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期刊》省级期刊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2016年,发行周期是年刊。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管。主要栏目有第一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二篇 应对气候变化、第三篇 热点研辩等。

  • 主管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

  • ISSN:暂无

  •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生态与资源法治研究中心

  • CN:暂无

  • 审核时间:1个月内

  • 创刊时间:2016

  • 全年订价:

  • 发行周期:年刊

杂志简介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旨在为法律学者、实务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能源转换相关法律问题的平台。其内容覆盖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案例分析的广泛主题,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关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杂志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法律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结合,以全面审视环境资源和能源法律问题的复杂性。

此外,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还特别关注国际视野下的比较研究,旨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制定和执行方面的经验交流。主要面向法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非政府组织成员以及企业界人士等。通过持续发布高质量的文章,在推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学术界内部的对话与合作,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资源与能源管理体系。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或从事环境资源与能源法领域的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

期刊须知

[1]来稿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地址、邮编、手机号码、E-mail地址、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及开户行信息,以便及时寄送样刊等。

[2]如论文属于某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在首页地脚处写出项目名称及编号;在首页地脚处写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

[3]图表注于文中相应位置,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全文只有1幅图时图序写作附图,只有1个表时表序写作附表。

[4]摘要:要求文字简洁而精炼;内容客观而全面;重点突出研究结论;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出现“本文”、“该文”、“笔者认为”、“作者认为”等用语);不要加诠释和评价性文字;篇幅以200字左右为宜。

[5]正文结果:在正文和图表中按逻辑顺序描述结果,紧扣主题。正文不得重复图表中的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重要的观察结果。

[6]投稿者若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自负文责。

[7]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

[8]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刊用,即视为作者许可本刊使用该稿件的发表权、发行权、复制权、网络传播权等。

[9]参考文献要精选,以不少于5篇为宜。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尽量引用出版年份较新的期刊论文、书籍、论文集。

[10]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不应含有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

期刊收录

相关杂志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