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9:3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大班教育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寻找自然之美,表现自然之美 大班幼儿经过小班、中班的幼儿园生活,已经有了一定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他们在植物角给花儿浇水,定时记录下植物一点一滴的变化,如什么时候种子发芽,什么时候长出第一片叶子,什么时候开出第一朵花,果实是什么形状的等等;他们喜欢亲近自然,春游中主动探索身边的植物,观察他们的特征,在讨论中了解植物的作用。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思维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在幼儿园,孩子们散步时,可以带幼儿欣赏飞舞的蝴蝶、滑翔的燕子、闻香樟树的清香,看蚯蚓的行走路线。教师作为一个陪伴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感受自然之美,使幼儿的审美意识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每次活动后,教师要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画画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
挖掘生活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美的事物总是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老师的新发型,小朋友的漂亮衣服,可爱的卡通茶杯,好看的贴纸等等,生活中人们总在追求美、发现美,不断开发美、表现美。每到节日,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如何将彩旗布置完美,大班孩子各有各的主见,他们有的将彩旗按颜色排列,有的按形状有一定规律的排列,他们能活学活用,用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打扮自己身处的环境,在自己布置的环境里,他们思维更活跃、心情更愉悦。
生活中的感人事件 除了外在美,“玩美教育”还注重发现心灵美,教师要教育幼儿向善,弘扬真善美是教育的主旋律。厨房阿姨的辛苦、保安叔叔的责任、同伴之间的好人好事、新闻事件中的感人故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的心灵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美好的人与事物,让孩子萌发热爱美的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生活之美
大班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感受文学的美。比如,在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姑娘的胖瘦之间存在的关系,用直观的视频为幼儿第一时间解惑,在音频提示下,孩子们自己摸索,懂得了月有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在最后的环节请幼儿帮月亮姑娘设计合身的衣服,孩子们大胆想象,有的说可以设计随时调节胖瘦的高科技服装,有的说要用特殊材料制作,让衣服可以自己变大变小,孩子们众说纷纭,创新的火花不断奔放。
要培养孩子“听”的艺术。在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教师用完整欣赏、分段欣赏等手段让幼儿慢慢听懂每段音乐要表达的含义,在听听、玩玩、做做中体验音乐的魔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在美术《蝴蝶》中感受对称美,在科学《神奇的不倒翁》中探索不倒翁的秘密,“玩美教育”重要的是探索过程,是培养孩子乐于探索的精神。
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在飞速发展,孩子们用色彩、线条、形状表现事物,用歌声、语言赞美生活,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孩子的创作激情在一日日递增,孩子的自由创造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为孩子准备需要的材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做幼儿的陪伴者,及时给予孩子指导;教师还要做幼儿的合作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们灵感,给他们启示,和孩子一同分享苦痛、分享喜悦,做孩子真心的朋友!
区域游戏回归本真
“玩美教育”离不开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区域游戏的自由、自主。
本领域内容在选材上力求体现并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活动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生活、对生活有兴趣。纵观大中小班,本领域编写特色如下:
主题一围绕"我"的线索开展。从认识自己这个个体,让幼儿发现小时候自己的身体特 征、与同伴初识的陌生、刚入园的胆怯,到成长中的"我",发现自己长大的变化、自己与 同伴的区别、自我服务的乐趣,最后是长大的自己,可以照顾弟弟妹妹的自豪、身体发育带 来的变化以及寻求与同伴相处的方式等。以幼儿个体为中心,逐步扩大他们对外界的认识和 了解,促进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保持情绪愉快。
主题二围绕"秋天"的线索开展。从认识了解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气候、秋天身体的自 我保护,到了解秋天蔬菜的多样、秋天的节日风俗,最后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等,让幼儿 学会感受变化,在变化中有所发现和获得。
主题三围绕"生活"的线索开展。让幼儿从学习吃饭穿衣、打招呼、与同伴游戏,到自 己知冷暖、会穿衣、学合作、知安全,最后是知道均衡饮食、了解男女有别、帮助成人做力 所能及的事、关注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等,让幼儿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 人或事。 主题四围绕"冬天"的线索开展。让幼儿从知道不怕寒冷、雨雪天保护自己,到了解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为指针,紧紧围绕本学期市区托幼办及本园办园务计划,深入课程改革,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扎扎实实落实大班班级、教育教学及保教计划,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科研能力。以园本教研为核心,科研课题为载体,立足本园特点,认真致力于研究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利用每位教师的优势,互帮互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重点:
1从养成教育入手,认真观察孩子,用心了解孩子,树立“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加强园本教研建设力度,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功能,敢于创新,拓展教研工作新思路,不断改进教科研活动模式,在活动中进行实质性的探讨、研究,提升本年级组的教科研水平。
3、开展各年级组互相观摩研讨活动,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工作。
4、做好本年级组的保教协调工作,以便开展正常有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运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5、组织好每周六和备课时间的教科研活动,教研组成员积极开展“研讨课”、“研讨幼儿生活问题”活动。
三、本学期工作目标及措施
1、教师之间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反思教研活动过程等,在内容上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随时写出有意义的教研总结。
2、利用业余时间,扩大教师的视野,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给自己充电,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幼儿杂志,加强对园本教研的研究。
3、平时班与班之间进行预约交流学习。探讨平时教学活动得失,鼓励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勇于创新,按照园务计划,期末撰写有质量的教育随笔和案例分析,
4、做好家长工作。设计家长园地版面,做到美观新颖,题材多样。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填写《家园联系手册》。本学期继续召开家长会和家教座谈会;利用环境创设展示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在工作中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使幼儿园与家庭融为一体。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小丑鱼
2小猪学跳绳
3我的责任区
4 祖国妈妈特有的
5祖国大家庭
6中秋节7
甜甜的糖果
8太阳公公的忠告
5~6岁是大班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的身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属于巩固和继续发展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随之得到发展。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得更爱说话,感情逐渐丰富,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各类自由活动。在大班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其语言发展特点进行引导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常识性地进行表述,而这也是生活中常常听到幼儿说错话的原因。也由此可见,当幼儿需要表达而又缺乏必要的词汇或语法时,交往就可能被中断。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正常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大班幼儿语言发展来看,首先大班幼儿的语言更具有个性特点。这在幼儿日常交往活动模仿语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就可见。应该说,幼儿的模仿能力是超乎想象的,他们甚至能说出看过一两次的动画片中的语言,甚至会跟着学习,但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又会创造性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如,幼儿接受了“如果”这一词汇后,在生活中就会常常说“如果我怎么样?老师要怎么样?”等句子。其次,大班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语言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表示水果一类的词语。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形式,同时也在揣摩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当他们理解了某些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后,就会试着“以此类推”。如,告诉他们香蕉、苹果是水果后,他们就会问,“梨是水果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在综合语言的过程。最后,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表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逐渐学会积累词汇。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开口说话,而此时只能简单地说出如“妈妈”一类的简单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探索语言的应用并学着积累语言。这时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欲望,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如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后,幼儿就开始学着去重复,甚至补充一些新的情节,增加一些新的词汇。
