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08:44: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石窟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钟山石窟的造像和我国其他地区石窟的造像内容基本相似,主要有佛教中主佛、菩萨、佛教弟子、金刚等人物。尽管在表现内容上类似于我国其他石窟,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位于钟山石窟的三号石窟中的胁侍菩萨的动态像就极具特色。
(二)钟山石窟中雕塑造像的线性表达
钟山石窟中的雕塑造像很好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韵律美。雕塑造像综合利用了直线、弧线、旋转线和自由线四种线条,既显示了直线刚中带柔的感觉,又体现出了弧线丰满富有弹性的感觉。钟山石窟中的线性表达还涵盖了旋转曲线绵延不断的生长感和自由曲线丰富多变的奔放感。上述这四种线条的应用,在佛手的线性表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钟山石窟的佛手雕刻得柔润如玉,栩栩如生,位于三号窟内基坛正中央的主佛佛手握着阿弥陀佛九品印中生手印,其无名指与拇指指尖微微屈合在一起。精湛的雕刻技术使得佛手看上去非常逼真,手指肌肉紧绷充满力度,肉中带骨,仿佛有真的血液在脉搏里头流动,不像只是冰冷的石雕。除了对佛手的表达运用了线性表达外,钟山石窟内佛像的衣纹也非常注重线性表达。衣纹的自然柔和之美揉合在佛像的庄严之美中,丰富了佛像的艺术内容。雕塑工匠让衣纹像是用毛笔描画的一般,衣纹线条自然流畅,衣服质地表达明显,反应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整体上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美感。
(三)钟山石窟中造像的色彩美
钟山石窟的造像色彩经过了千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却还能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历史沧桑给予人类的馈赠。尽管经过千百年光阴荏苒的洗礼,钟山石窟的人物色彩却依然熠熠生辉,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纵观我国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不乏一些运用色彩艺术的经典例子,色彩作为钟山石窟艺术的重要表达方法,展示出了不同艺术形象的特征,反映了石窟艺术与色彩结合后所绽放出的巨大魅力。虽然钟山石窟的人物雕塑看起来绚丽多彩,但其实它选用的颜色并不算多。
(四)钟山石窟中罗汉表情的刻画
罗汉形象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形象不同于那些庄严肃穆的佛陀,而是倾向于世俗化。罗汉的数目众多且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因此给雕刻工匠们带来了较大的思维想象与创作的空间。钟山石窟内的罗汉,个个表情丰富,他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眺望远方,有的面有不悦,有的双眼微合,有的笑眼盈盈••••••每个罗汉的生动形象都是别具一格,神态万千。在三号石窟内从西向东数的第八位是笑狮罗汉,他的面部表情的刻画可谓是妙趣横生。罗汉双手托举着一只幼狮,幼狮一口咬住罗汉右耳的耳环,使得罗汉眉头紧锁,双目圆睁,嘴角向下。但罗汉还是疼爱地将小狮子抚于怀中,任其在怀里撒娇。除笑狮罗汉以外,工匠对于其他罗汉的表情刻画也十分注重表情的变化与运动,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人们可以从罗汉的神情外貌辨别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一、引言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科研成果能否被学术界认可并广泛传播。大部分作者进行摘要写作时,通常都是先撰写中文摘要,然后将其翻译为英文。中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不同,前者服务于国内的中文学术读者,而后者则服务于国外英文学术读者及国际检索系统的工作者。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行文结构和习惯有所不同,都为摘要英译带来不小的难度。本文以语料库翻译理论为基础,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多方面讨论了中外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异同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中文摘要英译策略。
二、基于语料库的摘要翻译研究综述
1、语料库翻译研究及其分类
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诞生主要受两个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一个是语料库语言学,另一个是描述翻译研究。以Mona Baker为代表的一批翻译理论家倡导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对翻译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对比研究,翻译理论家开始揭示翻译中译者独特的文风和创造性,揭示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翻译的规范和策略,并逐渐验证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普遍性规律所作的假设。
适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库主要有两类: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收集某种语言的原创文本和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的文本。研究者可以通过平行语料库来对比两种文本在词汇,句子和文体上的差异来总结语言翻译行为中的特征,归纳出其中的等值关系,研究翻译腔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等。可比语料库收集某种语言的原文文本,同时也收集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该语言的文本。可比语料库现在还处于初创阶段,收集的主要是英语的文本和译本,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可比语料库中的两种文本,探索在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翻译规范,发现翻译活动的一些特殊规律,即翻译的普遍性,因此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最为深远。
2、可比语料库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
