次检查后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记好成绩,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要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探索。一是要求每位教师学习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建议》,教师做到不备课不讲课,要讲课必须提前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学生预习准备,教学教具准备等),尽量用《标准》来完善课堂教学。二是学校领导坚持听课。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底的有利措施。三是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在教师中掀起互相学习、互相请教的研究风气。

3、要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单元把关、阶段调研考试工作。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段改进教和学的方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分析上学期县教研室和学区同意检测结果,研究命题,拿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第四、要严把学困生辅导关,坚持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将提优补差措施落实到位。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各次测试成绩,查找出差生的原因,建立完善学困生档案。其次是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帮教小组),发挥帮教小组长的作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困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再次是教师对学困生采取各种能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自信的策略。总之,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使差生的成绩尽快提高。

4、严把教研质量关,坚持把改革与创新、质量与效益同步落实到位。首先是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再次是广大教师人人确定教研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搜集资料,在学期末人人形成教研材料,人人的教研水平都有一个提升。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课改信息(案例、反思)。

(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提升

1、建立教师理论学习与主动反思的激励机制

为督促教师对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提高文化层次,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本学期,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或报刊杂志,每周教师业务学习活动由教导处推荐相关学习材料,不定期检查教师们的学习。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教学对话交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2、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

学期初,学科教研组要认真制定好本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地点、人员、上课内容、教研主题)。按县教研室和学区的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各教研组要认真实施“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或“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操作流程,通过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听课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评课过程中,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要有求是的精神,能倾吐内心的声音。

3、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带头作用,并拟邀请一些教学能手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讲座活动,进一步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我们还将成立由教学骨干领衔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学校要他们发展变成他们自觉要求发展。继续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进程。同时,也让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三)加强艺、体、综课程的落实与研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1、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规范音、体、美、信息和活动课的教学,完善考查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特长培养,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从校本到社区到实践基地,加强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注重材料规范和积累,力争上出特色。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禁毒、安全、心理健康、计划生育知识与青春期教育活动,守一方净土,保八方平安,校园和谐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质。

1、按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做好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做好学生转进、转出和休学工作。

2、认真做好各种教学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保证在各种教学检查中能高质保量通过。

3、督促各主任做好教师的调、代课及请假记录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畅有序和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西源小学XX年下半年小学教科研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活动地点

参 加 对 象

1

09.03~09.09

学生注册,正式上课

2

09.10~09.16

学区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温州市小学体育送教下乡活动暨小学研讨会

岩头镇小

枫林镇小

教导主任

体育教师代表

3

09.17~09.23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一)

学校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各教研组制定计划

待 定

西源小学

相关师生

相关师生领导

相关教师

4

09.24~09.30

推荐参加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县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

县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会

学区农村英语教师现场简笔画评比活动暨英语教学质量分析会

西源小学

另 定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岩头镇小

参赛教师

学区、学校领导

相关领导、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数学教师

5

10.01~10.07

庆祝中秋、国庆节

各 校

全体师生

6

10.08~10.14

县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温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1日周四下午)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另 定

各 校

另 定

参赛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7

10.15~10.21

温州市小学音乐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9日周五下午)

温州市教研院送教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二)

学区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研讨会

校优质课评比

信息技术培训

另 定

五尺小学

待 定

待 定

西源小学

西源小学

小学音乐教师

相关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科学教师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8

10.22~10.28

学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心理健康培训

另 定

西源小学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9

10.29~11.04

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城北小学

鹤盛镇小

芙蓉校区

信息技术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教师代表

10

11.05~11.11

县优质课评比活动

县、学区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书写评比

学区第二届数学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备课检查

另 定

各 校

待 定

西源、梅坦

参赛教师

五年级师生

希望班教师

所有教师

11

11.12~11.18

学区音乐有效教学研讨暨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语文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考试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西源、梅坦

音乐教师

语文希望班教师

所有师生

12

11.19~11.25

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西源、梅坦

相关教师

13

11.26~12.02

县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一)

待 定

岩头片小学

美术教师

相关师生

14

12.03~12.09

县主题活动:“量与计量”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二)

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

岩头、碧莲

待 定

枫林、鹤盛片

西源小学

相关教师

相关教师

相关师生

全体教师

15

12.10~12.16

县小学品德名优教师送教下乡

县、学区第三届小学生“童心习作”现场赛

枫林镇小

岩头镇小

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16

12.17~12.23

县主题活动:第二学段语文有效教学观摩展示

学区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岩头、碧莲

另 定

待 定

语文教师

音乐希望班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17

12.24~12.30

温州市小学学业质量合格率调研抽测

教师年度教育教学论文送审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暨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待 定

各 校

待 定

相关师生

参评教师

相关教师

18

12.31~01.06

县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相关学校

相关师生

19

01.07~01.13

学科技能测试 期末复习迎考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各 校

西源、梅坦

全体师生

全体教师

20

01.14~01.20

县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优秀课例设计及课件征集评比

各 校

全体师生

21

01.21~01.27

期末考试(抽取年级、学科检测)

各 校

全体师生

22

01.28~02.03

学科成绩统计 教学质量分析

各 校

篇7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七、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八、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刘少玲 女 43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负责人

总策划、监督

朱世文 男 34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织实施

(组长)

策划、监督

李醒群 女 39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李泳锋 男 33 小学高级教师 英语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林小红 女 40 小学高级教师 中文专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黎素清 女 31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数学科)

谭炳深 男 32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语文科)

李桂源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英语科)

吴小勇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自然教育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负责科学科)

欧阳伯祥 男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徐小燕 女 28 小学一级教师 小教英语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欧阳志莺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陈丽君 女 25 员级 小教数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篇8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当前,高师院校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师范生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得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学技能技巧,而不能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1.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与教师教学技能密切关系的便是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我国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较多停留在对师范生的“三字一话”的训练与考核,只要求师范生写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讲好普通话,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结构及形成机制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更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2.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指导性不强。由于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实践中往往是教师或学生缺乏抽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演绎”能力,缺乏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可操作的“程序”。教学语言训练力度不够,教学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同,它不仅要求发音准确,而且要求表达力强,富有感染力、交互性和启迪意义。

3.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还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学习评价和指导方面,它们远比“三字一话”重要。尽管师范生在实习前进行了试讲等实践环节的训练,但是因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特别是缺乏对师范生教学技能针对性训练,致使学生正式上课仍然感到盲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

4.培养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要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水平,除了通过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以外,还要注重学生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只有学以致用,学生才乐意学,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示范,观摩优质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