二、影响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但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成人的观念和对幼儿的态度都会成为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正确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发挥积极影响因素的作用,减少不良因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社会因素而言,因幼儿生活于社会中,他们的语言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自然不同。如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大熊猫,也没有听说过大熊猫,他也就无法学会大熊猫这一词语,如果一个孩子去过动物园,见过大熊猫,那么,他对“大熊猫”这一词汇也就会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同理,一个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更多会受菜市场的环境所影响,而一个在科学院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受科学家的影响。故而,社会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日常生活中,因成人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而认为生活中的口语不太重要,于是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就更加关注书面语的培养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就自然让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趋向于“书面化”,口语能力较差。这还受我国教育体制所影响,因我国教育所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要通过书面语言来作答,于是口语能力就不高。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家长或教师的态度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幼儿出现表达错误后,如果遭到教师的批评,幼儿便不再喜欢去尝试表达,而如果教师能先鼓励,然后再引导,结果幼儿不断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还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有的幼儿因生活在较为开放的家庭中,喜欢和家长交流,有什么想法也喜欢表达出来,而有的幼儿则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家庭中,受家长的态度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三、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从对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探究中不难发现,要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环境是关键因素。因此,在大班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表达的语言环境,要让幼儿多方面接触语言,如,教学中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图书、讲故事、对话、朗读等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各类语言,在活动中学习并应用语言,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面,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展现自我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语言的应用。尤其要将游戏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因为此类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还能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如,在学习动物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戴上有动物图标的帽子,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名称,结果发现,幼儿对此类词语的掌握速度更快。同时,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于是,活动中幼儿就会尝试用各种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语言得到更好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知识的工具。在大班语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尊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敢说、愿说、会说,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交流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芳.浅析幼儿园大班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秋的畅想》为例[J].教师:上,2011(4).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适龄幼儿的入园率显著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入园率的要求,各地方也顺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把新建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提上了日程。因此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注重起点公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幼儿在入园后接受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
1 大班额教学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现存问题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机会的多少以及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然而虽然国家对幼儿园班额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班额过大却已成为很多幼儿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人曾在学前班做过一次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班内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表现出好动、注意力分散、攻击明显增加。因此在班额过大孩子过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使所有孩子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近日笔者对一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了持续观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座位距离教师近的孩子更容易融入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情境,表现相对更为积极,注意力和对教学活动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相对较高,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老师的关注点也更多的倾向于前半部分孩子,不管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对孩子的有效回应都显著高于后半部分孩子。
问题二:虽然幼儿园并没有固定幼儿的座位,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坐在什么位置。可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虽然座位可以自由选择,可很多孩子倾向于坐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当被问及为什么总坐在同一个位置时,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我喜欢坐这里”。那些长期坐在离老师较远位置的孩子,对老师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得到的关注及有效回应也相对较少。
问题三:不同的教师在同样的大班额情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综合近日的观察及对部分教师的随机访谈,发现教师的以下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班额教学情境中幼儿机会均等的实现,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的提问及表扬方式等方面。
2 促进大班额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策略