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侧面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大部分凭借的是个人观察和经验的翻译研究,或是单纯语料库或文体学的语言学研究。目前将语料库的定量分析作为基础来定性讨论摘要翻译策略的研究少之甚少。将可比语料库统计的方法引入翻译实践,是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有益尝试。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鉴于论文英文摘要在阅读及发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收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提出以英美人士撰写摘要的特点作为中国人摘要英译的策略,以此来指导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
2、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所选取论文摘要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分别从美国《科学》杂志及国内《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各随机抽取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发表的英文摘要三十篇,共选取60篇科技类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 从多角度对比中外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异同,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异同原因。
3、研究方法
采取语料统计以及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具有典型性的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了微观文体特征及宏观信息结构方面的对比研究,比较时态、语态、长度、名词性短语、句子复杂性及主述位方面的异同,深入了解国内外英文摘要撰写水平的差异,探索切实可行的英译指导原则。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时态及语态
一般现在时是最常用的时态,此外,还出现了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具体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按照数量来讲,《Science》和《学报》(简称)对于一般现在时的使用比例差别不大,均有用于说明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论和结果几个基本语步。使用差异较大的是在研究方法语步中出现的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Science》30篇摘要应用现在完成时29次,几乎是《学报》出现16次的近2倍,但前者应用一般过去时15次,仅是后者41次的少一半。这充分说明英美人士使用现在完成时比起一般过去时更占上风,他们希望把过去发生的或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强调过程的连续性和推理性,强调完成的研究内容对结果、结论所产生的影响,而一般过去时只是表示调查、发现过去某一研究过程,相对孤立。另外,在统计中还发现,应用于结论语步的一般将来时在《Science》中仅出现1次,而在《学报》中出现8次。摘要的结论部分使用动词需谨慎,作者需给自己的研究结论留有余地,不能过分的肯定研究结果。《Science》中发现英美人士多喜欢用情态动词来描述结论,如用may, could来委婉表达,极少用将来时。在英译中文摘要时,要注意英文摘要时态表达的自身特点、方式及习惯,翻译的策略就是要符合摘要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常用习惯。
摘要的语态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详细研究了60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如图2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两种杂志都优先选择主动语态来组织句子。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提倡实用主动语态,因为其表达更为准确,使读者更易阅读和理解。《Science》中主动语态的使用远远大于被动语态,分别为142次和18次。《学报》主动语态的使用几乎是被动语态的近三倍,与国际接轨较好,符合英美人士的写作特点。不过,在翻译英文摘要时优先考虑主动语态,也不能一概而论,满足表达的需要是重中之重。如:BP神经网络建模考虑了普通高等学校数、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普通高中毕业人数以及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4个影响因素。译为Back propagation neutral network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faculty, the number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and the stat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若此句采用被动语态形式,谓语较短而主语特别长,头重脚轻,则显得很不地道。
2、名词性短语
在表达高度浓缩的科技信息时,译文名词性词组的处理可以用来考查译者的专业遣词造句能力。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图3英文摘要中名词性短语的使用情况
可以清楚地看到,《Science》和《学报》在名词性短语的处理上基本一致,形容词、名词以及Of结构是修饰名词最常用的三种手段,动名词、后置短语及一长串名词作为修饰语使用则相对少一些。在语言简洁方面,摘要翻译需尽量做到措辞精炼、重点突出。摘要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朴实简练,句型相对单纯。英语名词性短语的处理策略可归纳为:能用形容词做定语就不用名词做定语,能用名词做定语就不用动名词做定语,如用experimental results,不用experiment results,用measurement accuracy,不用measuring accuracy。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定语的,就少用of句型,如“用这种方法,丢包率和传输时延减少,HMIPv6的性能得到了改进”,可以英译为“With this method the rate of loss packet and the delay of transmission were decreas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MIPv6 was improved”,译文从语法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析却没有做到文字简洁,一句话里出现了三次of结构,显然有些拖泥带水,可将其重写为: “With this method the loss-packet rate and transmission delay were decreased and the HMIPv6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通过使用连字符及直接将名词用作修饰成分来达到摘要表达简洁的要求。
