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考古·辑刊》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关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与历史。旨在为考古学者、历史学家及广大考古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特别聚焦于海岱地区(即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区域),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至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广泛领域。
本刊不仅面向专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也适合任何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海岱考古·辑刊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鼓励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考古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展示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窗口,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它不仅记录了众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此外,通过对公众开放获取部分文章的方式,增强了社会大众对考古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或参与海岱地区考古工作的个人来说,这本杂志无疑是一个宝贵的信息来源。
[1]摘要置于中括号内(“[摘要]”),200字左右;摘要的内容须是论文基本观点摘录,防止写成文章结构或作者思路的介绍。
[2]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3]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
[4]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应选取稿件中的关键性词组,避免使用较宽泛的词,数量3~8个。
[5]引用报刊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期 ;引用书籍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页码 ;引用互联网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网址和时间。
[6]基金项目有则加。格式为“基金项目:基金名称(编号)”。论文若系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本刊将酌情优先发表。
[7]注释:主要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须在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最末一字右上方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明序号(例①、②表示),全部注释按序次排在文末。
[8]引言一般勿超过250 字。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9]参考文献采用尾注方根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87)的要求在稿件中进行标注,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顺序依次列出。
[10]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层次序号为“10进位制”。例如:第一级为 1,第二级为 1.1,第三级为 1.1.1等。序号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格书写正文。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编:1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