基于对以上观察结果的思考,笔者认为促进大班额教学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机智,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益,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1)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有效运用生动的言语、表情和夸张的身体动作等,吸引孩子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活跃教学活动的氛围。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那些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生动、表情和身体动作夸张的教师,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能保持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虽然班额大、孩子多,但整个班级氛围很活跃,距离老师较远的孩子也能够被吸引从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相反,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语言相对平淡,表情和身体动作较少的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大部分是前半部分孩子,距离老师较远的孩子“自己玩”的更多一些。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表情和身体动作等几个方面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从而更好的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吸引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
(2)掌握提问的技巧,有意识的用提问的方式把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孩子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那些有意识的多提问座位离自己较远的孩子的教师,在引导被提问孩子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让后半部分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直关注着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促成了整个集体的活跃氛围。相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关注前半部分孩子的反应,以致对整个班级后半部分孩子的关注程度不够,使部分原本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的孩子倾向于“自己玩”。因此,教师在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时,可以从提问的技巧入手,有意识的多提问距离自己较远的孩子,使他们在与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
(3)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幼儿融入到活动之中,使其在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教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即使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也能够融入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相反,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时,相对枯燥乏味,更多倾向于向幼儿灌输,而很少顾及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兴趣点,因此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导致距离教师相对较近的孩子,由于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互动的机会,融入教学内容的几率更大一些。而那些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则更多的表现出好动,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从而更容易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入手,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适合于幼儿的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充分调动班级孩子的积极性,吸引距离自己较远的孩子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距离远较远的孩子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进而保证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因此在大班额教学情境下,要实现幼儿的教育机会均等,除了幼儿园方面采取一定措施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在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多一份爱心与责任心,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强调将数学活动融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如教师每天点名统计人数时,有意识地引导大班幼儿创编应用题:第一组原来有7名幼儿,今天有一位幼儿请假,想一想今天第一组来了多少幼儿并点数确认……?带领孩子们上下楼梯又是巧妙运用数学的好时机。孩子们一边兴致勃勃拾级而上,一边大声的数着楼梯的级数,就这样,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将数学巧妙地融入到幼儿的脑海中并影响着幼儿。我们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并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此类活动,一改以往枯燥、复杂的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寓教于乐,让幼儿主动探索,易于接受,积极性很高,感受了数学的巨大作用,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教育引导的形式生活化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较多地关注艺术性和观赏性,却忽视了应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在开学初的环境布置中,将大量数的内容布置在环境里面,让孩子身临其境。例如,在大班教室的走廊内,我们用塑料积木穿起了彩链,每一串彩链都有不同的排列方法,并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去寻找排列规律,在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彩链时,幼儿感受到了彩链的“美”,同时也发现了一种排法中的多种讲法,积累了排序的经验。走廊上挂起的花环上,都有6-12数量不等的花,我们引导孩子来数一数哪一个花环上的花最多,哪一个最少,哪几个是一样多的……在和环境的互动中,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生活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理解了数字的实际意义。生活化的数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数学,主动学习。
三、将数学教育引导途径置于生活中
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认识人民币这一教学活动中,发现孩子对超市购物极感兴趣。于是就生成了模拟现实情景的想法,让孩子3人一组假扮一家人前去购物。当老师发给每个家庭10元游戏币,并示意他们每人购买一件物品,根据单价付款,同时算算购买商品后还剩多少钱时,孩子们顿时忙开了,他们一个个拎着购物篮,拽着老师发的钱币直奔超市,而超市的售货员则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多样物品根据类别一一分门摆放,来迎接着顾客的到来。就这样,幼儿们在挑选、购买商品过程中,各自以独特方式学习着人民币的使用和换算,体验着不同的购物经验和乐趣,把枯燥的数量关系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和感知。
四、巧妙运用实物进行数学教育引导
家庭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们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大班幼儿数学发展目标,引导家长去发现家庭中的有关“数”的现象,多创设“数学化”的环境,鼓励自己的孩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运用数地砖的方式比较房间的大小;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哪些则是正方体的;阳台上晾了多少衣服,干了几件,未干的有几件,等等。此外,我们还运用晨间谈话、饭后活动、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拓展了幼儿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我们还利用春游或秋游、饭后散步、参观活动时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公园、走进游乐场、走进超市、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外出参观,我们就请孩子观察车辆数、门牌号码、公交车站牌。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3-0022-03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大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批评则是基于多学科的艺术教育(DBAE)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否借鉴艺术批评的思想,如何借鉴,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一、艺术批评概述
在现代艺术体系诞生的同时,现代艺术批评也产生了。〔1〕自20世纪以来,艺术批评的发展尤为迅速,以至于有人把20世纪称为“艺术批评的自觉时代”。艺术批评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通常把“批评”解释为对缺点、错误等提出意见,与“表扬”相对,致使有些人通俗地把“艺术批评”等同于对艺术作品的否定评价,这其实是对艺术批评的一种误解。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批评”一词的本义为“指出优点和缺点”。〔2〕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批评”意为“对某人或某事的优劣特征作出公正、谨慎评价的活动,尤其是对书籍、音乐等”。〔3〕艺术批评应该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而不仅仅是对其作出否定评价。
从宽泛的角度讲,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感知体验与解释评价。〔4〕其中,感知体验是解释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成功的解释评价融入了反复的感知体验,它能给作品欣赏者带来某种启发和指导,帮助欣赏者注意到作品蕴涵的意义,从而激发欣赏者更积极地去感知体验艺术作品。
