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遗产与文博研究》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它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传承,并关注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杂志也注重博物馆的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及展览策划等方面的研究,力求从多个角度揭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价值。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对自然遗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介绍自然遗产地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作为一份专业的学术期刊,自然遗产与文博研究不仅服务于高校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等学术群体,也为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界等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杂志对于提高公众对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探讨文化遗产评估、保护措施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分享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成功案例。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杂志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于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家园。
[1]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GB3100-93),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文中的外文字符应大小写与上下角标清楚,黑体字符(张量、矢量符号)明晰。
[2]来稿所关涉的课题及向有关人员表示的谢忱等内容,应以脚注①的形式标在正文首页下方,同时注明课题的批准编号。
[3]题名须简明确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要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4]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发行的主要文献。本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5]文章正文全部采用宋体五号字。全文行距固定值17磅。论文中的所有字母和数字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文章内有插图的,请提供原图。
[6]论文应有中英作者署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和邮编。如有多位作者,其间以逗号分开,其工作单位不同,应按阿拉伯数字顺序标注在右上角,单位与单位之间用分号。
[7]凡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书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稿件,请适时关注投稿邮箱回复。本书限于财力物力,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8]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稿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放在篇首页左下脚作者单位之前。
[9]摘要应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须用第三人称语气表达,不宜使用评述性语言,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可选3-5个。
[10]本刊欢迎有观点、有论证、有研究深度的文稿,文稿内容依次包括: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主管单位:运城博物馆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66号,邮编:530023。