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杂志(CN:51-1618/I)1958年创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着原初确立的方针在前行,在与时代相融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与气度,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
《看电影》是中国具知名度的电影杂志,以准确、犀利、快速在影迷和电影工业内,影响巨大,见证了中国电影崛起,影响了一代影迷,甚至被影迷称为“电影圣经”。
《看电影》秉承了这本杂志的全球化视野,也秉承了杂志这个媒体的细致属性,对电影人物的介绍不拘一格,又挥洒自如。往往就人物经历细节,寻找他们的角色关系,看了,耳目一新。
《看电影》主要栏目:封面故事、探班、特别加映、特别报道、专题、新片进程表、票房排行榜、海报典藏。
作为一本文化杂志,编发的文章,不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文章,以其丰富性及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将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当中,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但是在电影语言的表达方面,本片稍显薄弱。最后真相揭晓的一刻,也是五部短片中,命题作文属性最强的,煽情略过。神笔马亮:“麻花”系的作品,在长片中的劣势,成为的短片中的优势。在叙事难度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密集的笑点,配合马丽和沈腾久经考验的默契,本片是五部中的喜剧担当。
神笔画毛衣、假装网卡、老毛子遇上东北银的强烈反差,本片的爆笑瞬间,少说也有20处。不过最为难得的,还是影片把命题很好地融入到了笑料之中,一次强调祖国的伟大,一次歌颂干部扶贫,都在抖包袱的前提下完成,让观众在接受讯息的同时,笑到肚子疼。家乡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影片的不同呈现形式,给予创作者更多的自由,也让命题作文,不再千篇一律,五部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各有特色。
各自身上背负的任务,没有成为表达的包袱。这让人看到了很多希望。我和我的家乡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后续之作,由于没有了祖国的上纲上线,在电影语言和笑料包袱上,有了更多的探寻空间。扎根于最为普通的老百姓,这种偏命题作文的作品,也变得立体而富有扎实的生命力。北京好人:葛优以张北京的身份再次回归,导演宁浩强化了短片的镜头感,无论是镜头的走位还是取景的角度,都是五部短片中最为成熟的,甚至带有一些艺术电影的味道。
葛大爷成熟的表演风格,与张占义质朴的表达形成了极佳的互补。互换身份医院检查这段戏,是影片的喜剧高峰,极为小品化的场景,被宁浩利用少而精的近景镜头,打磨出应有的电影语言。整部影片有一种自嘲的幽默感贯穿始终,在这一部中,是张北京吐槽“演员,要解放天性,本质上就是得不要脸。”
天上掉下个UFO:第二部是导演陈思诚的作品,影片的视觉风格与唐人街探案系列十分相似,加上王宝强和刘昊然的出演,更是加强了这种熟悉感。这部的特点是“闹”,原因是表演更偏群戏,没有戏份特别集中的主角,绝大多数场景,都设定在五六个人这种局面,欢腾的气氛绝对有了,但是反而让短片的节奏感略显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