3、句子复杂性
学术论文句子结构的复杂性也是翻译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本研究主要考察简单句、并列句和从属句这三个分类,如图4所示:
《Science》和《学报》在句子复杂性差异较大。前者仅使用35句简单句,应用从属句的数量比简单句多近一倍,达68句,而后者则大量使用简单句表达,达到102句,并列及从属句的使用则少了一半还要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语结构形式的特点,重形合,句子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从属句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紧密连贯,逻辑性增强。由于汉语采用意合法造句,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且中文摘要通常信息量大,结构松散,这无疑又为英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英译必须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按照英语思维和行文习惯来重新组织译文,必要的时候做拆句、合句以及句子嵌套的处理。如翻译“委婉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外交语言也不例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可译为“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is no exception, in which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uphemism...”。原文“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是“语言现象”的修饰部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定语,可译为简单句“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I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但这样会使译文行文松散,不够严谨,因此更好的选择是引入先行词that来引导定语从句。另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与前一分句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处理为in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的嵌套处理在摘要英译中可使句子结构紧凑,增强逻辑性,进而提高可读性。
4、主位及述位结构
以主述位为基础来确定翻译单位对译文语篇的建构有直接帮助。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是与句子信息相关的主题;而述位则是由主位发展而来的新的信息,是句子的核心。英文摘要高度概括论文内容,传递某种观念或理论的新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已知的部分说在前,新知的部分说在后,由‘熟'及‘生’,不仅可以逐步深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而且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预期及逻辑思维按顺序展开的方式。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主位与已知信息、述位与新信息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有时候,有标记的新信息也会在已知信息前面出现”,如段落开头第一句。由此,我们不对语料库进行信息先旧后新的定量统计,只对改进翻译实践做定性分析。
例“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陆地水份及矿物质的利用已增加超过10倍。未来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增长将加剧这种压力。重大的环境变化从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到对生态圈的干扰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积累作用。” 译为“The use of land water and minerals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tenfold during the past two centuries. Future increases in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tensify this pressure.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varying from disruption of local ecosystems to disturbance of the biosphere are the likely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译文基本按照中文顺序逐词翻译,但仔细读来,前两句都是以人类的相关活动作为视角来阐述,而第三句的“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忽然转到了环境,这样的新信息主位,破坏了信息结构的连贯性,使读者思路发生跳跃,不如将“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选为主语,以旧信息视角引入,进而阐述新话题,改为“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likely to lead to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varying from disruption of local ecosystems to disturbance of the biosphere.”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翻译时应整合汉语摘要的信息后,按照英文表达习惯及连贯性要求重新组织。
五、结论
摘要翻译的难点在于,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照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翻译就能完成任务。针对于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以英美人士撰写摘要的特点作为中国人摘要英译的策略,把原语信息用目的语的独特结构重写出来。这样的英译摘要才会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交际性,有助于学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Baker,M.1995.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An Overview and Some
[2]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arget Vol7.