虽然成人的艺术批评与儿童的艺术批评在广度、深度和理性成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都是评价主体在自身对艺术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解释与评价,它们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
二、艺术批评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开展艺术批评活动
从许卓娅教授等人有关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感知和体验能力,还要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如“喜欢参与并注意吸收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喜欢与他人谈论自己的看法”等。〔5〕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实现这些目标呢?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批评语汇,通过无拘束、无偏见的探索与评价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批评,这不仅能提高幼儿欣赏和交流音乐作品的兴趣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促使幼儿更深刻、更细微、更有意识地倾听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欣赏的乐趣,而且可以激活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感悟,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开展艺术批评可以改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一味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幼儿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认识或借鉴他人的见解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幼儿自身对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音乐作品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评判和鉴定,幼儿只是旁观者或者潜意义的参与者。这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导致幼儿不能完全领会或者根本无法接受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评价。教师的过早介入有可能成为幼儿思考和评价音乐作品的障碍。
一旦艺术批评被明智地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评价就成了辅助工具与参考信息,幼儿有了表达意见的平台,开始乐于表达与讨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艺术批评是一种主动探究分析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要求幼儿不断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促使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长此以往,当幼儿意识到音乐作品蕴涵的某种力量,开始不由自主地以某种方法去理解和创造音乐时,艺术批评与音乐欣赏的互动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3.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具有可行性
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并不是要教授幼儿如何进行专业的艺术批评,也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艺术家或批评家,而是要借鉴艺术批评的方法与思想,让幼儿在接触音乐作品时尝试与音乐家、音乐作品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这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艺术批评的方法,这为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奠定了实践基础。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这为艺术批评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艺术批评是艺术和语言的碰撞与交融,幼儿越是熟悉语言,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越有利于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三、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艺术批评的思路
1.寻找合适的音乐欣赏作品
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现有经验,符合大班幼儿兴趣需求的欣赏对象。所谓“适合”与“符合”,就是要选择那些欣赏难度与大班幼儿自身能力相协调,又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欣赏对象。这种欣赏对象既不会让幼儿觉得力不从心或者索然无味,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是令人感动并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批评欲望。教师在选择欣赏对象时必须考虑这个作品的动人之处何在,它因何而动人,能否打动幼儿。例如,世界著名乐曲《梦幻曲》(舒曼作曲)、《天鹅》(圣桑作曲)、《春之歌》(门德尔松作曲)等不仅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描写的内容都是幼儿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很容易唤起幼儿的欣赏兴趣。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可以作为参考。
2.认真细致分析音乐作品
当大量合适的材料被收集起来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细致地分析材料。这主要是教师的职责,并且是将艺术批评顺利带入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欠缺,在开展艺术批评活动时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在将音乐作品导入欣赏教学之前,教师不仅需要掌握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如作品的前奏、间奏、尾声、乐句、乐段等,还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绪、风格等。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和处理,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及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更有效地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3.塑造音乐作品良好的第一印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如果不注意倾听,往往容易错失音乐作品中的美好内容。只有音乐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情绪与幼儿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引发幼儿的艺术批评冲动。因此,在首次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用生动有趣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讲解音乐作品的相关信息,塑造幼儿对音乐作品良好的第一印象,〔6〕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作品上来,为幼儿创造一种能够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心境,以便幼儿更深入地感知音乐。
4.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批评感悟
艺术批评的关键是引导幼儿自主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解释,即幼儿表达自身的感知体验;二是评价,即幼儿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表达。
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捕捉幼儿的真实体验和心理转变,鼓励幼儿大胆交流与表达自己的感悟,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师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是要追问理由,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位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允许幼儿在发表意见或听取其他幼儿的意见后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教师过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造成幼儿的认识屏障,对幼儿产生误导,甚至切断幼儿的自主想象。幼儿自主表达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幼儿进行艺术批评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时,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知体验。教师切忌表面式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这些提问缺乏启发性。教师也应该避免主观性的提问,不能一厢情愿地引导幼儿从教师的思考角度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否则会限制幼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教师还应该避免满堂式的提问。教师在活动中不停地提问,看起来整个活动热热闹闹,幼儿都在积极思考,实际上不停的提问可能会打断幼儿思维的连续性,不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入感知,自然也无法成功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果动静结合,在给予幼儿一定思考时间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问,效果可能会更好。
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艺术修养与审美经验比较缺乏,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表达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幼儿更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提升艺术欣赏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语冰.何谓艺术批评〔J〕.新美术,2002,(4):62.