1.以自我养成训练为主,矫成训练为辅

观摩优质课录像是自我养成训练的重要手段。我们购买了全国各地几十位青年教师优质课的竞赛录像带。让受训者利用晚自习或自由活动时间,带着问题观摩各种学段、各种题材、各种课型和各种风格的教学实况录像。师范生从技能操作性定义出发,进行直观的感觉。由于“感知模特”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给师范生提供具体技能的目的和要求,师范生也能直接模仿复杂的教学行为中的具体技能。放录像时,教师可以针对某些技能的特征进行阐释。放完录像后,让师范生进行讨论。他们被老师的大刀阔斧地开辟语言场景和精雕细刻的教学技能所感染,然后又被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怔住,从点点滴滴做起,帮助学生吸收和存储新语言材料的技巧,加深了对教学技能的认识,强化了教学技能意识。他们钻进课堂教学这个“黑匣子”,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榜样,行动有依据,设计自己的教案和教学步骤,精心准备教具,揣摩自己的教态、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因此他们对在微格实验室的演练就有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大大减少了矫正训练的时间和精力。

2.小组自由练习和录像反馈相辅相成

在观摩的基础上,我们为受训者提供了足够的训练素材作为课外作业,由受训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以5一6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按技能要求设计的教案进行演练。这些教案详细地记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演练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根据小组成员提出的改正意见多次反复尝试。由于人数少和环境的宽松,受训者也乐于接受本组同学提出的意见。通过组内的协作、交流和辩论,组织探索和自我反思,容易形成互教、互帮、互学的合作局面,使每位受训者都有受训练的机会。在指定演练的基础上,又在教材中指定不同的课目让受训者自己备课写教案,以小组的形式演练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步骤,让受训者自我决策、自我更新,并由小组其他成员根据技能评价指标给予量化评价。如果达到及格的标准,就到微格教学实验室使用录像的手段对他们的训练效果进行反馈。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各自演练不同的课目。在教学班集中进行录像反馈时,这时就会有5一6个人是相同的授课内容,但各人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并且能进行比较,能体现每个受训者的训练效果。全班受训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不同的教学行为的优劣、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成败,为自己提供经验和教训。

3.以受训者自我评价为主,帮助寻求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各种课型的教学任务和每项技能训练的评价指标都是透明的,录像又很全面地反馈了训练效果,我们就充分利用录像作为受训者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自我探索过程,让受训者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受训者互相评价。我们经过调查对比,发现受训者观察评价自己的录像的时间,最好放在他们观看了别人的授课或者授课录像以后,甚至隔几天到一周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退出授课者角色的心境,转换成学生或第三者的角色心境去观察录像中“那个人”的教学行为。他们就会克服主观性片面性,从而客观地全面找出录像中“那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由于各人对技能意义和评价指标理解的差异,让全班受训者再进行综合评议或互相评议。指导者在此基础上帮助受训者分析模拟教学中的得失,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对他的失误进行诊断,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寻求改进和提高的方法与措施。这样,录像反馈和微格教学实验室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微格教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

4.成立学生专用微格教学教室,使微格教学成为学生提高教学的常态化模式

微格教学是英语教学技能培训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微格教学学生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增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学校应成立学生专用微格教学教室,鼓励学生利用微格教学设备将微格教学做成常态化。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微格教室完成自己的教学演示。同时要求学生逐渐形成“三修改”原则:自行观看后修改;小组内放映后修改;班级放映后修改。反复的修改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学生的教学思想得到交流和拓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5.突出技能训练重点,带动其它技能的协调发展

我们把教学技能的分类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新的教学模式上,以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为核心,围绕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师范生运用教学方法的灵敏度,重点训练以下教学技能:导入技能、呈现演示技能、机械性操练组织技能、意义练习组织技能、交际性练习组织技能、巩固强化活动组织技能。虽然在这些技能训练的前后,我们也安排了教态、课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提问、纠错等其他单项技能的训练,但我们始终把这些单项技能的训练围绕上述六项技能的训练进行。在重点训练这六项技能的同时,又不忘其他技能的协调发展。这六项技能的训练是微格教学的“纲”,其余是“目”。以纲带目,教学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更明确,教学行为的变化就更大,效果显著。最后的结果是摒弃了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程序和设计,大大提高了师范生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的灵敏度。

6.教学竞赛促使学生教学技能产生质的飞跃

教学竞赛是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的有效手段。每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其他相关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我们尤其重视赛前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契机,利用这个机会在学校展开竞赛的预赛和初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到竞赛的氛围中来。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竞赛,得到锻炼,我校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方式来进行小范围竞赛。实践证明,这种预赛和初赛的形式已经成为学生教学技能飞跃的跳板。很多学生正是通过积极备战比赛而得到提升,在比赛中增强了自信心,那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更是受益匪浅。

7.充分利用教育实习,作为提供学生宝贵的教学实践

教育实习是对学生教学技能全面的检验,也是学生迈向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步。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应当建立小学、中学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的毕业生要在教学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习工作。同时我们除了在前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外,还需要指派教师专门负责帮助或指导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实习带队教师通过坐堂听课、课后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并加以指导。每年我校实习生都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部分实习生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校成立校内网站“教学畅坛”。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提出疑惑,解答别人的提问等。同时我们组织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畅坛”中的难题进行集中讨论和解答。该平台的建立为学生解惑答疑,拓展思路提供很大地帮助。

总之,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对师范生发展动机的激发,有利于师范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英语专业师范生顺利的掌握教学理论和技能,缩短了他们从学生到教师的适应过程,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何明初,杨斌. 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几种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 教学天地2000,(6).

[2]孙雷.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研究―――课堂教学技能模块的实践. [J]群文天地,2011,(11)

[3]王纯,杨孝龙. 微格教学与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J]安康师专学报,2001,9

[4]叶惠文,邹应贵,杜炫杰. 现代微格教育系统构建与实施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2006,(7)

作者简介:韩伟忠(1969―),女,江西萍乡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篇9

一是强化观念引领。今年,我区和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先后共同举办了“田园城市·和谐教育”和“构建高效和谐团队”论坛,全区近六百名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参与了论坛活动。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就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谐教育实验、创新学校管理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在积极的对话中,开阔了视野,加深了认识,提升了素养,更新了观念。

二是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十万教师大比武”、“第二届名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组建3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和辐射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并实施《名师后备研修班实施意见》,名师队伍梯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并实施《成华区教育局关于提高名师待遇的若干意见》,名师回流初步显现。

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尊重学校用人自,实施用人单位到重点大学直接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模式,年直招优秀大学毕业生67名;启动兼职教研员制度;引进区外名校长加盟我区;与西南大学和华中师大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班与进修班,现已有4名干部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学历班。

二、强化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普及心理教育。与西南大学实施战略合作,成立“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月,成华实验小学被列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并作为全市小学唯一代表在命名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是强化艺体教育。艺术教育成果丰硕。月,成华实小、北新实小等学校艺术团对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获最佳组织奖和展演特等奖,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2月,建设路小学舞蹈团、合唱团又应邀赴香港、新加坡参加“魅力校园”第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展演获金奖;月,培华小学被命名为“全国书法实验学校”。阳光体育全国领先。2月,教育部就我区阳光体育成果以“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简报”的形式向全国通报表彰;月,我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先进经验入编《百名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交流材料》;月,列五中学学生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冠军。