[3]黄国文,2005,《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Abstract: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s glorious, we tend to forget to tak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caused many ruins destroyed or disappeared. Korea implemented an investigation project with a theme of resurgence of historical cities. Taking as an example for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the project will make plans for basic surface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
Key words:Soul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uins ;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3- 74(5)
1 绪论
现代城市的面貌一般表现为高度的人口密度和高层密集的大厦。首尔的急剧城市化缩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这也造成了忽略历史价值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在韩国的首都,在其他国家的各个城市中也不断地出现, 只不过是发生时间的不同而已。20世纪前后,韩国与中国在城市发展方面都经历了东亚近代化。作为历史城市首尔和北京,怎样面对与解决城市开发与历史文化保存方面的问题,对此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自从史前时期以来,首尔作为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具有历史的场所性。百济的都城尉礼城,高丽时期的南京,朝鲜的汉阳,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都城,现在的首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如今虽然城市的发展很辉煌,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历史文化保存方面的问题,急速的城市开发导致了许多遗址的损坏或消失。近期韩国开展了以复活历史城市为主题的调查项目,对于保护并保存历史文化赋予很高的价值,首尔市政府进行了许多有关文化遗址发掘调查方面的研究。
在历史城市内,开发、保存与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开发商在历史城市中心开发之前,首先应按照方案指标施行调查。调查时如发现遗址,必须采取保存处理方法。
2015年以来,在首尔全境内,不管政府还是私人机构,依据方案指标,调查和考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历史遗址。我们大量地累积这些考察结果,作为以后其他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很多项目只停留于调查的结果,并没有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发掘的遗址应该怎么活用,与城市开发起着怎样的连接关系等根本性问题没有详细说明。笔者以为非常有必要查阅开发地区的相关资料,以调查与发掘结果为基础,制作基础图面及提供文化遗址分布图。这样可以给开发商提供事先进行调查的依据,还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2 与城市开发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问题
2.1 随着城市开发而引发的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调查的法律规定:“建设工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以上的情况”、“文化遗产存在的可能性大的建设工地”,必须实行义务指标调查。被认为存在文化遗产遗存地区,文化遗产厅厅长可以给建设工程的执行者命令,让他们依据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调查结果,采取保存文化遗产的措施。开发商受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制约,文化遗址得到最低限度的保护。在地区开发的建设工程中,发掘调查时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耗时折算费用,皆由发展商承担。①
城市规划初期,韩国钟路1街的lumiere②建设工程,是四大门内开发计划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发掘遗址价值的转折点。由此,首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新的关注。
这个地方是朝鲜时期的胡同,也是市廛行廊③。它被证实为构成朝鲜时期汉阳的城市组织之后,成了话题焦点。这就给大家提供了在首尔市中心能看到历史记录的可能性。迄今为止,我们虽然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址,但因没有积极地形成把它保存下来的方案,所以很多遗址被开发后覆盖再开发,这种错误行为我们不能再犯。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地区开发之间始终存在矛盾,遗址被发掘后,主张开发的一方和保存遗址的一方之间还经常发生。由于出现这种情况,工程或是中断,或是无期限延长。这是由于执行公司要承担发掘调查所耗费的时间及所有费用,同时包括管理发掘遗址的费用所引起的。
最近,文化遗产厅通过Hanul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了首尔钟路孔坪洞的发掘调查,发现了朝鲜前期到日本帝国主义时期以胡同为中心的一个住宅的变化遗址。执行公司(citycore)和施工公司(posco)表示要在这里建设综合大楼,并且在大楼的1层维持古老胡同原有的路线,体现其历史性意义。这表明首尔市政府在开发首尔市中心的同时,也在文化遗址保存方面倾注了努力。
2.2 指标调查及发掘调查的现状与课题
