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诠释学》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杂志聚焦于哲学解释、文化理解以及文本解读等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旨在构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促进国内外学者间的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它不仅关注西方诠释学的传统及其最新进展,同时也重视挖掘中国传统经典诠释中的智慧,并试图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努力在本土语境下深化对诠释学的理解,并尝试为世界诠释学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东方视角。
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来说,中国诠释学是获取最新研究成果、追踪学科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源。而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化感兴趣的学者而言,本杂志同样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如何运用现代诠释学方法重新审视和阐释古典文献。通过其严谨的内容编排和专业的编辑团队,在推动诠释学理论创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资深学者还是初入此领域的研究生,中国诠释学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长的理想空间。请注意,具体的信息可能会随时间有所变化,请以最新的官方发布为准。
[1]提供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工作单位(写到二级学院)、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或学科特长或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地址、联系电话。
[2]请酌情考虑文中图表的取舍,只保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表,请务必提供清楚的插图,图形符号及制图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图表紧跟在相应文字段之后,并给出图号、图名。
[3]本刊审稿周期为3个月,请勿一稿多投。论文责任者属实,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无政治差错,文责由作者自负。
[4]顺序编码标注制是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并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此序号依次著录,即将参考文献反引在文中引用位置。
[5]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6]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公关项目,应在首页脚注中说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在投稿时上传基金证书复印件。
[7]正文须观点鲜明新颖、材料充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层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层次顺序。
[8]注释要完整规范,至少包括作者(编者)、译者、文献题目、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及杂志出版期号)、所引内容页码等信息;外文注释从其原有体例;引文出自互联网的,请注明题名、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
[9]参考文献要求所有稿件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准,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10~15条,综述20~30条。文中参考文献的注码用方括号准确地标在有关文字的右上角。
[10]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层次序号为“10进位制”。例如:第一级为 1,第二级为 1.1,第三级为 1.1.1等。序号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格书写正文。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0号,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