三是开展科创、实践教育。结合灾后教育重建,大力实施综合实践教育。月,成功举办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现场推进会;双林小学和双庆中学的科创教育、建设路小学的想象教育、49中的绿色教育、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的沟通教育、双水小学的若水教育和龙潭小学的礼仪教育等在区内外都取得了积极影响。月,双林小学参加亚太地区机器人锦标赛荣获五项金牌,打破一项亚洲纪录,创造了四川省中小学科创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

三、强化内涵发展,区域教育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内涵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落实《八条规定》,切实做到把教师留在课堂,让干部下到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浙江、重庆、台湾等省市教育考察团先后来我区考察教育工作。二仙桥学校通过承办生命教育现场会,短时间内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生命教育特色学校。

二是构建课程超市,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超市”,建立健全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运行机制。成华实小、石室初中、双林小学、成华小学等一批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是实施有效科研,提升教育品质。以课堂为中心,以课题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科研融合,提高教科研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朴实、真实、扎实的科研文化。由教育局和教师进修校组织实施的区域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研究》作为省级重点课题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一等奖,创下我区教育科研成果奖历史最高奖项;成华小学的《教师尚美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和龙潭小学的《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二等奖;区域幼教课题《构建川西民间文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三等奖。年,我区初级中学发展平衡,中考成绩良好,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全区中考上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线人。今年高考,我区公办学校本科硬上线77人,艺体双上线6人,本科硬上线率49.%,居六城区第一。

四、强化改革创新,教育一体化步入深水区

一是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国知名教育品牌“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正式落户成华,成功引进“石室”、“树德”两大优质教育品牌,高起点、高定位建成“成都市石室小学”、“成都市树德小学”,区域优质教育总量大幅增加;双林小学、成华小学、列五中学集团等一批现有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电子科大附小、北新实验小学、双水小学等新兴品牌学校发展态势良好;石室初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加州阳光幼教集团等引进名校品牌优势凸显。月,成都49中在成功成为树德高中生源基地基础上,成为“成都树德成华中学”。今年月,列五中学、双林小学等6所公办优质品牌学校与南华实验学校、才艺学校等6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创了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新模式。

二是继续实施“三全”战略。首先,全域思维,全域布局,努力促进优质教育全域覆盖。其次,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行动”,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区依据《民办教育法》,加大了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建筑职中、蜀兴职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民建”专业成功申报为市级特色重点专业;幼儿教育强劲发展,十三幼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园。第三,全程管理,全程育人,打破条块分割、学段阻隔,实施优质教育跨段延伸服务,积极构建幼、小、初、高不同学段有机融合、无缝衔接的全程育人模式。十三幼与二仙桥学校、双水小学与实验中学、成大附中与成都大学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三是继续探索“三走”机制。首先,继续实施学生“走班制”。以电子科大附小、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等为试点,打破班级界限,推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定班制”与“走班制”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其次,实施教师“走校制”。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全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均衡。继续实行校际教师交流制度,交流到优质学校的教师保留远郊补贴,交流到涉农学校的教师享受远郊补贴;建立走校和送教教师业绩档案制度,将教师走校与送教的业绩和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第三,探索校长走段制。打破学段、体制界限,由优质高段学校带动一般下段学校,由优质高段学校的校长出任相邻学段一般学校的学监或总校长,纵向集团、组群、成片,在以往教育集团平面发展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集团立体发展。

五、强化应用推广,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全面优化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我区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工作,坚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强学校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以及城域网等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全区学校全部达到了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的装备标准,全面优化了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二是切实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我区坚持“以用为本、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常态化应用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集成研究实验,开发和应用了学校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学生学业水平网上阅卷系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促进了全区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年,实施数字化校园行动计划,完成了所有公办中小学校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

三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工作。今年月,我区启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工作,全区学校教育现代化评估合格率为0%。9月,我区顺利通过成都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评估组一致认为,我区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育装备日趋精良,师资队伍迅速提升,教育管理日臻科学。

六、强化对外开放,教育国际化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为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更好地提升成华教育品牌发展,今年3月成立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并制订了《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范围。

二是着力打造精品外国语、双语学校。积极支持成都实验中学与国内知名外国语大学合作,努力打造公办精品外国语学校。4月,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并与中国双语教育学会合作,开展双语教育实验,今年月,该校成功承办“全国小学英语暨双语教学研讨会”分会场会议,并在“中国(成都)教育国际化论坛”中交流了双语教育的办学经验,受到了好评。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加强与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区列五中学、华西中学、成华小学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已经与国(境)外学校结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努力创办成都一流国际学校。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充分发挥我区教育资源后发优势,积极寻求国际交流合作。在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东方新城片区引进中英、中欧等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正努力打造成都一流国际学校和国际化学校。

七、强化教育保障,区域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创新机制,实施惠民政策。成立“成华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全年共募得各类教育资金近千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教育资助、灾后重建经费的筹措渠道。依托“成华区教育资助管理中心”,全面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常住人口子女以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政策,对符合政策的涉农专业和农村困难家庭中职(含技工学校)学生免除学费共计32.万元。全年为“宏志班”和“爱心励志班”学生共拨付资助资金92.96万元。

二是重拳出击,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成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重拳出击,重点治理了随意增减课程、占用休息时间补课、违规招生、义务教育学校设置重点班、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对高考信息进行炒作等现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校务公开,坚决治理和杜绝了教育乱收费行为。迄今为止,在成都市中心城区“规范办学行为”各级通报中,我区是唯一“零查处”区县。

三是严格执法,治理学校环境。启动实施校园安全工程,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执法巡逻大队”。目前,该大队已成为我区教育系统集应急抢险、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平安维稳于一身的准专业化队伍。今年,我区面对综治维稳的严峻形势,各中小学、幼儿园迅速反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密监控,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八、强化创优争先,成华教育优质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教育成果走上国际舞台。今年月,我区应邀参加联合国主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大会和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发言;月,在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我区师生将共同创作的彩墨长卷《和谐家园》赠给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并作为特别礼物送存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

篇10

从“融合课程”到“七彩树绘本工作室”

王树宏说:构建“融合课程”打造生态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的原点和动力,是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是否具有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能否会玩、找到意义感,是一所现代学校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乐群小学将学生需要作为课程构建、调整和优化的根本依据。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学校多年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成长环境,打破学科壁垒,以主题单元形式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并以主题学习和项目研究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学校将主科和术科相结合,数学和科学相联系,英语和语文、美术相联系,把学科通道架设起来;把学科自治转化为让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资源。“融合课程”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

王树宏说:学校开发了古树研究课程,课程涉及科学、语文、美术、综合、思品等学科。通过学科融合,最后成就《与古树共成长》课程。这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课程。学生通过为校园古树体检,制作树叶拼贴画,在古树下讲故事,写与古树有关的文章,认领保护古树。