已发掘调查的遗址提醒我们,祖先们的生活记录依然存在。但调查量的增加,提醒我们对以后的管理方案或行政处理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发掘调查过程按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调查的法律》,通过发掘调查及步骤规定细节事项。调查机关应向相应部门申请发掘许可证,提交承担委任书的行政处理文件。在发掘过程中,重要遗址及遗物出土后需要综合性检讨,举行专家检讨会议。通过前面所述的一连串过程,结束调查后做成报告书提交委托调查建设工程的执行者。并且明示“文化遗产厅厅长为了学术研究或公共目的,可以通过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把发掘调查报告书予以公开”。调查机关在发掘调查报告书的封面上写上“为了学术或者公共的目的,同意公开发掘调查报告”,作为标识。这也作为发掘调查的结果做成报告书提交。但对全部内容的调查是按照调查机关的意思,资料的共享是有选择性的。
首尔地区的发掘及遗址调查是由大学的研究所、博物馆、私人机构等多种机关实行的。现在相应的机关没有提供资料共享,因此,调查结果不得不偏向于某个地区。由于各机关保存的资料不同,因此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资料,以致已累积的调查记录有可能出现偏差。虽然有几个机关已经调查完了,但我们需要的是统一的管理体系。发掘调查其本身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调查结果,更需要的是提高保存文化遗产价值的资料,对使用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
3 制作历史文化遗址数据库的基础图面(案例)④
3.1 构建图面的方法
管理首尔市全境资料需要整理许多数据,但首先要考虑把资料数据化后,什么体系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升级方法。要考虑以什么为基准分类、组合、才能更好的将资料有效地活用。既要做到浏览资料容易,又要可读性好。
集团化的最基本单位简单分为办公楼和行政区。但本文认为,几个发掘调查的案例,应该由首尔市统合行政部门来管理。本文把首尔地区看作是一个对象做了新的基准。按网格方式分为横30间,竖31间,一间的大小为750m×1000m。x轴和y轴分别标号,并以同样的面积分区域。
制作图面的依据是现在的首尔市土地平面图和古地图、1912年的地籍原图、现场实测照片、调查内容、古文献资料等。重叠遗址图、过去和现在的地图来增加了视觉上的效果。
3.2 制作基础图面
3.2.1 制作文化遗址分布图
古地图大部分是朝鲜时期的,因此以汉阳为中心的地图比较多。
所以对于现在首尔行政范围的全体掌管和处理存在一定的限制,并且实现不了准确的测量,只能大概的掌握位置。准确的位置是由以实地测量制作成的1912年的地籍原图来界定的。通过18世纪都城大地图,可以掌握古路和水路,寻找衙门和其他主要设施。在与现在的土地平面图重叠后,突出遗址的位置和领域。这样可以预测以后将要开发的文化遗址的分布,对发掘调查具有更大的意义。
3.2.2 调查现状分布图
X26-Y15区域现在是景福宫前面的光化门广场。朝鲜时期相当于六曹街⑤。它在朝鲜时期也跟现在一样是个中心地带。它以宫殿为中心,连接社稷和宗庙,并且密集了中央最高的官府。因为这个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主要设施及寻找水路的痕迹进行了多次的指标调查及发掘调查。例如首尔清津地区指标及发掘调查⑥、首尔光化门广场指标调查⑦等。在现在的土地平面图上标识的古路、水路、衙门的位置,是根据18世纪都城大地图推断出来后,给合光化门外诸官衙实测平面图而推导出来的。光化门外诸官衙实测平面图描述了六曹街的主要设施。现有的土地平面图是通过世宗路画幅制成的,所以可以预测未开发的周边建筑的地底下所埋葬的历史遗物的痕迹。
为了掌握现状,本文结合现有资源制作了一个可视性图板,我们可以详细观察各个项目中被发掘的遗址,从而更多地了解文化遗址的连接性。
本研究不仅重叠了既存的不同年代的地图资料,并且通过图面中不同的面和线的色彩划分,从而标识出不同的调查方法和发掘遗迹的时期,为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帮助。因为首尔具有几个时代的不同历史层面,因此将发掘调查的多种层面仅仅只表现在一张图纸上是不够的。所以通过综合的方法,将指标调查、勘察调查和发掘调查中正在进行的项目标在现有的地籍图上,这样无需考虑遗迹是否存在,就可以明确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调查现状,并且为以后确定调查顺序时,提供有用的资料。
4 结论
其实我们对历史文化留有一份关心的话,会发现城市开发与文化遗址保存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过去人们只注重城市的发展,不重视文化遗址的保护。但现在我们要为文化遗址制定最佳保存方案。本文是以文化遗产的保存方法为前提,根据历史文化遗址资料提供基础图面。文化遗址分布图可以为开发商和施工商提供最基础的信息。调查现状图虽然不是专业科研机构调查后得出的,但它是一个整体的视觉资料。城市的开发与发掘调查告诉我们,过去的历史应与现代的生活共存,也启发我们要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有效地积极管理并活用累积的历史资料及已出土的遗迹、遗址,是我们日后首要的研究课题。
注释:
①参见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于公私工程处于危险处境的文化遗产保存的相关规定》。日本、英国、法国等国,文化遗产发掘费用由开发商(机关)承担的,独立承担并且建筑总面积为264O以下的建筑工程(地基面积792O以下)或一些小规模工程,发掘费用由国家支援。
②在首尔钟路区中路19(钟路1街24)的写字楼大厦。
③市廛起到王室、官厅、汉阳都城百姓的粮食、棉布、绸缎、木材等生活日用品及向中国采购贡品的作用。
④根据首尔学研究所“首尔地区历史文化遗址中长期发掘调查的基础计划”中的部分内容构成。
⑤六曹街是1395年建成的。除了六曹以外,还聚集了议政府,司宪府等。六曹的构成是吏曹,户曹,礼曹,兵曹,刑曹,工曹。
关键字:嵌入式移动计算嵌入式移动数据库EMDB系统结构
1引言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加入移动数据库,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1.1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1.2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它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典型的移动计算环境有[1]:
(1)智能计算设备+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智能计算设备可以随时进入MCE主网络;