〔2〕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829.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2.
一、儿童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小可大、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描画自如、变化无穷,符合儿童画特点,孩子们很喜欢。儿童画国画,要求大胆准确,不能来回修改。眼、手、脑要协调动作,且与智慧、 想象和创造连在一起,这可促使孩子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孩子在学国画时,注意力集中,执笔、行笔要运气用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培 养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业裨益非浅。
1、儿童国画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不只是教孩子描画,同时传授与描画对象有关的生活知识,美的构成规律等,使孩子动手动脑长知识,对周围环境注意观察体会。我教授的每幅画又与一定的故事情节相联系,使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听和画。每当我边讲故事情节边画出示范画时,孩子们高兴得鼓起掌来,在他们作画时,总是那样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育,美育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
2、用歌谣式的笔顺将对象分解组合,便于教与学,提高孩子对描画对象的理解与记忆,孩子很轻松地像写字、像玩插接玩具一样地把对象描画出来,兴趣盎然学画画的积极性更高。
3、教孩子画国画的对象以动物为主,从动物开始.动物是孩子们的天使,忠实可爱的好伙伴,它们有特点、有生气、有神采,孩子熟悉它、喜欢它,又可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进行创作,是练笔的一种极好方法。
二、幼儿学习国画的益处与适合年龄
1、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接班人理应把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经研究表明国画可以培养孩子的神韵,陶冶情操,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讲究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一幅美丽的画不但画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心美了画才会美,提高儿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儿童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处事态度。在国画熏陶中的孩子观察能力比其它孩子更强,能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性。
3、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可以随时修改;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在绘画的同时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力。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性强,通过学习国画知识,让儿童切身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5、儿童在作画过程中根据所画内容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用途的毛笔和多种颜色,作画时根据画面的构图情况选用不同的毛笔,及调制颜色时根据绘画的内容自己动手调制。所以说儿童学习国画,可以增强儿童的辨色力。
国画适合多大幼儿学习呢?年龄太小的孩子,由于他们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学习国画是不适宜的,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握毛笔,对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也很弱。而相对来说大班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左右两半球能协同活动,思维的发展已由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由大脑右半球主管的视觉系统、动作协调和空间关系知觉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孩子开始学国画提供了条件。所以,大班幼儿学习国画是最为适合的。
三、国画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1、幼儿对毛笔的用法难以掌握,幼儿习惯了拿铅笔的方式,突然变换拿笔姿势,孩子会非常不适应,有的幼儿还会用手去理顺毛笔,要不就是会把毛笔头弄得像个扫帚。老师还总是时不时的强调,比较枯燥,导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选择国画。
对此,我和全班幼儿共同讨论用笔姿势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使其体验立笔画的细美观,错误的拿笔姿势画出的线条特别不好看。并及时的做出对比,引导幼儿去发现其中的奥妙。班里的好几支毛笔的头都掉了,于是“我的头很疼”谈话活动就此展开,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观点,将“为什么毛笔头掉了”找到原因,最终我们共同制定了保护毛笔的新要求,以及保护毛笔、正确洗笔的方法。为每组提供一块小抹布,而替代用手去挤压毛笔头的水分。同时用毛笔“跳舞”代替侧锋,毛笔“走路”代替中锋,拟人的语气孩子会很感兴趣,自己也会不断的重复牢记于心里了。
2、对墨的调和难以掌握,包括颜色。调墨时,幼儿判断力不是很准确,墨的浓淡、干湿不能掌握很好。毛笔中的颜料洗不干净,颜料盒中易混色。由于幼儿没有基础,所以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墨提前调好,浓淡墨分开放,而且提供了蘸水的小抹布。再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及墨色的各自表现。利用淡墨和浓墨的结合绘画出的小熊猫,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平时画的有什么比一样的地方,运用颜色绘画来体现出水果的汁多味美等。
3、纸质把握不是很好,以前的宣纸,吸水性强,较薄,重复的画纸就会破。后来改为黄纸,吸水性很差,幼儿更增加了重复画的动作,,国画讲究的是一笔成型的神韵,是不应该再描的。国画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所有的东西长得都是不一样的"。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
4、画面布局的把握不当,有的又会模仿老师的范画,而大部分幼儿会出现物品比例不协调,占纸的位置也是爱偏向左或是右。在构图上,采用孩子们所熟悉的游戏作为故事背景,如画《金鱼》时,出示范画并向幼儿介绍我的故事,孩子一听都乐了,我讲的都是孩子们最熟悉、最爱玩的户外活动,这样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金鱼就不会再“扎堆了”,而且孩子很感兴趣,原来金鱼也可以玩户外游戏,他们会很认真的将每条金鱼画好,画完之后自己还能发挥想象填一些海底的景物呢。
四、小结
幼儿国画教育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开启幼儿智能,培养幼儿耐力,发展幼儿能力的活动。在探索之路上,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十分愿意将我们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愿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他们享受日常成长的幸福过程,而且要关爱幼儿,坚持鼓励、启发与诱导相结合的正面教育,使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它不仅要求幼教工作者要做好幼儿入园期间的保教工作,还要求要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为此,我在搞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想办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写作能力和描述能力打好基础。