古树研究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践探究的精神,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爱绿、护绿意识,体会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在上学期,学校开始探索“和乐超市”学科整合主题综合课:这既是硬币兑换活动,又是一次旧物再利用活动,更是一次综合销售活动。课程以数学学科为主,融入美术、音乐、销售等知识,学生们在主题整合课中,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提升从基于文本到基于生活的实践能力。

“七彩树英语绘本课程”是学校新开发的绘本整合课程。学校引入澳大利亚希尔斯学校和艾华绘本的绘本资源,通过现有教材的二次开发,把富有韵律的原文绘本融渗进教学,作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王树宏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引领整个区域的英语教师发展。2013年3月,王树宏就将当时的田心小学与乐群小学英语教师联合起来做绘本教学研究。从此,因为浓厚的教育情怀及对英语教学的热爱,他们一起碰撞,共同探讨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七彩树英语绘本工作室”也因此水到渠成。七彩树由“七彩虹”“小树”“七本”等核心概念组成。“七彩虹”象征孩子童年的丰富多彩。小树成长需要阳光雨露,这个阳光雨露即“七本”。孩子沐浴在绚丽多彩的阳光下,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积极乐观地学习,“看绘本”“学绘本”“讲绘本”“唱绘本”“画绘本”“演绘本”,在丰富愉悦的学习乐园中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澳洲原版艾华绘本阅读教学资源与现行教材的开发与运用、英语绘本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大家同时找到了方向,激情飞扬。一次次的研讨碰撞,一次次的交流提升,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自信,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英语绘本教学为教师整合研究提供了保证。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形成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多教师合作,同一主题经不同小组多种学习方式混合形成,由多种学习材料整合,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又有精力更多地关注个性化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模式从2所学校发展到近20所学校,有近200名教师参与教研,从一个区域辐射到多个区域,更多学科教师从绘本整合教学中受益。

王树宏作为“七彩树英语绘本工作室”发起人,带领全市近20所学校教师进行团队式教学改革,以生态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发展。近3年,团队教师在各级赛课中获奖40多人次;她执教的课例多次在全国获奖,撰写论文分别在《师道》《语言文字报》《教育教学研究》《特区教育》等媒体刊发;她倡导的“和乐群美生态教育”和“风车式课程”在全国课程整合研讨会作专题交流,并被纳入《中国学校新样态》一书。

“风车式生态课程体系”设想

王树宏曾是深圳市四批喀什名师支教队队员,深圳市特区教育封面人物。她先后走进新疆喀什、塔县与云南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广东河源等地支教送课,专题讲座30余场次,为当地孩子上绘本阅读课,播撒爱心。她有前沿教育思想,具备现念“专家型”校长的基本素质,她提出的“生态乐群,和乐人生”办学理念,致力打造生态教育乐园,实施绿色文明、书香校园,阳光体育生态文化,使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她大胆创新,推动课改,在全国率先构建实行“风车式生态课程体系”,该体系使这所90%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孩子受益良多,促进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学校获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全国软式垒球示范基地;并连续4年获3次全国垒球大赛冠军。学校是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校,王树宏被邀请走进深圳新闻网名家会客厅,与大家分享“好学校与生态教育”经验,并走进深圳新闻网直播间参与“开门办学访谈”;学校以高水平通过了办学评估,王树宏作为深圳市唯一学校代表在全市校长大会作经验交流,先后近百所学校率队来校学习交流。

王树宏说:小学课程应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建立打通内在逻辑联系,形成互相支持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结构图如同设计的一部风车,风车以正向风力驱动,正向风力寓意正能量,寓意着乐群精神和童话般的幸福。只有通过灵动的课程浸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孩子的童年才是幸福美好的,才能更好地达成“教育的乐群质量”。

构建“风车式生态课程体系”,具体解读是:“风车”即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生态”是课程体系的经脉和内涵。其设计思想是以童心为视角,以理念和学校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各项课程整合,重新调整和设计,建立身心修养、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健康自信等五大领域;通过建立普及性特色课程、超市化个性课程、精品化社团课程、序列化节日课程以及隐形式文化课程等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实践。

普及性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国家课程中开设普及性特色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从课程中受益。为了培养学生健康自信的品质,学校编写校本教材,在普及基础上形成梯度教学体系: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围棋、跆拳道、足球、国学、书法等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优雅气质,学校在一、二年级音乐课中开设形体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竖笛、藏书票课等。学校共开设个性化课程64门,形成超市化个性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每周三下午为乐享个性课程时间,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全校学生像逛超市一样同时选课,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课程。超市化个性课程的设计,不仅让每个孩子学会选择,而且让每名孩子都有梦想花开的机会。

精品社团与校园艺术元素

王树宏说:学校社团课程有35项,包括垒球、跆拳道、足球、版画、科幻画、软笔书法、陶艺、古筝、管乐、竖笛、拉丁舞、中国舞、合唱、五彩叶脉、小小实验家、3D打印、无人机等。这些社团课程分别为爱好、潜质、特长不同的学生而开设,让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时空与可能。

学校将不同节日融入课程,3月绿色文明节,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小制作;4月体育节,学生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5月艺术节,舞蹈、合唱、管乐、朗诵、相声、乐器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展现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憧憬;9月感恩节,学生们向老师献上一枝芳香的鲜花,献上亲手制作的贺卡,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10月科技创客节,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科技的翅膀;11月读书节,“小桔灯”图书漂流进校园,读书演讲、读书交流等活动精彩纷呈;12月英语节,学生们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剧,与圣诞老人互动游戏。在这样的节日课程里,孩子们有期待,有实践,充分感受着节日的氛围带给他们的良好体验。

学校隐形课程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一草一木、一廊一厅皆课程。学校以生态理念营造校园文化,建设“一园一基地两厅三廊四墙”的生态文化格局。孩子们从经典故事长廊中体悟道理;从艺术长廊中欣赏版画(藏书票)文化;从科学长廊中感受科学创新的伟大力量,了解生命起源。学校“生态墙”融师生“七品”培养目标与学校绿色文明特色于其中,灰瓦青瓷,瀑布水池,体现学校生态发展理念;各楼层过道开辟“我们的风采”图片展、版画作品、悦读地带;在各楼层设立微型班级环保生态花园;将美丽家园课程搬进课堂,展示在墙上,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学校。王树宏与全校师生及家长们一起参与校园创意、设计,学校生态长廊、“七品质”墙、静心小苑、和悦书吧、心手印迹、芳草厅、乐群图、才艺苑、乐品园、乐群居等,无处不体现教育者情怀和智慧火花。学校借此举行“校园十景”评选活动。虽然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在读书期间享受着美,感受着美,无形地培养学生具备优雅气质与文明礼仪素养。