(2)智能计算设备+调制解调器+电话网络。在不同地点,将调制解调器和附近的电话相连接,通过电话网进入MCE主网络;
(3)移动用户+传统工作站+传统有线网络。移动用户在不同场地使用静态计算机获得MCE的服务。
1.3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一直在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凡是有数据的地方,就要用到数据库来协助管理数据。移动计算也是对数据的处理,离开对数据的管理、处理,计算机就毫无意义。移动计算同时又强调其移动性,传统的PC机要做到移动,同时在苛刻的环境下作到良好的运作也是不可能的。此时,嵌入式很好的满足了移动计算对移动客户端计算的要求。三者从这一点上结合就产生了当今数据库的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数据库技术。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2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及其应用
2.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特点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1)数据的一致性
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Optimisticreplication或Lazyreplication)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它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2)高效的事务处理
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拆连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方法如下:
根据网络连接情况来确定事务处理的优先级,网络连接速度高的事务请求优先处理。
根据操作时间来确定事务是否迁移,即长时间的事务操作将全部迁移到服务器上执行,无需保证网络的一直畅通。
根据数据量的大小来确定事务是上载执行还是下载数据副本执行后上载。
事务处理过程中,网络断接处理时采用服务器发现机制还是采用客户端声明机制。
事务移动(如:位置相关查询)过程中的用户位置属性的实时更新。
完善的日志记录策略。
(3)数据的安全性
许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设备是系统中数据管理或处理的关键设备,因此嵌入式设备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存取权限的控制比较严格。同时,许多嵌入式设备具有较高的移动性、便携性和非固定的工作环境,也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某些数据的个人隐私性又很高,因此在防止碰撞、磁场干扰、遗失、盗窃等对个人数据安全的威胁上需要提供充分的安全性保证。保证数据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对移动终端进行认证,防止非法终端的欺骗性接入。
对无线通信进行加密,防止数据信息泄漏。
对下载的数据副本加密存储,以防移动终端物理丢失后的数据泄密[2]。
2.2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应用
目前,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有两种应用,可划分为水平应用和垂直应用。所谓水平应用,是指应用方案能够用于多种不同行业,只需要极少的定制工作;而垂直应用则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数据处理具有独特性。与水平应用相比,垂直型应用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不同领域的应用之间差别较大,结果表示和服务器数据库的管理也有很大不同。主要涉及保险、银行业、航班信息、政府部门等具体的行业领域。如图所示[3]:
图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分类
3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EMDBMS)的特性
3.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移动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动态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在移动计算的环境之下,应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所以它有自己的功能需求:
(1)微小内核结构
考虑到嵌入式设备的资源有限,嵌入式移动DBMS应采用微型化技术实现,可在满足应用的前提下,紧缩其系统结构以满足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2)对标准SQL的支持
嵌入式移动DBMS应能提供对标准SQL的支持。支持SQL92标准的子集,支持数据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排序、分组等)、插入、更新、删除多种标准的SQL语句,以充分满足嵌入式应用开发的需求。
(3)事务管理功能
嵌入式移动DBMS应具有事务处理能力,可自动维护事务的完整性、原子性等特性;支持实体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
(4)完善的数据同步机制
数据同步是嵌入式数据库最重要的特点。通过数据复制,可以将嵌入式数据库或主数据库的变化情况应用到对方,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支持多种连接协议。
嵌入式移动DBMS应支持多种通信连接协议。可以通过串行通信、TCP/IP、红外传输、蓝牙等多种连接方式,实现与嵌入式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
(6)完备的嵌入式数据库的管理功能