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为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试着对幼儿进行成语教学。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幼儿对生动活泼、顺口、独具表现力的成语,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恰当而适量的教给幼儿一些成语,他们是能够接受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成语
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成语必须选择幼儿容易理解接受的。比如带有数字的:“一五一十”“颠三倒四”“七嘴八舌”等;非常形象的如“生龙活虎”“挠头摸耳”等;有典故的如“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等。成语的精选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各类成语的不同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灵活多样的方法:
看――就是充分运用幼儿的视觉器官,在对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感知的基础上,介绍成语。例如:我让幼儿观察两只杯子,当他们发现两只杯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花纹都相同时,我就叫他们用“一模一样”说话;在节日里,我引导他们观察了教室里和商场门前红灯笼、彩花、彩旗、彩灯,就教他们用“张灯结彩”说话;面对幼儿园花园里的各种鲜花,我教他们“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雨后的下午,天空有云在动的时候,我就带领孩子们在院子里观察天上的云朵,当孩子们望着天空,兴奋地指点着天空的云朵一会儿变成高山、一会儿变成轮船、一会儿又变成小马、过一会又变成……我就会及时的教他们说出:“千变万化”“神奇莫测”。这样,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观察中,伴随着快乐的感受,就会很容易理解这些成语,并能牢固的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讲――这也就是讲解成语的内容、意义或者讲成语故事,让幼儿真正理解成语的意思,以达到牢固记忆和恰当运用的目的。例如:“不翼而飞”这个成语里面有一个“翼”,而这个成语的关键也就在这个“翼”字。为了教好这个成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有一天,我走进活动室,装成很奇怪的样子问小朋友:“我放在风琴上的书怎么不翼而飞了?”孩子们不明白什么意思,都瞪大双眼静悄悄的看着我。我避开这个成语,以轻松的口吻问他们:“谁知道哪些东西会飞呀?”“小鸟会飞”“小蝴蝶会飞”“飞机会飞”,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嚷嚷起来了,等他们说了好多可以飞的东西以后,我问幼儿:“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飞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告诉我:“因为它们有翅膀。”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翅膀也可以叫“翼”。蝴蝶、小鸟、飞机因为它们有“翼”所以才会飞的,这时,幼儿理解了“翼”的含义,便能较容易的掌握“不翼而飞”这个成语了。接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下课后,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丁老师,我书包里的水彩笔不翼而飞了。”
对于一些有典故的成语,如:“囫囵吞枣”“掩耳盗铃”等,我根据《成语故事三百篇》,按照幼儿喜欢的形式,改编成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故事介绍给幼儿。
二、情况分析
1、本班幼儿经过两年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但还有个别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品德。
2、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会同情、体谅、帮助关心他人。
3、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图书随意撕,自来水任其流,不尊重成人的劳动。
4、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5、文明行为习惯缺乏,没礼貌,不谦让,爱打架,说脏话。
三、措施、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对此,我们设计以下方案:
1、班级每天进行晨间谈话,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合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的教育作用。
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了,要做好榜样,具有相应的角色意识。
1、有礼貌,天天上幼儿园。
2、进餐做到三净。
3、盥洗能力的培养。教育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和正确方法。
十月份:
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的日子,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用语言表达节日的见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知道应该尊敬国旗、国徽。
1、继续学习常规的培养:上课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
2、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折。
3、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十一月份:
1、以积极的情绪参加各项活动,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增强集体意识。在活动中能相互合作。同伴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友好相处。
3、养成幼儿爱护物品及节约勤俭的好品质。三个轻:起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
十二月份:
了解并能讲出一些人们的劳动,尊重成人的劳动,并能爱护劳动成果,在游戏中能反映成人的劳动。
1、未经允许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交给成人。
2、爱父母,爱长辈,听他们的话,不任意的发脾气。
3、自理能力培养。进行自理能力比赛,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向幼儿进行友爱、谦让的教育。
一月份:
了解冬天人们仍在坚持工作,学习他们勇敢的精神,自己不怕冷,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坚持做值日生。
1、树立安全意识,不独自玩火、玩水、玩电。
2、在家人的帮助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外出做客要有礼貌
三月份:
回忆过新年时的热闹气氛,体验大一岁了的快乐。体会妈妈的辛苦,用各种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关心友爱同伴,并乐于帮助别人。
1、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幼儿相互友爱、关心,并以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幼儿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
2、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
3、中国传统节日教育。
四月份:
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讲话态度自然大方,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1、通过各类学习活动,鼓励幼儿态度自然大方地讲话。