美术教师黄露璐从一名美术教师成为学校的设计和管理者,为学校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贡献智慧。黄露璐说:我曾是一名平凡的美术老师,是王树宏校长引领我进步。她说“要争做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更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多年来,学校美术科组坚持学校版画特色教学,巧用环境之“力”,发挥专业特长,将学校教学与校园规划、教室、场室、艺术长廊设计有机结合;当孩子和家长朋友来到艺术长廊,总是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心底里的欣喜溢于言表。王校长对美学的研究与领悟让我深深折服。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总是不断碰撞。学校的基调设计精心挑选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青花瓷、陶艺等艺术元素,结合圆形拱门和岩洞壁画形式,设计出展示版画作品的艺术墙,流畅的线条,清新明快的色彩,将孩子们的作品衬托得分外耀眼,也彰显出乐群小学和谐、快乐的校园主旋律。

校车司机黄锦标,同时还是学校盆栽课程教师,这种兼职实属“罕见”。黄锦标说:我与乐群小学一起携手共度近20年,亲眼见证乐群小学教师敬业的精神风貌。王树宏校长是一位爱美的人,一直致力于为学校营造绿色生态、清新舒服的办公环境。有一次,她让我带她去花卉市场挑选盆栽。花卉市场的盆栽的确漂亮,绿意盎然,设计精巧,顿时让王校长为之倾心。然而,花卉市场的盆栽价格不菲。此时,站在一旁的我若有所思。“王校长,这个盆栽是好看,但太贵了。要不,买些材料让我试试看?”王校长喜笑颜开:“看来我们司机标哥要大展身手了!”从此,我走上了“盆栽达人”之路。后来,我还为学校开设了一门盆栽的个性课程,在盐田区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比赛中,我辅导学生的盆栽作品获得一等奖;在第九届和第十六届科技节活动中,我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项目学习实践

王树宏说:学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所谓项目学习,就是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中体验、内化与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在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开展以“寻秘海洋世界”“神奇的汽车之旅”“灯笼点亮学习之路”“与古树共成长”“探究风筝的奥秘”“探寻护城河”为主题的项目学习。开展项目学习后,学生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加多的学习机会,由此参与学习的学生多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培养,学习态度得到改善。学校开展以“汽车”为主题的项目学习,课堂上,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解汽车的历史及其用途;数学老师则指导学生进行“汽车修理厂”为主题的数学学习;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汽车模型;科学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汽车,画汽车;英语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教材Unit 12 In the street;音乐老师指导学生编排舞蹈,在表演中掌握汽车的功能及交通文明知识。学生通过讲解自己设计的汽车,并以写话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构想;班级还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停车场,来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参观汽车装配车间、汽车研发车间、参与汽车模拟装配;来到国际车展现场,模拟汽车营销。项目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书本知识,又参与实践活动;既吸收文化传承,又获取了探索创新;因此,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培养了学生个性与想象空间。

学校图书管理员陈兰,被学生称为“故事妈妈”,也是学校纸花物语课程教师。她说:两年前,我还只是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加入了王树宏校长创建的第一支家长义工团队,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小桔灯”故事妈妈。在王校长的支持和引领下,我们这支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我也是项目学习中的一员,参加学校及社区的阅读推广活动。2014年8月,王树宏校长特聘我为乐群小学图书室图书管理员。学校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不仅要负责个别班级的阅读课,还要在每学期培训一批优秀的“故事妈妈”,让她们进入校园为孩子们分享故事。一天下午,王校长找我谈话。她问我:除了会讲故事以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特长?我正纳闷,王校长告诉我,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在每周三下午开设了超市化的个性课程,一共有60多项,但还没有插花、手工纸花,我希望你能胜任。我听完心里直打鼓:插花,我都没见识过;手工纸花,应该勉强还可以。王校长见我一脸没自信的表情,就给我打气,说:“什么都是学出来的,锻炼出来的,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即使不是优秀的,但至少你是努力付出过。相信你!一定会做好。”在王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每周三下午,图书室多了一群雀跃的孩子们。我边学边做边授课,学生们从一开始的生疏到熟练,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情操。而我在乐群这个团队中受益非浅。如今,我经常去各个社区开设讲座,手工纸花也正推广到其他学校。

孩子成长的引领者

王树宏说:作为校长,既要思考学校顶层设计,谋划学校的生态发展蓝图,又要引领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带领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今年学校艺术节,学校管乐团的孩子们联合演奏《皇家进行曲》《完美典范》等曲目,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观众席上邀请的嘉宾及学生家长均报以惊喜和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表情,王树宏欣慰地笑了。

王树宏明白学校管乐团成立的艰辛。尽管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多数,家长文化层次不齐,但音乐无贫富贵贱之分,学校要为孩子搭起走向智慧天堂的舞台,要让孩子的兴趣得以生长。2015年9月,王树宏带领团队参观管乐特色学校,咨询专家;回校后,添置乐器、聘请师资需要资金,经过调研,学校编写了管乐团成立方案。12月,乐群小学成为深圳市“四点半活动”试点学校,器乐经费得到了保障。学校组织一场场试音会帮助有兴趣的孩子选择适合器乐;通过家长见面会解惑答疑,2016年3月管乐团成立起来后,王树宏又多次组织并为管乐班学生家长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兴趣”的讲座,转变了家庭教育理念,家长更加支持学校教育了。

体育教师何讯波是学校软式垒球“金牌教练”,被称为乐群小学的风云人物。一个年轻的“草根”教师为何在短短几年蜕变成名师?何讯波说:学校对教师成长重视,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聘请名师对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培训跟进,使我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技能得到飞速提升,工作第三年就获得深圳市体育赛课特等奖、广东省体育赛课一等奖。校长王树宏站在教育信息化前沿,为年轻教师搭建展示舞台,学校引进软式垒球项目,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除了日常自我实践与学习外,还利用空闲时间跟着专业教练学习,在网上跟着教学视频学,目前已形成一套风格独特的教学训练方法,带领学校软式垒球队积极参加各级别赛事。我还参与编写盐田区首套《软式垒球》校本教材,成为区软式棒垒球项目的佼佼者。可以这么说,没有王校长,乐群小学的软式垒球赛不会这么圆满,软式垒球获得累累硕果都有王校长的一片心血。有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王校长凌晨四点赶到机场送孩子,还亲自准备了精美明信片,写上对每个孩子的鼓励与祝福;更让人感动的是王校长写给26位孩子的明信片内容都不一样,其中,有一张这样写道:

小小垒球

凝聚着力量和梦想

每一次投出

都令人赏心悦目

都是梦想的开始

乐群感谢有你

愿敬业的乐群精神永远伴随你……

人物对话

《教育》:请您谈一下乐群小学中的“乐群”有何涵义?

王树宏:“乐群”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寓意要勤奋努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荣誉感。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曾是的秘密活动站,学校曾培养出以东江纵队老战士何基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志士;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校园内7棵近200年的古树枝繁叶茂,绿影婆娑,叠翠藏绿;学校时见小桥流水,流淌着自然与传统的和乐之音;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敬业乐群”的学校精神为一代代乐群人所传承。

《教育》:“融合课程”与学校发展有何关系?