嵌入式移动DBMS应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可进行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并能够提供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可靠。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移动DBMS应能支持WindowsCE、PalmOS等多种目前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样才能使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受移动终端的限制。
3.2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
(1)提供多种数据同步方式。具有上载同步、下载同步和完全同步三种同步方式。
(2)具有完善的冲突检测机制,和灵活的冲突解决方案,具有冲突日志记录功能。企业级应用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认为冲突发生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解决冲突的规则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
(3)支持快速同步。系统同步时,只传递变化的数据,即增量上下载,节省了大量的同步时间。
(4)支持表的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复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嵌入式数据库的大小。
(5)支持异构数据源连接同步。可以用支持ODBC的异构数据源,作为主数据库和嵌入式设备上的数据库,以进行数据同步。
(6)具有主动同步的功能。允许用户对系统提供的同步事件自定义过程实现,并提供最大灵活度的同步过程。
4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模式
图2数据管理模式
嵌入式数据库的应用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级应用。在个人应用中,与外界较少交换数据,而且不必考虑多个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在企业级应用中,嵌入式数据库要与企业级数据库交换数据,构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支持复杂的业务活动。
在数据库三级应用模式中,EMDB系统一般采用EMDB+同步/复制服务器+企业级DB,如我们见到的IBM提供的嵌入式设备和移动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就是由3部分组成:DB2Everyplace嵌入式数据库、DB2EveryplaceSyncServer和UniversalDatabase企业级数据库。在此模式中,EMDBS由移动设备中的EMDBMS和固定节点上的同步/复制服务器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将DBMS的功能分解,简化移动设备中的功能,进而减少对移动设备资源的需求[4]。
5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1)数据库服务器DBSVR(DatabaseServer)
可以是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DB2,SQLServer,一般为固定结点。每个DBSVR上维护本地数据库的一个完整的副本,服务器之间由可靠的高速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分布数据库系统。
图3典型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2)移动支持结点MSS(MobileSupportStation)
进行分布式事务处理,控制EMDB和DBSVR之间的数据交换并支持一个无线单元(cell),具有无线联网能力和同步功能,MSS也位于高速网络中。服务器可以与MSS为同一台机器。
(3)位置服务器LS(LocationServer)
(4)可信部分
由固定网络以及网络上的固定主机组成,固定主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带无线通讯的主机,如DSSVR和LS;另一类是带有无线通讯接口MSS。
(5)移动客户机MC(MobileClient)
MC的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相对于服务器来说非常有限,且具有移动性(即可以出现在任意一个无线单元中),在它上面保存一部分数据库副本,并通过EMDB对本地数据进行管理,可以通过无线链路与一个MSS通信,通过MSS上的ODBC接口,EMDB可以与DBSVR进行数据交换。从而与整个固定网络连通,也可以接受由MSS发送的广播信息。它会经常与服务器断接(指MC无法与任意一个联机通信)即使在与服务器保持连接时,由于MC所处的网络环境多变,MC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带宽相差很大,且可靠性较低,网络延迟较大。
(6)本地数据库Rep(Replication)数据库副本
(7)EMDB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工作方式为:每当MC发出一个查询请求Q1时,它首先查询本地数据库(移动子集上),若满足查询条件要求则直接返回给MC,否则就向VS提交查询请求,由VS代替MC完成查询并将结果返回给MC(前提是两者处于连接状态)。若MC处于断接状态,则也只能在MC上执行本地查询。若在断接期间更新了MC上的数据,则该数据将在VS再次连接时,进行数据重集成,通过一致性维护算法来保证一致性。主要EMDB的应用模式都是立足于嵌入式设备作客户端,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一个精巧的EMDB,在通过同步或复制技术与企业级数据库连接。这种应用模式在支持嵌入式设备的同时,还支持移动设备,甚至无线移动设备,构成基于移动环境的应用[5]。
6结束语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后PC机时代。信息电器如个人数字助理、web可视电话、移动电话的GPS或W-CDMA产品、TV机顶盒、电视会议机、数码相机等嵌入式设备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也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和改变。
参考文献
[1]冯玉才李东等.一种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J],2001年
[2]黄军政.蔡瀛捷.移动计算推动数据库移动,中国计算机用户[J],2004年9月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