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除了固定栏目外,还会根据当前学术热点策划特别专题,如关于丝绸之路文化影响的研究、唐代长安城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等。通过这些专题讨论,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不仅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它非常重视跨学科合作与国际合作。它鼓励来自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多个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问题,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举办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全球范围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该杂志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历史学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重要出版物之一。作为年刊,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每年出版一期,并逐渐增加了英文摘要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主要目标是推动对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陕西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内容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存分析、文物鉴定与修复技术探讨、以及对重要考古发现的解读等。每篇文章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确保了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1]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2]正文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固定值18磅。正文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固定值18磅。正文三级标题按正文内容排版,仅加粗,不单独成行。
[3]来稿中以下项目应完整:题名、作者姓名及机构名称、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英文姓名(汉语拼音)及机构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并附有作者简介、基金项目、联系方式等。
[4]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应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为大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不加连字符不间隔;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写在英文表示的工作单位之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以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号。
[5]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6]注释:是作者对文章某一内容或词语的必要解释或说明,其内容或词语应以加圈数字的上标形式顺序标出,注释性文字按顺序置于参考文献之前。例:机联网络①。
[7]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8]凡是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必须加引证注释,以页末脚注形式按页编排。在正文加注释处右上角以加圈阿拉伯数字标记,脚注编号位于相应标点之外。
[9]基金项目:格式如:“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获多个项目资助的,项目之间用“;”分隔,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2个基金项目。
[10]前言:交代本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决的问题,重点阐述本研究创新点。不需详述历史过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数据和结论。避免和摘要雷同。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