王树宏:近年来,构建“融合课程”打造生态教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命的再现。学校因此而富有朝气与活力,因此而富有育人之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教育的写照;学校文化的和谐构建,有助于学校精神面貌熠熠生辉,有助于学校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学校遵循的课程体系是什么?

篇11

[作者简介]胡远青(196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人文系教授。(江西南昌330043)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证。当前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农民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与现代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使农村远程教育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动力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农村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是现代农村建设的需要

1、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快速集聚新型的农业人才

从21世纪农业发展来讲,开展农业科技革命,广泛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药化工技术等,用高新技术打造传统农业,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幅度地的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出现质的飞跃,并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能够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是要以科技推动农业,通过农村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与培训,普及科技知识,实现科教农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城务工,囿于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偏低及各种制度,无论是在就业、生存,还是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目前的农民工,由于“缺少文化”,往往只能选择在建筑、运输等部门从事简单体力工作,而一旦出现国家经济调控,房地产业降温,则会出现“民工回流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洗脚进城却无知识、无技术,亟需通过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帮助“换脑充电”,融入新的生活。

3、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呼唤远程教育功能的扩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道德观念,批判性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泊来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生活,是实现农村文化正确、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文化是建立在基本科学知识普及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农村开展各类科普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基本的科学素养;要求通过远程信息手段实现城乡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共享;要求在广大农民之间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在农民中进行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交流、沟通,实现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

二、当前我国农村远程教育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为“三农”服务,是远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领域,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工程,必然存在许多新的困难和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新问题。

1、我国农村中从事农业及其相关工作的劳动者素质依然很低

目前,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缓慢,农村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很小,文盲、半文盲和功能性文盲人口占有相当比例,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对高层次的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农民接受远程教育培训的需求。

2、资金不足、资金短缺、资金使用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远程教育的发展

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重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站、网络、租用通讯线路,引进大量的教学软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更需要持续性投入经费。据调查,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学校自筹和按政策标准规定向学生家长收起的“上机费”,占的比例比较多,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境。农村远程教育的建设资金分配比例大致是:硬件建设占67%,软件开发占17%,人员培训占8.6%,容易形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降低了有限资金的整体利用率。

3、农村远程教育内容单一,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性不强

网上教学资源差,大部分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的形式设置在网上,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和多媒体课件。现有的面向“三农”的教学资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不能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要求,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现行的远程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农村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4、农村远程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配套

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借助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把先进的教育内容传送到村寨乡间、农家炕头,为广大农村学习者不出村庄、不误农时,自主选择所需内容提供便利。但目前开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门槛仍然偏高。

5、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由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以及信息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缺乏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专业化信息技术教师,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三、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对策

1、大力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农村远程教育资金保障体系

要保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让远程教育正常运转、持续发展并与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相融合,持续性的资金保障至为关键。应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远程教育的投入,创新投入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投入的新格局。国家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资源运用等持续投入的经费并设计好良性运转的机制;项目工作实施结束后,要作为国家对农村教育支持常规性投入的一部分;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上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尤其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将远程教育培训纳入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大框架通盘规划,开发与当地资源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广大落后地区农业、农村和农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出路。为此,中央和省级政府应通过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村产业、就业联动等方式,以项目拨款支持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2、建立新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系统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行政自然村建立具备基本条件的远程教育教室。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的学校,同时也是全国科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其设施、设备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应向广大农民开放,并公布开放时间,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农村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和贫困的乡镇,建立体现个性化学习功能的农村综合教育示范培训基地。基地应配备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交互式的教学课件点播系统、标准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在远郊区县应建立具有交互式教学、资源整合制作、互动答疑、远程咨询等功能的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县教育中心为农民服务的支撑能力。通过该教育平台,不但可以实现乡镇基地间沟通和交流,促进农村基层的教育和资源共享,还可以面向本县区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和站点自行组织专题性培训。

3、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的技术水平

农村教师数量大、分布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所有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应采用分级、分层、分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全员培训,可以由参加过省级、市级培训或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或校外聘请专业教师对教师进行推广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着重加强远程教育工程设备与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增强教师应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引导教师将三种技术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培训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反馈机制,为农村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4、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远程教育教学效率

农村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于学科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基础教育,针对有一定师资力量的课程科目,建议主要提供辅助教师教学的内容,如教学资源中与教材同步的系列教案示例、媒体展示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相关资料;对于薄弱学科,如英语课程,则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小学英语”所提供的基于情景模式下的多媒体课件,缓解了英语教学的师资不足的矛盾。还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为学生提供的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专题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开心。

篇12

几乎每所学校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点而常抓不懈,但为什么很多校长都为其教师队伍现状和后劲感到忧虑?

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回答是: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快速见效的技术拿来和经验移栽,缺乏教师发展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既赢得了教师发展的本质力量,又聚生释放了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作为农村县域学校求解教师发展质量,挑战前所未有。金华希望学校的实践研究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迪:聚生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存在大量的突围空间和希望地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2-0052-06

现代学校校长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抓教学质量,还是教师发展?

现实中的常规回答显然是:学校既以教学为中心,校长必须着重抓好教学质量。可令人遗憾和不安的是:这个回答是错误的。

但回答也有例外。在部分犀利的校长眼里,校长的工作重心应是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抓教师发展质量。因为:依托教育教学实践递进的教师发展质量,天然与学校教育质量相伴而行。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13年前,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创建时,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块土操场和从乡镇考调进来人均年龄只有26岁的19名教师,老师们专业程度不高、能力结构偏弱、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学校新招的280名学生多为农村留守儿童、小商小贩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心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存在严重问题。

可如今,这所起步艰难的农村县城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已然崛起为县域优质教育的典型:办学规模近4000人,教育质量连年走在全县前列,成为南充市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及其示范学校、西华师大实验基地、四川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教育科学论坛》等多家媒体报道跟踪,各地考察团队纷至沓来。

从白手起家到大步跨越,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之路,写下这不凡业绩的,当属业已壮大到117人的教师团队。他们中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2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20多人、县级星级教师65人,200多人次夺取全国、省、市、县级教学竞技比赛次一等奖,50多人获得县级以上课件和教具制作比赛一等奖。更为重要的是,大批教师内生了主动发展、岗位创造、功立业的强劲力量。

触摸学校优质发展的轨迹,清晰跳跃着组织诉求教师发展质量的动感脉搏,而其盎然跳动的则是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一、战略重心指向教师发展质量

伴随西部开发的战略跃进,发掘培养和用好用活人才,已是各行各业的兴旺之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性力量,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赢得可期的学校教育质量。

作为浙江金华市对口援建学校,办学初期,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在教育资源薄弱、社会信任匮乏、强势学校合围的校情背后,背负的却是持续上扬的优质教育期盼、主理部门的教育高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的高要求。靠什么力量站稳脚跟,赢得学校可持续的优化发展?绝不能靠等、靠要,金华希望学校决意把崛起的力量源泉指向教师,指向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及其力量释放。