2、讲解示范,使幼儿懂得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
3、区角游戏“说一说”,训练幼儿说话和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4、有关春季的主题教育。
5、安全教育。
五月份:
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珍惜成人的劳动成果。
1、五一节节日教育,参观、观察、实践,了解成人的劳动,并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谈话等方式,使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并关心、热爱自己的父母。
六月份;
体验祖国,社会对自己的爱。感受欢庆的热闹气氛。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
1、通过老师对各类活动的评价,有意识地教会幼儿进行评价的标准。
一、创设环境,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绘本,放在班级图书区中,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提供相应的新图书,并向幼儿介绍图书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教师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绘本读物,还要并保证读物每月换一次、并逐步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要安排一定时间(如午睡起床后、离园前)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我们还让每位幼儿带一书袋来园,孩子们的书袋是他们放书的好伙伴,在空余时候随时可以拿到自己的书进行阅读,老师也经常选择他们带来的绘本中优秀的作品朗读给孩子们听,增进了他们对自己书的自豪感,老师的朗读也暗示着其他孩子们去关注同伴的书,使他们的图书能够在幼儿园的班级里得到共享,他们为自己的书能得到关注而骄傲。班与班之间也可以进行绘本书漂流,从而形成一个不断交流、不断共享的良好阅读氛围。
二、集体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1.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时老师要合理地组织,既可以是全班式的,也可以是分组式的,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分享、倾听、讨论、交流,来帮助幼儿完整地欣赏作品,了解阅读的正确方式与方法。在故事《我的家》中,通过共同阅读《找眼镜的爷爷》《包饺子的奶奶》《荡秋千的爸爸》《讲故事的妈妈》这些平凡细琐的情节,让全班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家所带来的和谐、快乐、温馨。在故事《火车火车呜呜叫》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阅读、模仿、体验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了故事中7种可爱小动物的特征,体会到朋友间美好的友爱之情。“火车火车呜呜叫,穿过森林走地道,爬过高山跨大桥。小猫喵喵叫,河边把鱼钓,小猫乘火车,上车快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朗朗上口的韵律、趣意横生的语言,让幼儿一念再念,欲罢不能。通过种种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将阅读变成了“平常事”。
2.自由阅读
要让幼儿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就不能限制他的选择,除了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自由阅读应该是幼儿最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三三两两,几个好伙伴,挑选一本想看的书,随意悠闲地坐着、趴着,时不时低语几句。刘伟与丁建浩最近迷上了故事书《爱心树》,常常看见他俩翻看着、讨论着故事的种种内容,还不时到区域中找出各种与情节相仿的道具拿在手里比来划去,专注的神情、飞扬的神采每每吸引了不少幼儿与之一起阅读分享。在这种不需要整齐划一的环境中,孩子自由地阅读,讨论、交流、分享,乃至因意见不合而争执,这种随性美好的感受一定会让阅读成为他的好伙伴,使阅读与他相知相携。
三、设置自制图书活动,让绘本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1.优秀的儿童绘本,画面往往精美又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
绘本教学和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以绘画为载体在美术活动中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富有创造性地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同时更乐意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从而真实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
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与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根据指南的精神制订了以下计划:
二、大班健康活动总目标
1、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初步了解身体地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学习简单的保护方
法。
2、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学习对付突发意外的事件方法。
3、热爱并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会运用各种运动器械或废旧材料,开展不同操作形式的锻炼活动,并能独立或合作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
5、能熟练的挺多种口令和信号进行队列练习;能随音乐节奏有节奏有精神的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
力、到位。
三、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措施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一节健康课。如不
和眼睛交朋友、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等
2、在体育方面,1)能走,跑交替300米,快跑30米,步行2公里,连续续跑1分钟。2)
能立定跳远,双脚站立从高35CM处往下跳,助跑跨跳50CM。3)能倒身,缩身钻过50CM高
的拱型门,并在垫上前滚翻、侧滚翻。
3、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
怕累。
4、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
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5、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自己调节衣物的穿脱。
6、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
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7、定期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帮助体弱幼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帮助肥胖儿增加锻炼强度、密度,有效
控制体重的增加。
8、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9、保持个人卫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体育活动:踩高跷、小小旅行家
生活活动:不和眼镜交朋友、学习新操《世界真美好》
十月份
体育活动:火眼金睛、
生活活动: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
十一月份
体育活动:乌龟一家
生活活动:保护我的胃和肠
十二月份
体育活动:狐狸和猎狗、小转移
一、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生理发育、开发智力
