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学学刊》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2023年,发行周期是半年刊。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基地;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主办,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基地;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主管。主要栏目有主题栏目:外国文学研究、名家讲坛、古代文学研究、主题栏目:出土文献研究、主题栏目:李白杜甫研究、语言文字研究、学术评论_唐诗之路研究暨丛书编纂笔谈、学术评论等。
主管单位: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基地;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
ISSN:暂无
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基地;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
CN:暂无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创刊时间:2023
全年订价: ¥ 256.00
发行周期:半年刊
《惟学学刊》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它旨在为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发表研究成果、探讨学术观点的平台,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发展。该杂志涵盖了多个领域,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者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新的方法。其目标是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并推动各领域的学术进步。杂志不仅关注基础理论研究,也重视应用研究及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技术进展。
总之,惟学学刊凭借其丰富的内容、严谨的态度以及广泛的覆盖面,在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它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同时推广国内优秀的科研成果,加强了中外学术界的互动与合作。无论是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是正在寻找灵感以开展新项目的实践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信息资源。它不仅记录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也为未来的学术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打破学科界限,惟学学刊特别鼓励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邀请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作者共同撰写文章,探索交叉学科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1]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图件最好用CorelDRAW软件绘制或JPG格式,单独拷贝原图另发。插图及表格在文稿中应标明位置,并在图框下注明图号、图题和图注。表格尽量使用三线表,表名放在表格上方。
[2]一级标题用“……”来标识,二级标题用“、、……”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3]参考文献尽可能使用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数量在10—30条,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4]正文一级标题采用汉字数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级标题采用汉字数字加括号“(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5]论文要明确地提出问题,论证严密,符合逻辑;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有清楚的描述,对相关领域现有的研究有必要的说明;清晰说明已有文献与所投稿件在学术贡献方面的区别与承启关系,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
[6]每篇论文需撰写中、英文摘要。系统地阐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但以上词语不以小标题的方式出现。
[7]采用匿名审稿制,由编辑部约请专家评审。请作者将个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单独置于首页,稿件正文勿出现个人信息。
[8]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9]稿件中所用名词术语、人名、地名等的中、外文和汉语拼音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计量单位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计量单位应使用字母符号而非中文符号。
[10]中文摘要为150-300字。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摘要中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之类的词语。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邮编: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