然而不容乐观的现实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点而常抓不懈,可为什么很多校长都在担忧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后劲?稍加观察便会发现: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形式多样,以及吹糠见米的技术拿来、经验移栽,缺失了教师发展的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师,诉求教师发展质量不仅需要社会助力和教师觉醒,更需要作为教师发展主环境、主阵地、主推力的学校倾其所能,身处教育薄弱环节的农村县域学校更当竭尽全力。

在金华希望学校看来,所谓教师发展质量,诉求的就是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丰厚文化素养的能力,即有质量的教师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具有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

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师发展的本质规律,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把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充满主体意识、具有创造精神、富有个性风格、研修发展统合的教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生释放了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品质提升无可阻遏的团队力量。

二、校本探索教师发展路径

如果说金华希望学校走上求解教师发展质量之路,是在处境不利情势下只得去“啃”教师发展这块硬骨头,并充满了过程艰辛,那么上苍的不负回报则是:这一“啃”竟然啃出了味道,硬是闯出了一条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并赢得学校发展质量的校本之路。

(一)走“顶层设计”的教师发展之路

对教师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就是学校引导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建树发展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和持续动力。为此,金华希望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引导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行为风格、教学优势和短板,以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路线。学校为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发展规划、研训情况、工作成果等,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质成长档案。

二是组织评估,明确目标。学校组建了教师发展质量研究指导团队,将教师发展界定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教师申报自己所处阶段并制定发展规划,专家团队诊断教师发展现状,助其找准发展目标和路径。

三是勾勒专业成长范式。学校建立“名师培养工作室”,以“名师培养实验先行,普通教师跟进”的方式,将部分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编制名师发展路线图,建树发展标杆以引领全体教师发展。

四是当好参谋。学校将教师成长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指导教师付诸行动并记录行进过程,包括阶段性成果和过程性困难,引导教师诊断目标达成情况,并动态调整行动计划。

顶层设计教师发展由是赢得了老师们的普遍认同,虽有个别教师感到“自己好像被边缘化了”“在同生共长中压力很大”,但更多教师从中找到了方向和路径,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和发展的动力。

(二)走“以师为本”的管理之路

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金华希望学校确立起以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理念,根据教师生存发展状态,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

学校创设条件,让老师们课余到学校阅览室学习、到教工俱乐部锻炼,舒缓工作疲劳和紧张心态;举办“希望人论坛”“教师自由沙龙”“体验式培训”,搭建平台让老师们扩展眼界、砥砺智慧、共生共长。

以网络研修拓展发展空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以保证网络研修,80%的教师通过网络参加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农村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培训”。所有教师都能独立下载、上传资料,掌握了网络文档编辑、课件制作等技能,半数教师开通了博客。老师们制作的科学DV获得了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影像比赛三等奖。

放大激励力量。学校推行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以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动力;运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育教学奖惩方案”等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做到评优、评职公正公开,保障激活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味弹压逼不出优秀教师,学校管理者不能只让教师对学生放手,更要学会对教师放手。践行“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金华希望学校为教师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并催生了教师发展能量。

(三)走校本教研驱动之路

金华希望学校理解的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研究为核心的群体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研究活动和教师发展的有机整合,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发展质量为目标诉求。为达成这样的诉求,学校动作不断。

一是自我反思驱动教师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日志、教学个案,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成效和水平,找准问题、主因和应对之策。

二是同伴互助驱动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协作、对话、帮助三途径,实现教师互相学习、协调合作、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促进教师关注和改进教学;通过专题讨论、课改沙龙、经验交流,帮助教师获得建设性意见;通过“青蓝工程”“结对互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是专业引领驱动教师发展。求得教学思想与实践重建,学校与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建立伙伴关系,与西华师大、南充教院附中结成对口支援学校,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等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聘请省市专家到校举办学术讲座、指导教学现场、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四是文化浸润驱动教师发展。打造校园文化,学校通过“雪龙号”将校旗插上南极大陆,聘请曲词作家创作校歌“希望之歌”,校园建树孔子塑像,铭刻“希望赋”诠释学校发展历程。打上学校文化烙印的老师们,都以自己是“希望人”而感到幸福、自豪。

(四)走教育科研引领之路

以点带面,培育研究意识。建校初期,金华希望学校教育科研从“点”上突破,展开《中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小学英语视听导学策略研究》《学生问题心理调适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获奖课题既引领了教学改革,又破除了教师的科研神秘感,锻炼了一支敢于并乐于研究的教师队伍。

全面铺开,植入研究意识。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展开了“课堂教学建模”研究,聘请省市专家评估教师发展质量、进行课题指导。学校将课题分解为多个微型课题,尽力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微型课题《初中文言文背诵策略和方法研究》《作文评语改革》《初中数学思维训练研究》分获市级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

聚焦问题,聚生引动力量。践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金华希望学校力求把教学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各种赛课、磨课、评课活动都力求做到:“问题”比“课题”更重要,“赛课”让“磨课”更有效。学校还通过“送课下乡”“县内展示”“市内参赛”“省内献课”“全国研讨”等方式搭建平台,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育科研在学校已成“井喷”之势,老师们在研究过程和成果共享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普遍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发展紧迫感;课题研究在助力一批组织能力较强、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优化成长的同时,更为教师队伍注入了历久弥新的发展活力。

(五)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之路

遵循教师发展的正确方向,突出教师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着力体现教师个体差异,金华希望学校以探索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一是基于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着重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和运用效度;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师生互动是否有效、评价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做到了既关注学科又关注学生、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学科育人等,以此引导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基于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价。通过观察教师课堂表现、征集同行和家长意见、访谈学生,评价教师个人素质。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具有准确判断、处理课堂生成变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势和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把握教育时机的智慧;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是否落实教育方针、勇于担当教育责任等,以此促动、导引教师素质发展。

三是基于学生表现评价教师。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形式从学生眼中评价教师,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习惯是否养成,思维、品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是否端正学习和劳动态度等,以此促进教师尊重关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赢得自我发展基于服务对象的认同和反哺力量。

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的一种形成性评价,金华希望学校主要采用多元主体交互式评价,既有学校组织、学科领域的同行意见,又有教师自我、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使评价更具全面准确性和助力教师发展的导向性。

校本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设计、管理、研究、评价多路推进,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性实践研究中发现了自我、释放了潜能。

三、校本应对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民族复兴,教育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发展教育靠教师,发展教师靠质量。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学校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勇敢正视和正确应对,变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力量。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全新挑战。按照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应该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不能只为升学考试服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反思者。农村教师尤其要勇于克服环境局限,破除传统教学模式,自主构建新型课堂;同时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学生诊断、心理疏导等多种能力。

二是复杂教育对象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留守、空巢儿童不断递增,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偏差。农村“单亲家庭”不断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冲击,“单亲家庭”孩子大多存在性格偏差、受挫力差、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目前学校教育已悄无声息地走入“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会师”学校:“独一代”家长与“独一代”教师容易发生摩擦,“独二代”不服“独一代”管教的现象时有发生;“独一代”家长学识往往不逊于“独一代”教师,甚至对“独一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