作为幼儿大班课程中的组成之一,手工制作教学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手工制作教学是使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过程,对幼儿的创造才能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的手工制作对幼儿生理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手工课使幼儿感觉到创造的快乐,动手实践又让幼儿的双手灵活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不仅如此,手工制作对幼儿手脑协调能力的锻炼有明显的效果。
(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手工制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造才能,任何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都是一项复杂的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的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手工制作的学习过程能够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发幼儿的心智,使幼儿的设计意识得到初步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刻苦精神,还能促使幼儿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做事具有逻辑性、计划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幼儿智力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二、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有效开展手工活动,需要教师做到寓教于乐,使活动过程生活化、游戏化。游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幼儿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中,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例如手工活动“神秘的螺旋”中,教师在活动室周围展示各种带有螺旋形状的物体,如电扇、、狮子图、大树、妈妈头像、绵羊图、蜗牛、水管等,组织幼儿参观“螺旋家族”,同时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其不同作用,然后让幼儿选择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螺旋物品。幼儿置身于一个螺旋物体的大环境中,看着这么多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的螺旋物体,一个个跃跃欲试:有的用红色、粉红、紫色黄色来做的花瓣,用珠子、亮片、绿色来装饰;有的用黑色、绿色、红色、黄色来做乌龟、笑脸,用树叶、绳子、贝壳来装饰头饰;有的用手中的U笔卷出狮子卷卷的头发,大树螺旋形的树枝。最后,孩子们纷纷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游戏。可见,游戏氛围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欲望。
(二)注重基础教学
无论是平面手工还是立体手工,均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优先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逐步提高制作技能。例如:在平面手工制作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孩子什么是手工制作,即是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包括树叶、树根、胶水、纸、生活废物(塑料管、易拉罐、包装盒等)、蔬菜等通过自己的组合,制作有趣的东西;其次教会孩子怎样安全正确地使用一些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等;然后是完成制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充当好两个角色,一是讲解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二是示范者,通过亲身制作示范,为提供模拟的样板。
(三)制定教学任务
这一过程,是幼儿在头脑中通过想象与思考,对手工制作的作品的造型、色彩等各方面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早期幼儿脑中还不能具备“统筹全局”的情况,他们很多具有“随意性”,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改变目标,以制作的结果来作为自己的作品。
①对手工任务的说明,明确制作意图。在制作活动时教师应有效地设置创意手工活动的任务要求,并引导幼儿明确制作目的。例如幼儿拿起制作材料任意玩耍时,教师可以启发其制作幼儿喜爱的玩具,并提问:“你想不想做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呢?”教师应沿着幼儿的思路去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完善他们的创作意图。并且在发现幼儿有了创作动机的时候,给幼儿提供机会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这既是意图转化为构思的一种途径,也是指导幼儿手工意图渐渐地明朗,从无目的转向有目的的一种手段。
②教师介入互动,引导幼儿联想。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产生了手工制作活动的目的了,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请幼儿思考,如果要制作一辆小火车,可以使用哪些材料或者拿出大不不等的纸盒,请幼儿想象可以用们它制作出什么物体……)。当幼儿提出可以用纸盒制作火车的想法时,教师可以连续提问,刺激幼儿想象。
③让孩子寻求自由的空间。创作是需要空间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有更多尝试、创造的机会,才能在手工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个性。
(四)完善作品评价
幼儿手工活动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手工能力发展和幼儿手工活动情况进行客观了解、分析、总结的过程,也能为下一步的手工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将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作品评价可以从“材料与技巧”、“修饰与造型”及“想象与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价形式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评或互评。例如手工活动“纸杯娃娃”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作品的设计能力:“比比哪个小朋友设计的纸杯娃娃最神气?哪个纸杯娃娃最小巧?哪个纸杯娃娃最漂亮?”还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借物造型”的能力,如,哪些纸杯娃娃运用了哪些修饰技巧(用各色毛线做娃娃的头发,用什么线条装饰裙子,用什么珠子装饰上衣等)?哪个造型的想象最有创意?在作品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幼儿对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表现,重在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构思是否新颖,材料使用是否巧妙,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只要幼儿能较好地使用美术元素表现自身的所思所想,充分体现出童心与童趣,就可以视为一份佳作。
结语:
无论是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还是动手能力,教师的指导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针对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