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文博研究》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不仅关注历史文物的研究,还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运城文化的窗口。报道运城地区最新的考古发现,包括古代遗址、墓葬、器物等,通过科学分析与研究成果揭示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分享文物保护技术与方法,探讨如何有效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受自然损害和人为破坏。
作为一份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博研究刊物,运城文博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研究资料和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同时,它也是连接普通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重要桥梁,提高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杂志聚焦于最新的考古动态和成果,刊登有关文化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学术文章和考古心得。运城文博研究增强了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正文的标题层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l”,“1”,“2”,并一律左顶格。
[2]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当页脚注,用①②……标注。(注意:注释不是引文的参考文献,引文引用文献应放在文后参考文献中)
[3]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
[4]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并与英文标题一致,文题经常用于检索系统,尽可能不使用不常见或同行不熟悉的缩略语、符号和分子式。
[5]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6]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籍贯(具体到市县一级)、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
[7]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8]获基金资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且按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如获多项基金资助,应依次列出。
[9]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10]关键词:4~8个,提取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或特色的词语作为关键词,且关键词的词义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邮编: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