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和空巢儿童,身处不容乐观的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向农村教育提出了全方位挑战。提速优化农村教师发展质量,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求解的前提性战略难题。

三是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网络信息化轻松推倒了学校“围墙”,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通过网络快捷获取信息,网络浸泡过的学生视野和知识结构,往往超出墨守成规的教师。网络在带来知识快捷获取力量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危险陷阱,来自网络的负面信息极易腐蚀学生心灵,异化、矮化、窄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知识更新提速,教师原有知识急趋陈旧、老化、报废,教师必须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补充更新知识,否则就谈不上“学为人师”,更谈不上“行为世范”的教书育人。

四是打破教师终身制带来的挑战。

教师长期存在资格终身制的惯性心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教师终身制正在变成现实。教师终身制直接制约了教师发展质量:部分教师心存惰性,忽视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更新提高。打破教师终身制,显然对教师职业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提高素质,才能保持教师职业生命的长青不衰。

(二)应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挑战的校本策略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面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的各种挑战,金华希望学校思考提出了校本应对策略。

其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要求,更好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只有树立和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素质,才能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挑战。学校促进教师学习,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理念先导,强化机制保障。倡导竞争意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在创新中”的理念;学校要制定建设学习型队伍规划,构建学习动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学习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培养教师学习能力。

二是个人与组织结合,推进互动学习。其一,在校本教研中互动,通过组内交流协作、互通信息、分享经验、提升智慧。其二,在校际组织中互动。参加校际组织,在校际互动交流中分享经验与方法,获得优秀教师引领,激发发展活力。其三,在网络研修中互动。教师在网络支持下打破时空和地域局限,与优秀教师和专家群体建立联系,通过交流协作改进教学实践、优化专业发展。

三是在做中学,促进研究反思。首先,实践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将所获知识、成果、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既要“岸上观摩”,也要“下水操作”。第二,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策略和思想,积极影响后继行为。教学反思要做到“课前做好教学审视和问题预设,课中对生成性问题做出快速反应,课后展开批判性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价值。

其二,在规划中定向,在实践中定位

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必须顶层设计教师发展,并将个人设计与组织设计、个人需求与组织需要统一起来,才能引动教师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同生共长。

一是加强自我认识与反思。学校犹如“磁场”,教师不被“磁化”就会被“析出”。教师要强化对学校的认同,加强自我角色特点和性质的理解、自身能力和价值追求的判断,从而在规划职业生涯中找准方向和路径。

二是个人设计发展路径。找准自我发展定位,教师必须综合分析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职业倾向,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特点确定奋斗目标、做出行动安排。教师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定位:在观念上,树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情感统一的理念,从课程执行者、使用者转向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和参与者;在素质上,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习研究,做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和创新者;在方法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剖析和解决问题,做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与合作者;在态度上,以平等的人格、真挚的情感,智慧地走进学生心灵,维护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在行动上,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活动和学习方式,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是组织设计教师发展路径。学校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职业规划,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速度、质量层次,把握教师所处发展阶段,提供路径和资源支持,以增强教师发展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放大教师发展价值。

其三,以他动力强化原动力

教师发展动力源自两线:一是由内部认知、情感、动机产生的原动力,主要源自教师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达成需要,并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教师作为自然人,有其赖以生存的物质需要;作为社会人,有其提升自我的精神需要;作为发展中的人,则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拓宽学科知识、优化教学行为的需要等。二是由外部环境、任务、职责等产生的他动力,激发培养他动力可采取三条路径: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唤起教师发展的内动力;通过营造氛围和有效激励,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机会、创新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原动力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根本,以他动力正强化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对教师发展动力的培育,更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关键。

其四,拓展教师发展内涵

关注教师发展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值得重视。

一是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正所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教师拥有健康丰盈的心理,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开办心理讲座、心理体验活动等优化教师心理环境,影响教师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赢得共生共享的发展能量。学校还要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感恩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是助力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向“信息资源掌控者”。其一,参加网络研修,让每位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先进理念,丰富文化素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其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系统、制作教学软件课件。其三,渗透网络教育,课堂教学渗透信息技能教育,训练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软件搜集和获取信息、辨别和筛选信息。

其五,优化教师发展质量评价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评价原则三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既看工作量更看工作质量;全体参与和信息反馈、民主化与保密化相结合,增加评价标准、程序方法、评价要求的透明度,增大个体评价材料的保密度。二是评价内容层次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合作共事、计划执行与反思等实施素质评价,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社会评价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师生评价树立良好的校内导向,以业务评价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以发展潜力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构建和提质发展。

四、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实践探索的启示

探索研究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从现实需要、实践路径和问题研究、策略应对等进行了纵深探索,观察其行为研究,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教育认知和实践启迪。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发展质量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教师发展,是教师不断认识、完善、超越自我和享受职业成功幸福的过程。金华希望学校追求“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的教师发展质量,触及了教师发展的灵魂、校本标准和可行性路径。许多学校就没有找到这些核心力量,其深刻原因在于: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容易追求表象形式、技术移植和短期效应,功利心理作祟,深入不了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仅把教师作为职业,上升不到事业的高度,只能处于被发展的尴尬状态。多数校长是按行政部门评价办学,追求短期功利效应,难以顾及教育发展的本质,更认识不到教师发展质量蕴藏着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求解教师发展质量,需要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担当、改革的勇气和智慧、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而具备这些追求和素质的校长还是凤毛麟角。

二是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诉求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找到了教师发展的本质路径和核心力量,老师们经历了一个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能量聚生释放的过程,唤起了发展力量的觉醒,并由此筑起教师生命发展的高度、扬起了持续澎湃的活力。

三是赢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并非经得起实践检验。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不假,但绝非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具备了发展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金华希望学校聚焦教师发展质量,正是站在“顶层设计”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聚生了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有力诠释了“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学校发展质量”的时代命题。

四是赢得学生优化成长的本质力量。教师发展质量的觉醒实质是人的发展力量觉醒,其意蕴在于:顺应生命的成长天性,着力唤起每个生命的发展动力,助力每个生命明晰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径、丰富发展的内涵、开发发展的潜能,就能培育起生命实现自我发展的本质力量。金华希望学校可圈可点的教师质量发展背后,正是学生生命的优化成长。

(二)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应采取有力的校本策略

一是需要“顶层设计”,将教师发展设计与学校发展设计统一起来,让教师找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二是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放大激励力量。三是校本教研驱动,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有机整合,聚生教师发展力量。四是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五是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对教师课程实施、个人素质、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六是营造人本进取的学校文化环境。金华希望学校创建了激扬生命的学校文化,着力为教师发展把脉方向、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让教师在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中,激发发展的潜力。以校园文化培育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在校生活的成功感、快乐感、幸福感,放大教师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激发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